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制现代化诸问题研究王立民摘要:在对中国法制发展的研究中,首先必须关注的是中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三个重要时期:旧中国租界首先出现现代法制;自20世纪初始,中国政府通过法制改革来推进华界的法制现代化;近30年来,中国法制现代化在改革创新中逐步走向完善。
这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起点、发展和臻于完善的三个阶段。
现代法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实现社会和谐;可以调控人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可以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等。
目前,在推进法制现代化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十分不利于现代法制建设;克服途径在于不断营造法制环境,大力提倡现代法制文化,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等。
关键词:中国法制现代化;法制的作用;和谐社会;途径一、中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三个重要时期中国从出现现代法制到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法制,前后历经了160余年,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时期。
1. 1中国租界首先出现现代法制在中国大地上,首先出现现代法制的,是在中国租界,时间在19世纪中叶。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英两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其附件《中英五口通商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章程》规定,在中国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设立租界,实行领事裁判权。
[1]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颁行。
从内容上看,这个章程已具有现代法规的性质,其取名、结构、内容、语言等均已具备了现代法规的特征;它对上海租界的设立、租地、管理机构等都作了明文规定。
1846年,上海英租界出现了。
这个租界的当局具有自己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管理权。
至此,现代法制率先于中国其他地方落户在上海英租界。
1863年,英租界与美租界合并,成立了公共租界。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公共租界已颁行了不少现代法规,形成了自己的法规体系,其中包括:《工部书信章程》(189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中式新房建造章程》( 1901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治安章程》(1903年)等等。
[2] 继上海公共租界之后,上海的另外一个租界,即法租界,也在20世纪以前就使用了现代法制。
1849年4月,根据中法《黄埔条约》的规定,法国领事敏体尼(Montigny)与上海道台麟桂签署了租地协议,上海法租界出现了。
它与上海英租界差不多,也具有在法租界的立法、行政与司法权,于是法租界的现代法制也诞生了。
在20世纪初以前,上海法租界也颁行过一些现代法规,比如《公董局组织章程》(1866年)、《法租界公董局警务路政章程》(1869年)等等。
上海法租界的法制也是上海那个时代所出现的现代法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除了上海租界制定和实施现代法制以外,中国其他城市的租界也先后颁行过现代法规,从而进人了法制现代化的行列。
在天津,英、美、法三国分别于1860年设立了自己的租界,均位于海河西岸的紫竹林村一带,故又被称为“紫竹林租界”。
[3]之后,天津租界范围又有扩大,德、日、俄、比利时和奥地利等国也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分别在那里取得了租界。
1861年,英国首先在汉口建立了租界;自1895年起之后的3年中,德、俄、法、日等4国也相继在那里取得了租界。
[4]这些租界也都在20世纪以前就制定了现代法规,适用现代法制。
天津英租界于1877年前制定的《英国租界现行规则》和汉口英租界于1896年以后制定的《英租界捕房章程》等都是如此。
[5]可见,中国租界率先于中国其他地区而建立了现代法制,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先行地。
1. 2自20世纪初始,中国政府通过法制改革来推进华界的法制现代化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等都先后推进过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
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推行法制改革。
这一改革的目标是在中国的所有华界都实现法制现代化,适用现代法制;这一目标是通过不断引进西方的现代法制、废止相应的传统法制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通过移植西方的法制,来推动中国法制的西方化,西方法制的中国化。
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派留学生到日本、西方国家学习现代法制和法学;派政府官员到日本、西方国家考察现代法制;组织翻译、出版日本、西方的法学著作和法律;邀请日本、西方国家的法学专家、教授到中国来讲学、帮助制定中国现代的法律等等。
[6]清末的法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宪法性文件和一批现代法律陆续颁布,其中有:《钦定宪法大纲》、《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和《大清新刑律》、《商人通则》、《公司律》、《破产律》、《法院编制法》等等。
同时,一些现代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也开始在中国施行,罪刑法定、自由心证、审判公开、言词辩论等一些法律原则和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公诉、律师等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一些制度都是在这一阶段进人中国人的视野。
[7]中国华界的法制现代化从20世纪初就启航了。
北洋政府也颁行过一些现代法律、法规。
比如,《中华民国宪法》、《暂行新刑律》、《戒严法》、《治安警察法》、《公司条例》、《商人通则》等等。
可见,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在北洋政府时期并没有中断。
南京国民政府加快了法制现代化的建设,于20世纪30年代基本实现了法制现代化,中国的现代法制基本建立了起来,其主要标志之一是“六法全书”的出台。
它由宪法和五个部门法组成,其中又由法典(除行政法典以外)、相关法规、判例和解释例构成。
这个六法体系就是学习和借鉴了德国、法国和日本等一些现代法制国家的法律体系。
比如,《中华民国民法》中有90%左右的内容袭用了《德国民法典》的规定。
[8]在以后的10余年时间里,中国的这一法制现代化继续演进、成熟。
在这里,还须指出的是,中国革命根据地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制也是现代法制。
其法律体系、法典的结构、原则和制度等都基本达到现代法制的水平。
尽管在具体内容方面与南京国民政府法制有较大差别,然而还是属于现代法制的范畴,具备现代法制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1. 3近30年来,中国在法制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30年来,也就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现代法制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法制现代化的进程驶人了快车道。
