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概述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 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 最长4日。
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
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行主 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 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一般每10~15年可发生一次 世界性大流行,每2~3年可有一 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 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 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 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 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
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 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 流行。
预防控制措施
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临床特点为为恶心、呕
吐、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 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 或水样便。此外,头痛、轻度发热、寒颤和肌 肉痛也是常见症状,严重者出现脱水。该病潜 伏期短(潜伏期4~48h,少数在18~72h),传 染性强,传播迅速。
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
进食受污染的食品,饮用受污染的水。
昆虫或动物媒介 昆虫通过沾有病原体的足部或口部,将病原体散播;有些病原体要先 在昆虫体内寄居一段时间繁殖后,才具传染性。 血液/体液传染 母婴传染 通过输血、文身、穿耳、被污染的针具扎伤或性行为传播。 病原体由母体进入胎儿,使胎儿受到感染。
人群传染病发病频率分级:
密切接触21天,被免者28 天
4天 7天 7天
集体机构人员4天 医学观察7天
风疹
水痘 流腮 流脑 甲肝 乙肝
10-12天
14-16天 14-21天 2-3天 30天 60-90天
5天
10天 8天 数小时 15天 45天
25天
24天 30天 7天 45天 160天
必要时5日内接种高效价 球蛋白
21天 21天
手足口病有哪些并发症
心肌炎 脑炎 脑膜炎 弛缓性麻痹
发现传染病怎么做
报告 洗手 停课 消毒 晨检与因病缺课登记 隔离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洗手---正确的洗手步骤
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 搓: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两手交叉 并互相摩擦,两手搓揉手掌及手背, 作拉手姿势以擦洗指尖,此动作至 少须20秒。(搓手心、手背、手指 尖)
预防控制措施
①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不住院者外出应 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②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 酸熏蒸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 罩。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 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 ③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 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 个人卫生习惯。 ④接种流感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 预防效果。接种时间: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推荐接种时 间为9至11月份。接种对象:所有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没有接种禁 忌,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 群:(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 者;(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5) 慢性病发作期;(6)严重过敏体质者;(7)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 全病毒灭活疫苗;(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传染病人
病原体携带者
受染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 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有:
空气传播
水传播、饮食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 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 传染过程 通过与感染者身体的直接接触,如抚摸、拥抱等。 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梳子、衣物和文具等。 吸入感染者打喷嚏、咳嗽、吐痰、讲话时喷出的飞沫; 空气或飞沫传播 手触摸沾有飞沫、痰液的污染物或地面,再触摸眼、口、鼻等粘膜进 行传播;病原体附着在微尘或水雾中,在空气中漂浮,经呼吸道进入 体内。 食物或水 (共同的污染源) 传染疾病种类 疥疮、水痘等 头虱、结膜炎(红眼病等) 非典型肺炎 流行性感冒 肺结核等 霍乱、细菌性痢疾 甲型肝炎等 乙型脑炎、疟疾(蚊子传播)、 肠道传染病(苍蝇、老鼠传 播)、狂犬病(狗传播)等 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先天性梅毒、艾滋病等
20天,可同时服疫苗预防
不检疫
5天,并连续3次粪检阴性
7天。
预防接种
目前最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
学校和托幼机构: 组织配合协调 接种证查验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示意图
患者或携 带者(携带病
毒)
讲话、咳嗽、空气传播途径
病原体
飞沫悬 浮于空 气中
散播 病原体
健康人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感
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 —— 不痛、不痒、不结痂、不
结疤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
手足口病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 感染者(1:100) )。 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手足口病有哪几条传播途径
多途径传播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亦可发生 感染-粪口途径传播
隔
离
1、经正规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可在家或者住 院隔离治疗。
2、医院出具复课证明且达到隔离期时间。 3、隔离期内老师需跟踪了解病情进展。 4、在家隔离治疗时不参加聚集活动。 5、做好家长工作,争取支持理解配合。 忌:心太软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
病名
麻疹 流感 猩红热 手足口
潜伏期 常见
8-12天 1-3天 2-4天 3-7天
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
宜昌市CDC 曹亚军
2018年11月3日星期六
传染病基本知识---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毒、病菌、
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 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
行性。
传染病概述---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 人或动物。
(1)散发 (2)暴发 (3)流行:微流行、小流行、大流
行、 国际大流行
8
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1、学校的特点 相对封闭 人群聚集 容易相互传播 接触面广 (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2、学生的特点 个体的免疫力较低 容易受传染 自我保护意识差 (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易感人群都 是儿童与青少年 )
什么是手足口病
婴儿和儿童的常见疾病,夏秋季高发。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流行的报道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cox16,ev71) 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极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
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
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通常 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 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 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 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疹子有哪些特点
四部曲 ——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
个部位
四不像 —— 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
“红眼病”-急性结膜炎
“红眼病”医学上称急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
染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夏季流行 的“红眼病”多属于病毒性结膜炎。
红眼病传染性强,发病急,传播快。患儿的眼泪和眼
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健康人如果接触了患儿 污染了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以及 门把手、钱钞等,常常在24小时之内就发病。另外, 游泳也是传播“红眼病”的主要途径。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定为丙类法定传染病,成 为我国第38种法定传染病。
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大约2-7天,大多数感染后没
有临床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其中的大 部分病例经过几天后会自愈,无需特 殊治疗。 疾病初期可能表现为轻微的感冒症状。 典型症状为口腔、手掌、脚掌出现水 泡、溃疡,可能合并发热,病程为七 至十天。
预防控制措施
1、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
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2、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3、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
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疫情报告内容(2)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冲:将双手冲洗干净
捧:捧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擦:用干净的毛巾、擦手纸将手擦 干
晨午检与因病缺课
每日进行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
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 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学校和托幼机
构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进行病因追查和 登记,即对就诊的患儿要及时向家长了解 诊疗情况,根据病情,患病儿童可居家或 住院隔离治疗,以减少交叉感染。
2018/11/3
9
常见传染病---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的病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