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一.选择题(共25小题)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要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助,“使自由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确立”。

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A.稳定西欧各国的政治秩序B.援助西欧复兴发展经济C.扭转美国在西欧的形象D.为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2.张明同学以“二战后非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搜集的史实,他能选用的是()①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③1990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完全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④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3.二战后的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敲响了世界殖民体系的丧钟。

下列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历史事件是()A.1956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B.1960年“非洲年”的出现C.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D.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低潮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关键在于()A.遭受殖民压迫的程度不同B.工农群众的觉悟程度不同C.苏俄支持援助的程度不同D.两国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同5.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材料中“苏联的崩溃”在本质上是指()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了改变B.由一党制变为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C.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戈尔巴乔夫等社会主义改革失败6.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柏林墙将柏林一分为二,阻断了东柏林和西伯林之间人员的自由来往。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公里,199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这道柏林墙,见证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也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缩影。

以下说法表述正确的是()A.德国的分裂是二战后冷战阴影下国际关系的具体表现B.柏林墙的拆除宣告冷战局面的结束C.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是冷战的具体表现D.德国的分裂标志冷战的开始7.某同学以冷战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选取的素材,其中不适合这个学习主题的是()A.杜鲁门在1947年国会的演说稿B.《联合国家宣言》文件C.丘吉尔铁幕演说稿D.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8.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C.进行工业体制改革D.未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9.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下列各项不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統一》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④视频:《苏联的改革》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10.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实际上发出对苏联“冷战”的信号。

美国“冷战”政策表现在()①出台杜鲁门主义②提出马歇尔计划③建立华约④建立北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古巴长期处于美国的控制,因此在推翻了亲美政权之后的巴拿马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革命政府,古巴革命的领导人是()A.卡斯特罗B.尼赫鲁C.拉吉夫•甘地D.托里霍斯12.1947年,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尼赫鲁所说的“厄运时代”是指()A.受英国的殖民统治B.地震给印度人民带来灾难C.持续的国内战争D.东南亚金融危机13.2018年2月9日,在“跃动的和平”为主题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韩两国运动员共举“朝鲜半岛旗”入场,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

下列关于朝鲜半岛的近现代史实描述准确的是()①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并进一步扩大事态,最终引发甲午中日战争②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占领了北纬38度线以南的朝鲜地区③1953年7月,中朝美韩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此后南北双方长期对峙④霸权主义干涉与拥核危机是破坏半岛和平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下列史实和结论相符的是()A.A B.B C.C D.D15.写读书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习惯。

涵涵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古巴导弹危机、阿富汗战争。

请你帮助涵涵的好朋友希希判断,涵涵学习的内容主要发生在()A.一战时期B.二战时期C.冷战时期D.一超多极时期16.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强烈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际地位的提高B.维护国际和平安全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17.标志着美国“遏制”苏联的“冷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古巴导弹危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8.“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

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卡德纳斯改革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华夫脱运动D.倒幕运动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北约”组织成立B.“华约”组织成立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20.指出下列不属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A.不接受英国当局给予的头衔B.抵制英货;提倡手纺车运动,穿用土布C.不接受英国人的教育D.捣毁、焚烧警察局21.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A.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B.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C.埃及争得彻底独立D.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22.有学者评论某次20世纪末的一次改革的时候,“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此次变革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B.经济改革的失败C.民族问题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23.1920年,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通过了口口提出的“暴力不合作计划”,改变大故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来取得印度的自治,“口口”应是()A.甘地B.林肯C.列宁D.魏源24.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揭开印度民族独立的序幕④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领导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的是()A.章西女王B.玻利瓦尔C.圣马丁D.甘地二.材料题(共2小题)26.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据估算,2017年上半年日本GDP超过520万亿日元,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日本主要外交活动(部分)(1)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有何影响?80年代中期日本实行什么政策又促进经济迅速发展?(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何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 8000 字的电报。

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材料二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 12 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

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

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刘金质《冷战史》(1)概括材料一中乔治。

凯南对美苏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详解】依据题干“使自由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确立”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凋敝,为了防止出现革命,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制定了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是题干描述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详解】③1990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完全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和④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属于美洲国家的斗争事例,不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故选:D。

3.【详解】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历史事件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人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故选:C。

4.【详解】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采取非暴力革命的方式,因而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不同特点是否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

故选:D。

5.【详解】据“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苏联的崩溃”在本质上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导致了苏联的改革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苏联政治经济的发展,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进行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1991年底,苏联解体,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社会主义制度变为了资本主义制度。

故选:C。

6.【详解】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柏林墙将柏林一分为二,阻断了东柏林和西伯林之间人员的自由来往。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公里,199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这道柏林墙,见证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也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缩影。

可见德国的分裂是二战后冷战阴影下国际关系的具体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