如今,我们已经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与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部门都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已俱全。
据统计,至2009年初,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有229件,行政法规近600件,地方性法规7 000多件,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00多件。
[9]这些法律法规已涵盖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的各个方面,可以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也能基本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与此同时,中国的司法体制也稳步向前发展。
中国已建立了各级人民法院3 558个,[10]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受理的各种案件数量也有很大的增加。
据统计,2008年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各种案件达10 711 275件(含上年未结案806 687件),审结、执结各类案件9 839 358件,审结案件数是1978年的19. 5倍。
[11]同时,司法人员的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各级检察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已占72. 1 %,而在2002年这一比例仅为39%。
[12]此外,司法改革也在稳步推进。
在第一、二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共涉及89项改革任务。
目前,这些任务都已完成,其中包括:死刑案件的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制度的事由法定化、明细化,操作性增强;执行制度进行了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完善了审判委员会制度,设立了刑事、民事、行政专业委员会,还将审判委员会的会议制改为审理制,等等。
[13]这些改革直接推动了司法公正,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
由上述发展脉络来看,这三个时期分别体现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起点、发展和臻于完善,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三个时期。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二、中国现代法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国现代法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要构建和谐社会,具体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首先,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实现社会和谐。
法制的内容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进行设计,只要大家都认真适用法制,这个社会便会实现和谐。
即使有不和谐行为存在,也以和谐社会的最低可承受程度为底线,否则社会的和谐就会受到冲击,甚至被打破,变为不和谐。
当今世界上出现的恐怖犯罪就是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所以世界各国都在打击这一行为。
法制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根据和谐社会的需求,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都按照法制的要求去实施,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从古今社会发展来看,规范人们行为的除了法律手段外,还有宗教、伦理和政策等;不过相比之下,法制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法制所规定的内容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被违反以后,行为人还会依法受到处罚,具有最强的强制性;它可以被反复适用,具有明显的反复适用性,等等。
这些优越性所形成的合力,为其他行为规范所不及。
比如,宗教的适用对象是信教人员,缺少广泛的适用性;伦理的内容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政策的制订没有经过立法机关,往往不具有国家意志性等等。
其次,可以调控人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
法制的水平。
尽管在具体内容方面与南京国民政府法制有较大差别,然而还是属于现代法制的范畴,具备现代法制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调控的内容是多方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面的,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是调控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法律手段的调控,可以缩小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差距,使弱者能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实现实质平等,从而缓和强弱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一般而言,法制社会追求公平,但越是公平的法律,造成的后果可能越不公平,因为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可以利用的资源也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专门保护弱者的法律,来提高保护他们的力度,使弱者的地位有所提高,从而更接近于强者一些。
比如,我国关于保护妇女儿童的规定,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弱势地位;关于法律援助的规定,有利于维护贫困群体的诉讼权利;关于税收的规定,就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较为合理的社会分配,等等。
最后,可以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
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不和谐因素,这些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威胁社会的和谐;其中,犯罪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对和谐社会的冲击最大。
比如,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直接危害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严重危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则严重违反了国家市场经济管理的规定,破坏和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妨害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则侵犯了他人人身以及与人身直接相关的权利,或剥夺、妨害了公民自由行使其依法享有的管理国家和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及其他的民主权利;渎职犯罪因为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妨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致使公共财产、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