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非关税壁垒1
第七章 非关税壁垒
历史上关税壁垒是最重要的贸易限制形式,但并不是惟一的。 从 一 般 意 义 上 可 以 将非关税壁垒 ( non-tariff barriers , NTBs)看作是关税措施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7.1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与作用
7.1.1非关税壁垒的发展历史
7.1.2 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的比较
反倾销是进口国针对进口商品倾销行为采取的措施,用以抵 消倾销对进口国市场的强烈冲击,保护本国同类产业的发展。 反倾销的一般做法是征收反倾销税。
2、外汇倾销 (exchange dumping)
是指政府通过本国货币贬值来促进出口的机会,争夺国 外市场的行为。本币对外币贬值,出口商品用外币表示的价 格就会下降,从而提高了商品的竞争能力,有利于扩大出口。 而外国商品处于相反的情况,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 上涨,从而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口。
是一种劣于关税的贸易保护措施。
另一方面,进口配额也有其优点:
(1)作为一种行政干预手段,它可以明确无误地将进口量确 定在限额所规定的水平上,即使面对一些进口商品在任何 正常关税水平上都会充分进口的局面,也能发挥十分有效 的限制作用。 (2)配额比关税更灵活,更具歧视性,打击进口的力度也更 强。总之,它能比关税起到更强烈更有效的限制作用。
外汇倾销不能无限制和无条件地进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 件才能起到扩大出口和限制进口的作用: 1、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幅度要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幅度。
2、其他国家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 措施。
3、不宜在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的背景下采用。 4、外汇倾销的代价十分昂贵。 外汇倾销实际上使同量出口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减 少,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1、绝对配额
即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 高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绝对配额按照其实 施方式的不同,又有全球配额、国别配额和进口商配额三种 形式。 2、关税配额
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 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 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甚至 罚款。
7.2.2 “自动”出口配额制
又称“自动”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 求和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 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在该限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限额 即禁止出口。
7.2.3
倾销和反倾销
1、商品倾销 是指商品以低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在国外市场上大量抛 售,以打击竞争对手,占领或巩固国外市场的贸易行为。
至于持续性倾销,其发生的原因多半是垄断企业获得规模 经济的情况下,产品的边际成本递减。这虽然也是一种倾销形
式,但也是一种企业经营和销售战略。
由于商品倾销是通过出口价格明显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 于成本价来销售产品,这样必然带来市场竞争价格机制的失灵, 企业的优胜劣败难以形成,由此导致世界资源配置的非效率。 不仅如此,外国产品的倾销还容易引起对进口国同类工业的 损害或损害威胁,打击民族工业的发展。 因此关贸总协定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通过了《反倾销守 则》,规定进口国可以用反倾销税加以抵制。乌拉圭回合又在 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完善,形成《WTO反倾销规则》。
(3)持续性倾销(persistent dumping)
又称长期性倾销(10ng-run dumping)。这种倾销是无
限期地、持续地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 20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性倾销日益增多。
一般说来,掠夺性倾销应受到谴责和抵制,对这种倾销采 用包括征收反倾销关税等加以限制,被认为是正当的。 零星的倾销,虽然也会给生产者造成损害,但国外消费者 从低价中获得的利益也许实际上要超过生产者在生产上可能的 损失。
一国的货币(如美元)贬值即汇率下跌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 币(如人民币)表示的价格降低,这就提高了该国(如美国) 商品的价格竞争能力,从而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同时,进入该 国的外国商品(如中国商品)以该国货币(如美元)表示的商 品价格就会上涨,削弱了该外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又会 限制进口。
因此,实行外汇倾销会同时起到扩大出口和限制进口的双重作 用。
( 2 ) 间 歇 性 或 掠 夺 性 倾 销 ( intermittent or predatory dumping) 这种倾销是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 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挤垮竞争对手后再凭垄断力量提高 价格,以获取高额利润。此类倾销对国外市场的冲击与危 害性比较大,因此较多地受到反倾销的指控。
按照商品倾销的具体目的,商品倾销可分为偶然性倾销、间歇 性或掠夺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三种。 (1)偶然性倾销(sporadic dumping)
这种倾销通常是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因公司改营其他业 务,在国内市场上不能售出“剩余货物”,而以较低的价格在 国外市场上抛售,以便在不降低国内价格的前提下,抛售意外 和暂时的产品。
1、灵活性 各国关税税率的制定必须通过立法程序;关税税率的调整直接 受到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条款的约束。因此关税壁垒缺乏灵活 性。 非关税壁垒的制定和实施通常采用行政手段,可以迅速、简单 地投入使用。
2、有效性
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有效
3、易变性、隐蔽性
反倾销、环境标准、技术标准 4、歧视性、针对性
和关税相比,进口配额一类的非关税壁垒有许多明显的缺点: ①进口配额等作为一种纯粹行政干预手段,更加同市场价格机 制相背离,从而容易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 ②其分配机制易于在政府官员中滋长腐败习气,并助长进出口 商中间的垄断倾向; ③在通货膨胀时期,它会对通货膨胀起推披助澜的作用.
④在需求上升的情况下,与进口关税相比,尽管可以更多地保 护本国的进口替代工业,但可能比进口关税给消费者带来更大 的利益损失。 因此,就增进效率和福利而言,进口配额一类的非关税壁垒
7.2 非关税壁垒主要类别
7.2.1 进口配额制
进口配额(import quotas)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 对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 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商品可以进口,超过配 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它是限制进口数量 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