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提纲一、调查目的准确了解大学生每月手机话费消费情况,把握大学生手机费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发现生手机话费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调查对象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学生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向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2、访谈调查——走访同学或朋友获取更丰富、深入的信息3、资料调查——上网或看书收集相关资料作为参考、借鉴四、调查的主要内容1、大学生手机拥有率2、大学生总体每月手机话费多少3、大学生话费一般用于哪方面五、调查成果1、调研小组每位同学各自完成一篇调研报告2、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制作一份PPT3、推举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PPT,做交流发言,介绍调研经验和成果六、小组成员及分工小组成员分工何志广(组长)20091058 访谈调查——走访同学或朋友许涛(副组长)20091055 访谈调查——走访同学或朋友严明20091057 问卷调查——制作调查问卷纪永志20091054 问卷调查——制作调查问卷刘洪亮20091052 问卷调查——发放并回收问卷孙洪宇20091053 问卷调查——发放并回收问卷七、时间安排第8周之前,确定调研小组成员名单,选定调研题目第9——10周,讨论调查问题,制作并完善调查问卷第11周,选取合适的调查对方,发放并回收问卷第12周,整理问卷及访谈记录,分析数据第13——14周,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访谈记录及收集的相关资料独立完成调查报告第15周,准时上交社会实践作业报告内容为了通过亲身体验社会,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检验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
在大一上学期期间我参加了实践活动,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首先,感谢焦凤梅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实习,我先介绍一下我们调查的情况吧。
现在的条件好了,手机也不像十年前那样,早已进入了平常百姓的生活,而大学生中有手机的也已经是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了,不同家庭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会花多少钱在手机上。
鼓励节俭是一句老话了,可惜的是现在这句话似乎没有以前的那种魔力了,在物欲横流的这个时代,攀比相信是很多人难以避免的事情了,大学生在使用手机的时候也不会避免这个问题。
黑龙江的一项调查表明,手机话费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大头”,每个月达到100元左右,而一些正在找工作的大四学生每月手机费都在200元以上,与伙食费用几乎相等,而大部分学生每个月买书的费用一般在50元以下。
为了准确了解大学生每月手机话费消费情况,把握大学生手机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发现大学生手机话费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我们进行了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第8周之前,确定调研小组成员名单,选定调研题目。
第9——10周,讨论调查问题,制作并完成调查问卷。
第11周,选取合适的调查对象,发放并回收问卷。
第12周,整理问卷及访谈记录,分析数据。
第13——14周,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访谈记录及收集的相关资料独立完成调查报告。
第15周,准时上交社会实践作业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1.大学生使用手机用途较统一。
在已有手机用户中,度搜狐用于联系亲友,占67.7%。
还有少数只是跟着大家走(受周围人影响的)和追赶时尚的,各占9.8%。
家长方面认为,手机是用于方便和孩子联系的,学生手机族的手机58.0%都是家长掏钱买的。
同样学生也认为有了手机可以方便与亲友进行沟通,以维系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2.手机费用普遍较低在学生手机族中,每月手机费用普遍较低。
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40%,在100以内的占88%。
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费学生,在100—300元内的占12%,其中200—300这一高消费段也占6%。
超过300元手机费用基本没有。
3.充值卡成为主要服务方式,手机费用主要用于发短信。
在被访者中,有近82%的是采用充值卡方式。
同样,手机费用用于短信服务的占87%。
这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
4.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确切地说,消费动力与消费需求是密切联系的,当一个消费需求出现以后,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的动力也就随之产生了,对比我们不想加以详细论述。
从上面各种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是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造成这一高消费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达到一周一款。
手机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学生消费者的消费活力被激发出来,大大强化了他们对新、奇、美得追求。
而家庭收入的再让你更加,则进一步加强了他们消费的信心。
