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亚迪成长之路上的失败与创新讲解

比亚迪成长之路上的失败与创新讲解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比亚迪成长之路上的失败与创新摘要:比亚迪从创立一直不断探索,在2009年走向了辉煌,可是在短暂的辉煌以后,有走向了衰落,新能源汽车在今年变得异常火热,我们通过对比亚迪公司的分析,希望可以从它过去的探索中找到学习经验指导,也希望从衰落中吸取教训。

我们先了解比亚迪公司的整体状况和它的整个发展历程,找到它在探索中创新和他在09年以后走向失败的原因,也分析在它发展过程中政策是怎样一步步帮助它,又是怎样因为政策而失败。

关键词:比亚迪汽车,创新,成功经验,失败教训AbstractFrom the creation,BYD has been exploring, in 2009 to the brilliant, but after a brief period of prosperity, decline and new energy vehicles in the year become extremely hot, Our team analysis of the BYD Company, hope can from exploring its past find learning experience to guide, also hope to learn a lesson from the decline. We first understand the BYD Company's overall situation and the whole development process, find it in the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he later in 2009 to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also analysis in its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is a step by step how to help it and how because policies and failed. Keywords:BYD automobile, innovation, successful experience, failure lesson目录一、引言 (4)二、公司简介 (4)三、公司发展历程 (4)四、行业现状 (5)1、国内企业的对比: (5)1.1 在和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比较时比亚迪的优势 (5)1.2和奇瑞的比较 (6)2、国外企业的对比: (7)五、成功的经验 (8)5.1、网络关系构建与转型升级 (8)5.2、模仿学习与转型升级 (8)5.3、创新投入与转型升级 (8)5.4、一以贯之的国际化行为与转型升级 (12)5.5、企业家精神与网络关系构建 (13)5.6、政策的影响 (13)六、失败的原因 (14)6.1、品牌低质 (14)6.2、公司的内部管理 (14)6.3、比亚迪破坏性创新存在的局限性 (16)6.4、政策影响 (16)总结 (18)参考文献 (18)一、引言是什么让比亚迪走向了辉煌,又为什么在短暂的辉煌后衰落?今年电动超跑特斯拉的横空出世让一度不温不火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异常,而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代表,能否避免曾经的偏差而抓住再次腾飞的机会。

二、公司简介比亚迪的汉语拼音“Bi Ya Di”首个字母缩写BYD,比亚迪公司用其企业文化“build your dreams”来诠释,意为“打造你的梦想”。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是一家具有民营企业背景的香港上市公司。

比亚迪作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已覆盖手机所有核心零部件及组装业务,镍电池、手机用锂电池、手机按键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均已达到第一位。

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长沙五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

2009年,比亚迪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手机锂电池生产商,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

比亚迪企业董事长王传福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身家亿万的集团公司总裁,从26岁的国家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到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年仅37岁的商界奇才用自己的智慧、精练和汗水书写了青年创业的神话。

1995年王传福创立了比亚迪,“2009清水湾胡润百富榜”的前两位富豪都注重节能环保,王传福以财富350亿元成为中国首富。

三、公司发展历程1、1995年2月比亚迪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50万元人民币,员工20人左右,以OME 方式贴牌生产电话电池与手机电池等;2、1998年12月通过IS09001认证;同年,比亚迪公司以国R化的视野开始向海外发展,欧洲分公司成立;3、2002年比亚迪获得QS-9000认证;在香港主板上市,电池超越了日本三洋、松下等实现了镍镉电池全球产量第一,镍氢电池全球第二;4、2003年比亚迪公司跨行业收购西安奏州汽车有限贵任公司,成立了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开始了比亚迪的自主品牌之路,形成辖射全国:东一上海、南一深圳、西一西安、北一北京全方位布局;5、2009年F3 DM获年度节能环保型先锋奖、年度汽车技术创新奖FO和F6 分获最佳微型汽车和最佳中高级汽车年度奖;比亚迪成为最佳可持续发展年度企业、年度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上市,e6上市;6、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2010年全球IT业一百强.比亚迪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最具创新的企业.排名第一;7、2010年比亚迪汽车15.5%的销量增长率给王传福一记当头棒喝。

更为严重的是,比亚迪对经销商网络已经失控。

2010年,比亚迪经销商们面临压库、资金周转不畅,利润低甚至亏本等问题,宣布退网的比亚迪经销商多达308家,整体经销商退网比例高达22.63%。

8、2011年8月23日,比亚迪发布2011年中报显示,上半年,比亚迪实现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88.63%。

其中汽车业务,比亚迪实现整车销售22万辆,同比下降23%,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2.8亿元,同比下降25%。

