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高中作文的7个技巧
高中作文在语文试卷中的分值非常高,满分150,作文分值就60了~
要想你的作文分50+,首先要知道作文7大写作技巧+高分作文结构方法~
快速掌握~快速闪电提分~
一、高考作文写作的5大技巧
1、立意紧贴材料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审题的原点,是立意的根基,是观点的依托。
考生必须紧密结合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全面解读材料,辨明主次,抓住核心,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现命题的最大价值,开拓审题的新鲜视野。
2、题目紧贴材料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
”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
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
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
比如写道德类材料,“人以德为天”“莫使道德向隅而
泣”“看客们,醒醒吧!”等比较好的作文题目,犹如“明眸善睐第一瞥”,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
3、适当运用题记
题记不能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要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题记往往弄巧成拙;要防止题记的内容与题目、文章首段的内容重复。
有一篇题为“呼唤诚实”的考场作文,题记这样写道:“轻轻地一声问候,不想惊扰你,只想知道你是否安好?”这个题记距离作文材料甚远,让人觉得非常突兀。
比如,一篇题为“年轻无极限”的作文题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既不贴合材料,也未进一步明晰题旨。
4、开头紧扣主题
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
比如,《成事须明德》的开篇:“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竞争可以不择手段——如此违背社会公德及个人品行的做法在青少年中竟成了难以评价的做法。
一个人对道德尺度的把握应是其修身的根本,成事的关键,由此观之,青少年的价值观尚需正确的引导。
”小作者对材料进行适当的择取,言出有据,笔墨经济;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
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
5、结尾申明主题
如果前面的环节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
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
6、中心思想明确
有的学生文采并不好,但这些学生依然能够在高考语文中得高分。
这些学生到底有什么样的秘诀,让自己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高考作文如何得高分?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判卷老师的心情,判卷老师的目的。
学生需要在文章开头明确自己的中心思想,明确自己的论据。
让老师第一眼就能够
知道自己的立意是什么,自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明确自己的观点,有论点,有论据,学生的作文分数自然不会低。
7、语言不啰嗦
高考作文如何得高分?学生在写高考作文时,通过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让盼着老师满意?学生在写作文时,语言不要啰嗦。
简洁的语言,能够给老师非常好的印象。
语言精练,能够点明主旨,学生自然能够在高考作文中获得高分。
学生获得高分的方法越来越多,学生需要灵活的运用技巧。
二、高考高分作文结构
一、议论文写作的结构模式
一、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
总论:提出问题(是什么)→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结论:解决问题(怎么办)
二、议论文常用的几种结构方式
•总分式: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
式。
•对照(比)式:即把一种事物(意思和观点)同另一种事物对比,以突出一种事物(意思和观点)的正确性,多用正反对照。
•递(层)进式:即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
•并列式:也称平行式结构,既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列排列的。
三、写作的具体结构模式
<1>总分式
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如原因、危害等)、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例子:说“思”:
1.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
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分析问题);
3.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
例文:倾听生活的答案(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并列式
注意:
1.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标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例:说“思”
要养成多思的习惯(总论点)
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
例文:高尚不需要理由(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3>递进式
用来证明观点的几个层次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特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构架。
模式:摆现象──析本质──指危害──找原因
例:说“思”:
1.“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2.“勤思”的重要(为什么);
3.还要“善思”(怎么样)。
<4>对比式
用来证明论点的层次是两相对照的关系。
就是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见并加以对比;或者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种事物或意见
例子:说“思”
1.要提倡多动脑筋(提出论点);
2.多动脑筋的重要(正面论述);
3.不动脑筋的危害(反面论述)。
例文:在心灵的分岔路上(2002年高考话题:心灵的选择)
二、记叙文写作结构模式
1、冰糖葫芦法
葫芦本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这种果实两头粗,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
小买卖人为了招徕顾客,把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是可吃的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
借用这个名称用于快速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
这种方法之所以
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把全文的布局安排好。
2、波澜跌宕法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
很多人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注意叙事条理、线索结构的分明清晰、完整清楚,因而平铺直叙、水平如镜,看不到曲折错落、起伏回环。
这种文章虽然也使用了相应的叙事手法,叙述能概括具体,但缺乏点情趣,少了点波澜,仍不能算好文章。
3、悬念解疑法
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
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的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迫切地读下去的艺术效果。
4、抑扬生变法
一篇文章,初看开头,便知结尾,一般不会引人入胜。
如能做到千折万转,抑扬有致,曲径通幽,就能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产生诱人的艺术魅力。
所谓“抑扬生变法”,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之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或褒扬抬高,或贬低否定的一种艺术手法。
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5、欲擒故纵法
军事上用兵有“欲擒故纵”之计,即当敌人锐气尚盛时,我故意避战示弱,骄纵敌志,使其懈怠,丧失警惕,而后乘机擒之。
“擒”,捉拿的意思,可以看成矛盾的收结,解决。
而“纵”是放开,为了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先得分析,揭示矛盾,等矛盾暴露到一定地步,再顺势擒拿。
由此看来“纵”是一种手段,而“擒”是一种目的,放纵是为了更好擒捉,放纵是在擒拿这一目的支配下进行的,是充分掌握了解决矛盾主动权的,所以叫“欲擒故纵”。
6、照应圆合法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
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
”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技法呢?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有交代,这就是所说的“照应圆合”法。
写作假如忽视照应,就会造成上下文之间脱节,全文结构含量显得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