第二.新经济、新文化、新观念,学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总体规范发生了极大变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的经济必然与新的文化相对应,而新的文化则必然带来新的观念。
作为E时代的“e人类”,学生消费者大多受新经济下新文化的影响,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们会对一切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而这种强烈的消费欲望恰恰正是消费的动力所在。
第三.信息的极大丰富化、便利化,对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动力也有影响。
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电台、店堂、车体……广告铺天盖地,宣传无处不在,各大手机厂商与广告商们的努力,使得通信领域(主要是手机市场)的信息极大地丰富化、便利化了,在这种强烈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的来说,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是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的,在这种前提上,结合他们以往在消费过程中的学习,就会导致一种或一系列消费动机的发展。
为了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他们通常还会选择免月租或月租较低的充值卡来使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求廉的购买动机并非只是一味的追求低价,以省钱为目的,更多时候只要价格达到了学生手机族心中“合理”的低价时,动机就产生了。
一般情况下,学生手机族的这四种消费动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他们的消费行为进一步的发生。
实际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动机的产生才意味着消费手段、消费目标等一系列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发生,这对于学生手机族来说也不例外。
因此,学生手机族四种相互交织的消费动机在得到发展以后,紧接着结合在动机上行动希望得到的结果,就会发展出一系列满足消费动机的目标,从而最终做出购买决定。
5.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在这一阶段,学生手机族所做的大部分工作在于评价和选择。
在学生手机族的购买动机产生之后,为了进一步满足需求,他们会开始收集与购买有关的信息。
在调查中发现,37.5%的学生是通过网上获得与手机相关信息的。
但一般情况下,所收集到得产品信息会出现重复、相异、相反或抵触的情况(例如,同档次同功能不同品牌手机之间的重复,同款手机不同商家的不同定价,印象中的手机信息与实际了解到得信息不符),这样,就可能形成多种可供选择的购买方案。
因此,学生手机族就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要对各种信心进行加工、整理分析,综合评价各款手机的各种要素(如性能、价格、质量、款式等),去伪存真,去弱存强,筛选出购买符合自己需求的手机时所要考虑的主要要素,评价择优,确定出具体目标,包括具体商品的品牌、规格、性能、价格等因素在内。
一般地,这一目标可以是具体的最终目标,也可以是抽象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他们购买手机的目的可以是真正地为了保持与他人的联系,也可以是为了炫耀或得到某一参照群的认可。
另外,可以肯定的是,最终目标的确立不是直接一步实现的,最为常见地,是建立一系列子目标,逐步导致最终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建议一.选一个合适自己的套餐。
A移动的三个品牌分别对应不同的客户人群各有各的特点。
你用神州行主要优点是接电话不用钱,打电话也相对便宜,但是没有短信,所以这主要是一些长期在一个地方住大人用的,因为大人不怎么发短信。
相比年轻人就喜欢发短信,所以学生用动感地带的会多,动感地带有短信套餐,发短信会便宜,而且你说的月租费也不贵,因为月租里往往有送你几百条短信,动感地带的卡比较便宜。
一些人认为,发短信会很省钱,其实不然,一条短信往往打不上几个字。
一分钟的花费基本在0.1—0.3元之间,一分钟可以说很多话,所以推荐打电话。
并且移动卡在晚9点至第二天早7点是优惠时间。
有喜欢上网的用户可以选择包月。
5元送10M 流量,20元送50M流量。
其他的包月方式不推荐。
5元的包月就已经满足了上网挂QQ,浏览网页的需求。
还有一个就是全球通,听这名字就知道是经常在外出差的人用的,这个品牌漫游时打电话便宜。
B用联通UP新势力,在本市全天接就1毛1个月15块钱发200短信,20块钱300条自己设定。
打本市2毛五,还可以设3个亲情号长途也2毛五。
再不行可以加17911打长途3毛。
二.废话多,所以话费多。
因此,说话简洁明了。
如何说话怎样才能做到简洁明了?我建议 1.首先在打电话之前要理清你的思路,你具体要表达怎样的一个观点,按照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组织你的语句。
2.不断地训练你的听说能力,首先你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你要相信自己通过练习语言表达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
3.你要学习说话如何抓住重点,就是要分毫主次顺序,不该说的话就不要说。
要知道哪些是应该说的,而且你要学习如何用词,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
4.你要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看一些书,像人际学啊,口才训练、等等三.利用网络传递信心。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QQ、飞信、快鱼。
收获: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真正学到不少,对大学生手机费用消费的理解也在活动中加深了。
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努力学习好各种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我们大学毕业完全进入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