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旅游业发展
1. 大连概况
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是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
蓝天、碧海、青山、白石、连绵起伏的海岸,潮起潮落的潮汐,如诗如画,一派旖旎的海滨风光。
大连美妙的自然风光,加上多彩的人文景观,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其中,滨海路美不胜收;星海公园粼光闪闪;金石滩风景迷人;圣亚海洋世界梦幻神奇。
蛇岛、鸟岛资源丰富,呈现奇特自然;海王九岛古礁怪石,令人叹为观止;金石滩神力公园,中国独一无二,棒棰岛风景绮丽,让人浮想连篇。
大连湾炮台,让我们回到历史,回望过去;森林动物园,让我们回到自然,珍惜现在;中山广场,让我们走向世界。
大连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0摄氏度,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无霜期6个月。
大连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有丰富的中国近代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
南部沿海风景区、旅顺口风景区、金石滩风景区和冰峪风景区是大连四大名胜风景区。
每年一度的大连国际服装节、烟花爆竹迎春会、赏槐会、国际马拉松等大型活动,融经济、文化、旅游为一体,享誉海内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
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大连的新兴产业,2004年接待海外游客52万人次,旅游创汇3.5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170亿元。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
如今,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组织所接受,并且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潮流。
旅游业的发展要顺应职业社会进步的合理要求,在旅游内容上要积极开发适于越来越多的具有环保意识的旅游者需要的生态旅游、环保旅游,努力使旅游业在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同时,又不至因游客太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和破坏。
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需要旅游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全人类的共同维护,这也是关系到人类长远利益的重要问题。
3. 资源与环境保护不够
一些滨海景区不重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
一些旅游者也缺乏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滨海旅游资源不断遭到人为破坏。
例如,大连黑石礁滨海岩溶石林,是驰名中外的海岸景观,是大连的“旧八景”之一,后因炸礁取石,填海晒海带,使礁林破坏殆尽。
金洲区大窑湾的老沙砾堤、旅顺口区的大艾子口砾石堤,柏岚子的鹅卵石堤、黄龙尾的砂堤等,因盲目挖採石砂石料而早遭到严重破坏,自然风景大为改观。
星
海公园南部海面的老偏岛岛内琳瑯满目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旅游价值极高,是大连近海海面的特有景观,可是由於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导致这些珍贵的旅游资源被採用以做盆景。
景区附近时有毁林现象,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活垃圾显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
浴场受海岸侵蚀影响,海滩缩小,水体浊度增高,受陆源污染物入海影响,浴场水质逐渐恶化。
4. 结束语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加快推进大连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抓手。
当前,国家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部署和要求,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
要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以旅游交通、游客服务、旅游安全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合理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要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
大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发展模式。
从我市实际出发,在发展模式上应当实现四个重大转变:即在产业导向上,要从注重“门票经济”向注重旅游综合型经济转变,协调发展旅游产业各大要素,尤其是要加快发展旅游餐饮、购物、文化娱乐、休闲等产业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在产业结构上,要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复合型结构转变,延长游客在连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开发上,从相对单一依靠“投入拉动”开发景点,向依靠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和内涵提升来推动发展共进的重大转变;在旅游发展目标上,从片面追求“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和效益统一型转变等,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实现我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