麻烦不止这些。

网友“雅鲁藏”在微博上的裁员爆料——比亚迪汽车销售所有营销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日前全部自寻生路,裁员高达六成。

舆论压力让王传福无所适从。

9、2011年,比亚迪销售汽车43.7万辆,同比下降了13.33%,毛利率同比下降2.06%,净利润同比下降45.13%。

四、行业现状1、国内企业的对比:1.1 在和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比较时比亚迪的优势1.1.1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汽车在国内的强项除了低价卖车,在汽车的新能源方面也有着比较不错的表现,虽然对于真正的家用普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在新能源动力方面的成就值得肯定,在量产的新能源动力车型投入了很多高新科技。

例如,比亚迪混合动力车型-F3DM,它是比亚迪汽车首款投放的量产混合动力车型,虽然销量是在欠佳,但是却也是国内的自主品牌中,第一个量产的民用混合动力车型,其所使用的高新科技很多;比亚迪纯电动车型E6是中国自主品牌第一款量产并投放市场的量产电动汽车,这是一款可以续航达到300km左右的电动轿车。

1.1.2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及自主研发经验比亚迪集团设立中央研究院、电子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和市场的研究等;拥有可以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方面提供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完全自主开发经验与数据积累,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

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迅速发展的根本。

经过成功推出F3以来的经验,比亚迪公司的研发能力愈加成熟,新推出的车型已经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研发风格,这为比亚迪汽车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比亚迪汽车在上海建设有一流的研发中心,拥有3000多人的汽车研发队伍,每年获得国家研发专利超过500项。

1.2和奇瑞的比较奇瑞:重视正向开发,极为重视自主知识产权。

虽然同样是模仿起家,但是奇瑞极为重视正向开发,极为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多年来对于科技大手笔的投入从不吝啬。

奇瑞,奥地利实验室合作的技术,全系。

奇瑞坚持了四年多正向研发了,品质可以达到最好的日系水准。

奇瑞,奇瑞在艾瑞泽7 ,瑞虎5推出之后也开始有了明显的家族化特征,奇瑞并不急于把定价提高到合资车的水品,而试图先在低端市场投放高品质的产品来验证自己的品质。

另外奇瑞是少有的,把技术,而非整车作为宣传点的厂家,说明了奇瑞已经意识到正向研发对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已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

虽然质量比比亚迪要稍低,但是奇瑞正在实现技术积累,而比亚迪山寨深度太重了。

相对于比亚迪,奇瑞具有以下优势:(1). 品牌具有系统性管理(2). 品牌具有忠诚度(3). 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4). 品牌具有相对优良的品质管理2、国外企业的对比:特斯拉:市场定位高端,作为富人玩具特斯拉从纯电动超跑入手,消费对象锁定了时尚、环保并且拥有巨大热情的富人,扮演的角色是“富豪的玩具”。

把车子定位在对钱并不十分敏感的豪华车用户,这部分人群拥有多辆车。

近日,特斯拉在北京低调开门,新车预订金就达到25万元,总价预计在100万~150万元之间,这显然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

因而利润高且后续服务成本低。

比亚迪走了相反的路子,其核心服务群体是普通老百姓。

从价格看,比亚迪不断通过技术进步、最大努力降低购车和用车成本,让价格变得更加亲民。

例如比亚迪e6电动车的售价36.98万元,双模电动车秦的预计价格为20万元左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一价格已经充满竞争力。

同样,比亚迪的售后服务和零配件价格也具备较高的性价比。

其实低端用户要求是最多的,车贵了不行,充电不方便不行(富人有自己的车库),可靠性要求高,要干粗活,要跑烂路。

因而利润低且后续服务成本高,薄利。

五、成功的经验5.1、网络关系构建与转型升级比亚迪垂直整合的纵向供应链网络降低了汽车制造成本,使得比亚迪的新车开发变得方便快捷。

2003年收购的北京吉弛模具厂,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成长为亚洲最大的模具中心,掌握了整车模具制造的核心技术,为整车制造奠定了基础!目前,很多国际品牌客户把模具生产订单都交给了比亚迪,其中包括美国通用与克莱斯勒等国际巨头。

与此同时,比亚迪与国际一流品牌客户的合资合作,也进一步提升了其技术水平与国际品牌影响力。

其中包括2010年与奔驰、2011年与英特尔一起合作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

5.2、模仿学习与转型升级通过模仿学习,比亚迪获得了基本的研发能力。

比亚迪在技术研发模式上,一直奉行“分解研发”模式,即“核心技术=拆分国外产品学习原理和特性30%+从公开文献筛选合适的非专利技术60%+原材料5%+ 自身的研究5%”,进入汽车行业后,这种分解模式的技术策略,很好地被跨行业复制和拓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