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5.每次雾化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留下的 雾珠,防止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
咳嗽与6咳.痰每病人次的护理雾化完后要帮患者喂水喝12 或漱口,防止口腔黏膜二重感 染。
胸部叩击和震颤
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
病人取侧卧位,护士将手的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 曲呈空心掌状,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叩击病人胸壁, 震动气道,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示 手法正确,以协助痰液排出。
a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适用于神志清醒,一般状况良好、能够配合的病人, 有助于远端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正确方法:协助取坐位。指导患者先进行深而慢呼
吸5-6次,深吸气后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呼气
(胸廓下部和腹部应该下陷),再深吸一口气后屏
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而有力的
咳嗽,咳嗽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指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17
谢谢!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18
金属音调咳嗽 嘶哑性咳嗽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可能提示的疾病
上呼吸道炎症、气管异物、胸 膜炎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左心衰、肺结核 会厌、喉部疾患、气管受压或 异物等 纵膈肿瘤、支气管癌压迫气管 6 声带炎、喉炎
痰的颜色及性状
量大黄脓痰
铁锈色痰 红棕色胶冻样痰 粉红色泡沫痰 咖啡样痰 果酱样痰 灰黑色痰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1
咳嗽与Hale Waihona Puke 痰病人的护理2目录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3
一、咳嗽咳痰定义
咳嗽:呼吸道受到刺激后引发的紧跟在短
暂吸气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咳痰:借助咳嗽将呼吸道内过多的分泌物
排除。
干性咳嗽:指无痰或痰量甚少的咳嗽。
湿性咳嗽:为伴有痰液的咳嗽。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4
二、病因
1、气道疾病:
急性、慢性咽炎、喉炎、气管-支气管炎、支 气管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支气 管肺癌等。
2、肺实质和胸膜疾病:
肺炎、肺脓肿、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肺水
肿、肺间质性疾病。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5
三、临床表现
咳嗽特点
干性或刺激性咳嗽
慢性连续性咳嗽 夜间咳嗽明显 犬吠样咳嗽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15
体位引流
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 张等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
时。禁用呼吸衰竭、有明
显呼吸困难和发绀者、近 1-2周内曾有大咯血史、 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年老体 弱不能耐受者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16
护理评价:1、病人能够进行有效咳嗽,呼吸道通畅。 2、咳嗽次数减少或消失,痰量减少或无咳嗽
导有效咳嗽时,如患者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轻压
伤口两侧,以免咳嗽时胸廓扩展牵拉伤口而引起疼
痛。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10
b吸入疗法分湿化和雾化治疗法
适用痰液粘稠和排痰困难者。临床上常在湿化的同 时加入药物以雾化的方式吸入,达到消炎、祛痰、 止咳、平喘的作用。
做氧气雾化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可能提示的疾病
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化脓性 感染) 肺炎链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 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 肺水肿 肺阿米巴病 肺吸虫病 吸入大量煤炭粉尘或长期吸烟
7
四、护理诊断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8
五、护理措施
1、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病室空气新鲜洁净,注意通风、 室温(18-20度)和湿度(50-60%)、避免诱因如烟雾刺激、 剧烈运动、吸烟、药物等
11
1.雾化器应垂直拿。婴幼儿可抱起,用面罩罩住口鼻;成年患 者应坐起用口含吸嘴,在吸入的同时应做深吸气,使气雾充 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
2.氧流量调至4~5升/分,请不要擅自调节氧流量,禁止在有氧 设备附近吸烟或燃明火。
3.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 引起呕吐。
4.年龄较小患儿应保持安静,避免哭吵。
2、饮食:适当补充水分,每天饮水1500ML以上,给予高蛋 白,高维生饮食,足够热量的饮食,不宜油腻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咳嗽咳痰情况,并记录痰液的颜色量 与性质,正确采集及时送检、观察有无窒息,及时做好抢救 工作
4、促进有效排痰:a深呼吸和有效咳嗽、b湿化和雾化吸入、 咳嗽与咳c痰机病人械的护理吸痰、d胸部叩击和震颤9 、e体位引流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13
振动排痰机
应用方法:患者:一般采用侧卧体味
护士:一手握住叩击头,另一手引导叩击头,轻家 压力。
叩击部位:从下向上,从外向里,直到整个肺部
时间:每日治疗2-4次,餐前2h或餐后2h进行,治疗 前行20min雾化治疗,治疗后5-10min吸痰。每次5-20 分钟为宜。
咳嗽与咳痰病人的护理
14
机械吸痰
适用于无力咳出粘绸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
可经病人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 压吸痰。注意事项: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s,两次抽 吸间隔大于三分钟,动作迅速轻柔,将不适感降到 最低,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氧的浓度,避免吸 痰引起低氧血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交叉 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