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对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目标,已经作了一些探讨。
这一课题的研究,强调确立新的学习观和学生观,提倡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基于“个性化教学研究”而提出的课题“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发扬光大。
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说要针对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明代共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提倡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讲作文的个性化。
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优化,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和课程目标而提出的,其中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的“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的“关注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是实现学生真实的体现,追求个人的发展,其目的也在于“人文精神”的构建。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
“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作文个性化是让学生各抒性灵,力求淡化教育者对学生所施的外在影响,凸显学生自身的自主效能,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作文个性化”,包括学生作文或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的过程、转化结果的质变程度。
“作文个性化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写作介质的反映。
”
2.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这一课题以“大语文”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所探索的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
及评价标准及作文个性化教学一般规律,能丰富作文教学理论,能有效地为语文教育理论建设服务,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为作为课改基地的我校的课程改革服务,以至于推动我县及更大范围的作文教学。
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引导学生追求人性之美,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能起到一定作用,能为更多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服务。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提高小学生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既培养学生具备社会需要的习作能力,又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人格的健全完善,使之能表达出真正反映心声的个性文章。
2. 通过研究,总结出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基本目标、内容组成、方法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操作性结论。
研究内容:
1.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基本目标。
2.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优化。
3.教师作文教学策略的个性化。
研究重点:
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优化。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2013.2—2015.5)
1. 研究的准备阶段(2013.2—2013.12):课题的申报立项;主持人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体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明确研究规范和各自的研究任务,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研究的实施阶段(2014.1---2014.10):
(1)(2014.1---2014.3):当前作文教学及学生作文的现状调查,揭示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内涵,制定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成果形式:调查报告、论文。
(2) (2014.4---2014.6):进行行动研究,探讨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成果形式: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件等。
(3)(2014.7~2014.9):对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并将学生作品与前期学生作文情况进行比较。
成果形式:教学论文
3.研究的总结阶段:(201
4.11~201
5.5)回顾课题的运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并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并将已有的成果(调查报告、论文、学生作品等)结集准备出版,并做好其他类成果的归类整理,邀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在研究中将不断根据变化的情况与研究进程调整计划与方案,注意发现新的能促使研究不断深入的生长点,并及时将之概括为课题的子项目;使研究尽可能向预设目标靠拢;注意对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指导下一阶段的研究与行动。
(2) 个案分析:本课题研究比较重视个案的研究价值,注意两个方面个案的积累,一是教学个案,着重反映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并可从中归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二是学生个案,反映学生在作文个性发展上的轨迹,并可归纳出对其他学生具有指导价值的共性的规律。
(3) 资料分析:本课题的准备初期,研究者广泛搜集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论著,就其中涉及本课题的理论阐述进行学习与思考,为课题的顺利开题作了相应的理论准备;同时还搜集了国内关于阅读教学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的研究文献,丰富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资料。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负责人1.《作文教学现状分析》调查报告张宝峰
2.《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杨维刚
3.《作文个性化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张俊明等
4.《小学生个性化作文集》学生文集张平等
5.《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文集》论文集王伟等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下方面加以保证。
1、我校具有较强的执研能力的课题实验队伍。
本实验小组共12人,由学校主管教学的主任为主管领导,本课题组长、研究人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在
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研究此课题打下了良好基础,保证了课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群众性。
2、学校具有研究该课题的丰富资料,有关书刊杂志。
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学校开通了Internet网,在每个办公室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同时学校将全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在时间上、设备上给予保障。
并将该课题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每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具体安排,由学校科研部门进行管理和指导,财务部门给予经费的保障。
4、学校拨付专项资金,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给予经费保障。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张梅女 1978.11 教师课题主持人
杨维刚男 1980.2 校长组织管理
张宝峰男 1973.5 主任理论指导
张俊明女 1975.8 辅导员研究设计
李静女 1979.10 语文教师研究设计
张平女 1966.10 教师资料整理
刘艳艳女 1970.8 教师资料整理
张学敏女 1973.9 教师资料整理
张永红女 1979.6 教师资料整理
王伟男 1981.4 教师资料整理
张永梅女1964.1 教师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