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7讲建国初期巩固政权斗争和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第27讲建国初期巩固政权斗争和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3.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 4、意义:国内、国际
易混易错 新中国的成立等于社会主义的开始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 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但并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标志是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 1.解放领土 结果:1951 年基本获得解放 2、抗美援朝(背景、目的、过程、结束的标志)
意义: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提供了和平的建 设环境。 3、土地改革 文件,范围,特点(保护富农经济),意义
理解升华 联系中共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的土地革 命(或改革、政策)
4、镇压反革命运动 结果:
5、“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国家机关企业)
含义
五反(私营企业
理解升华 巩固政权斗争的意义:1、巩固了人民 政权;2、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 (2)建国后我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 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种革命。前者是资产阶级反对封 建势力,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目标是建立 资本主义社会。后者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 任务,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 在中国,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社会 主义革命都有许多特殊性。首先,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无产阶级首先要完成这一任务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使得中国民主革 命具有新、旧之分。1949年10月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也还要从上层建筑到 经济基础彻底完成这一任务。
第 27 讲 建国初期巩固政权的斗争和国民经济 的恢复发展
基础落实
一、新中国的成立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1)、军事上:解放战争的胜利
(2)、政治上: (3)、思想上: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细节点拨 注意联系复习七届二全会的时间、 地点、内容、意义
2、准备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内容)
• 其次,不仅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政治上联合、 经济上保护的政策,而且在新中国初期也没有立即把资产阶级及资本主义 作为革命的对象,只是把资本主义不利于国计民生,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的部分进行限制和改造,因而有一些活动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表 现为以各种形式剥夺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 再次,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后 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因为它们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而进行的。
• (3)1949年~1956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在过渡时 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 国同时并存的经济成分中不包括 A.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社会主义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
五种经济成份并存: ① 国营经济 ② 合作社经济 ③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④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⑤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2.新政协与旧政协的区别
3、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有什么新特点
(1)范围不同。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这次是全国 (2)政策不同。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民,这次是保护。 (3)结果和影响不同。这次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的数 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的 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练一练
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 C )
A. 国家物价得到稳定 B.土地改革顺利完成 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
产改革主要是为了( C )
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 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 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严峻的形势 (1) 原因: 战争破坏;帝国主义掠夺;国民党的搜刮 (2) 表现:
2.具体措施
3.成就
材料:“没收官僚资本,凡属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大官僚分
子所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仓库、船舶、码头、铁路、邮 电、电报、电灯、电话、自来水和农场、牧场,均由人民政府 接管。所有在官僚资本企业中供职的人员,在人民政府接管以 前,均须照旧供职,并负责保护资产、机器、图表、帐册、档 案等,听候清点和接管。保护有功者奖,怠工破坏者罚。凡愿 继续服务者,在人民政府接管后,准予量才录用,不使流离失 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
这些措施的性质是怎样的?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答案(C)
讲要点 1、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相关的几个问题
(1)、如何认识建国初期这段时期的社会性质问题?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新中国成立的 1949 年开始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这段时期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 家。
• 像建国初期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三反”、 “五反”运动中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 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很多内容以及限制 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等,都说明了这一主要矛盾的存 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 复存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3)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4)确定首都、国旗、国徽、国歌
理解升华 概括中央人民政府的构成特点:以共产党领导为核心; 多党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人民民主原则;
新政府性质:中共领导多党合作的民主联合政府(人民民主 专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