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3 生物转盘

5.3 生物转盘

(4)出水DO含量高,近饱和程度。 (5)可脱除氨,达到深度处理要求。
(4).间距影响因素
不能被膜堵塞 通风良好
2.接触反应槽
形状应与盘片相吻合 浸没率:40%
3.转轴 实心钢轴或无缝钢管
作用:支承盘片并带动其旋转
速度: 0.8~3r/min 过大:使膜过早脱落、能耗大
过小:供氧不足、膜更新慢
三.生物转盘的主要工艺
单轴单级 1.布置方式 单轴多级
多轴多级
单 轴 四 级 生 物 转 盘 平 面 与 剖 面 示 意 图
(一般不小于100mm)
浸没率:
r
D
=0.1时,
取0.294;
r
D
=0.06时; 取0.335
r
转轴中心距水面的高度,一般为150~300mm
(5) .转速:最初线速度20m/min ,偏小,污水得不到充分混合
n`min
=
6.37 ×(0.9- D
1 Nq
) (r/min)
(6).电机功率: 经验公式
2.经验公式法:
A=f(
A Aw
).f(η).f(t).f(T).Q.Sa
五 生物转盘技术的进展
1.空气驱动的生物转盘
特点:
a.槽内DO含量高,在相 同负荷下,有较高的去 除率。
b.生物膜薄,活性强。 c.可通过空气量改变转 盘的转数。 d.易于维修管理。
2.与沉淀池相组合的生物转盘
3.与曝气池相组合的生物转盘
资料:1.原水的水质、水量 2.转盘的结构及运行情况
设计内容:盘片的总面积、盘片数、氧化槽容积、 转轴长度、反应时间等。
2.有关参数:
NA =
QSa A
Nq =
Q A
kgBOD5/m2.d m3/m2.d
(平均接触时间)ta =
容积面积比G = V A
3.设计: 负荷法
V Q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9)
A= QSa
(2).生物相分级
(3).污泥龄长
(4).抗冲击能力强 (5).不需曝气,不需回流
(6).不产生二次污染
(7).流态:介于推流与完全混合之间
二.结构:
盘片 接触反应槽 转轴 驱动装置
1.盘片:
(1).要求(同滤料) (5).材料:塑料、玻璃钢
(2).形状
(6).宜于采用多级盘片
(3).直径2~3.6m
(1). A
NA Q
A=
Nq (2).盘片数:m=
A 2
.4 或
π D2
A m= 2a
a
每片有效面积
盘片间距30mm 盘片厚度0.001~0.013m
(3).轴长:L=m(d+b)k k=1.2 考虑循环沟道的系数
(4).接触反应槽容积 V=(0.294~0.335)(D+2δ)2.L
δ 盘片边缘与接触反应槽内壁之间的净距
2.工艺流程:
(1) 基本工艺:
污水 初沉池 转盘
二沉池
出水
(2) 二级工艺:
污水 初沉池
一级转盘
中沉池
二级转盘 二沉池 出水
(3).脱N工艺 污水 初沉池
好氧
转盘 转盘 好氧 硝化作用
N2
反硝化作用 好氧
转盘 转盘 二沉池
厌氧 好氧降解BOD 增加水中DO
出水
四.生物转盘的设计
1.概述:
一.概 述:
1.应用范围:
(1).水质
高BOD>10000mg/L 低BOD 10~20mg/L
(2).水量
一般小水量
降解BOD
美国
(3).功能 7.2万t/d
脱N 除P
2.净化机理:同活性污泥法
生物转盘净化反应过程与物质传递示意图
生物转盘的流程
3.生物转盘的特征:
(1).微生物浓度高,剩余污泥少,一般 不存在污泥膨胀
特点: a.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b.占地面积小,附加 费用低 c.微生物增值快,活 性强 d.污泥量少,易沉
4.藻类生物转盘
特点: (1)盘间距离加大,增加受光面,接种藻类, 在盘面形成藻菌共生体。
(2)藻类光合作用释放氧,大大提高了水中 的DO。
(3)微生物代谢所释放出的CO2成为藻类的主 要碳源,促进了光合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