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扎实推进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当前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今天召开会议,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无锡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市(县)区人民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我市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实施。

下面,我就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市政府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大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总体布局出发,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加快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市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1、推进全市政府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科学分析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

按照中央的要求,今后一段时间,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为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市、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在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中处于重要地位。

只有进一步推进市、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及时解决地方政府体制机制、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上下衔接、政令畅通,以利于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2、推进全市政府机构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现行的管理体制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

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薄弱,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政府运行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依法行政不够规范,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和形象,制约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我市正处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大力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3、推进全市政府机构改革,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

省辖市政府在行政层级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市(县)区政府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在政府组织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推进市、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增强生机和活力,提高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声誉和威信,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

同时,我们将市政府机构改革和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统一部署、整体推进,也有利于统筹全市发展,构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领导体制、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新格局;有利于形成市和市(县)区工作相互对接、良性互动、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新格局;有利于打通行政层级,通盘考虑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责定位、机构设置和编制规模,形成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优化配置行政资源的新格局。

二、准确把握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重点这次全市政府机构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上下衔接、因地制宜、平稳推进的原则,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优化组织结构,完善体制机制,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要突出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突出政府职责重点。

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各地各部门要在政府的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责任界定、层级分工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一要求。

一要坚持“四个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即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全面梳理政府部门行政职能,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凡是企业能决策的事情,要交给企业决策;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市场去解决;凡是宜于中介组织办的事项,要让中介组织发挥作用;凡是基层能处理的问题,要依靠基层去处理;凡是政府该管的事情,必须切实负责,管好管到位。

总之,越位的要退位,错位的要正位,缺位的要到位。

新增、取消和加强的职能原则上与上级政府对口部门相对应。

二要突出“四个注重”,强化政府职能重点。

更加注重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更加注重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促进和谐发展;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执法监管职责,增强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

同时,要突出不同层级政府履行职责的重点,形成全面衔接、分工合理的职能体系。

三要强化直接服务,改善政府职能履行方式。

市、市(县)区政府尤其是市(县)以下政府,很多工作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加强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窗口”机构的服务与管理尤为重要。

要通过改革创新,健全办事制度和程序,公开办事依据,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认真总结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广大群众真正从改革中得到便利和实惠。

2、以综合设置机构为关键,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综合设置政府机构,是搞好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

结合我市实际,要在以下方面着力整合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综合管理与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服务“三农”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工业的统筹协调,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促进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城乡建设统筹,规范建设系统机构设置;加强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完善就业、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理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整合医疗管理和药品管理职能,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根据我市实际,统筹全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统筹建设与监管职能,形成相互制约机制;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旅游、住房保障和太湖水污染防治等管理职能,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健全社会管理体制。

3、以强化责任为重点,改进管理体制。

强化责任落实、理顺职责关系、改进管理体制,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的必然要求。

市、市(县)区政府机构设置确定后,要通过“三定”工作,切实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

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

在明确分工基础上,突出强调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针对目前一些部门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权责不对等的问题,坚持权责一致的事权配置原则,既赋予政府各部门职权,又明确其相应承担的责任,做到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

4、以加强监督制约为手段,严格机构编制管理。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是这次机构改革的一项硬任务,也是机构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一是要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限额控制机构总量。

市、市(县)区要在规定限额内,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办法。

政府机构的具体设置形式、名称、排序等,既要尽量保持与上级机构的大体一致,便于工作衔接,又要因地制宜,充分体现本级政府的功能特点,不要求完全上下对口。

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大机构的整合力度,合并职能相同、相近的部门,允许一个部门对口上级多个部门。

这里特别强调,各部门一律不得借机构改革之机干预下级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不得要求下级部门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机构或提高机构规格,不得要求为其业务对口的机构配备或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

坚决杜绝将项目审批、资金支持以及工作评价等与机构设置挂钩的做法。

二是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综合设置部门内设机构。

这次改革,各部门内设机构维持原有数量不增加,职能强化、任务增加需设立机构的,通过整合机构、撤一建一等办法解决;职能交叉的内设机构要坚决裁并,职能相近或工作量不大的内设机构必须进行归并;对非业务处室要进行综合设置,减少为机关自身服务的处室;不允许部门内部设置两个以上处室与省对口部门的一个处室相对应;原则上不设置核定编制在3名以下的处室;相关部门合并共同组建新机构的,内设机构要全面整合,其数量不超过省对口部门的内设机构数。

三是要把清理议事协调机构作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议事协调机构能不设的尽量不设,确需设立的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并明确不单独设立实体性办事机构,职能交给相关部门承担。

四是要对自行设置的机构进行调整归并。

对已经擅自设立确需保留的机构,要计入限额纳入方案一并上报。

政府机构设置不得突破规定的限额,对已经设立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机构要进行清理归并,解决行政职能体外循环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在规定限额内搞好这次机构改革是一项严肃的纪律要求,绝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做到批复的机构与实际设置的机构名实相符。

五是要严格控制人员编制。

对市、市(县)区政府的行政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不得突破。

同一层级内,应根据职能的调整,对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优化结构。

职能弱化的部门编制适当精简。

职能强化、工作任务增加的部门,要通过合理调整、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等办法解决编制紧缺问题。

相关部门合并组建新机构的,人员编制原则上随职能进行划转,按照精简的原则重新核定,并统筹调剂部分综合处室的人员编制;部门之间职能调整的,人员编制原则上随职能相应划转;后勤服务人员编制随行政编制按比例划转,在部门“三定”规定下达后另行明确。

目前部分市、市(县)区机关不同程度存在人员超编和行政、事业编制混用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2011年前完成消化机关超编人员任务。

六是要加强和规范领导职数管理。

部门领导职数按规定配备,具体由市委组织部、市编办提出具体方案,报市委批准后实施。

处室领导职数,根据处室人员编制核定。

要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机构编制公开等制度,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积极稳妥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机构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敏感度高,社会各方面十分关注,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