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救药物使用说明

急救药物使用说明

注意事项
可出现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等副作用。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禁用。
2.地塞米松(常用名:氟美松规格5,1支)
作用机制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适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和严重过敏性疾病、各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皮肤病、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肿瘤治疗及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眼部炎症等。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水肿20~40㎎,高血压危象40~80㎎,高钙血症20~80㎎。
注意事项
可能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瘙痒、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引起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晚期肝硬变病人慎用,大剂量静注过快时,可出现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低钾、肝昏迷禁用。
4.去乙酰毛花苷(常用名:西地兰规格0.4,2支)
用法用量
静推,成人5-40,1-2次/天,小儿1-2.5 /次,1-2次/天
注意事项
长程使用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出现精神症状并发感染,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症。
3.呋塞米(常用名:速尿规格20,2支)
作用机制
强效髓袢利尿药,适用于水肿性疾病、高血压、预防急性肾衰、用于高钾血症和高钙血症、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等。
6.异丙肾上腺素(常用名:异丙肾规格1㎎,2支)
作用机制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增加心肌的氧耗、心输出量。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心源性及感染性休克。
用法用量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低于40次时,以0.5~1㎎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中缓慢静滴;休克以0.5~1㎎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0静滴,根据心率调整滴速。
作用机制
增加心肌收缩力和速度,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增加心脏排血量,增强迷走神经张力,从而减慢心率。适用于充血性心衰、房颤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法用量
初次量0.4,必要时2~4小时再注半量。饱和量1~1.2
注意事项
对于低血钾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缺血性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及心律、心功能等、电解质(尤其钙、钾、镁)、肾功
用法用量
流产或产后出血肌内或皮下注射5~10次或加入500葡萄糖液体中缓慢静滴;尿崩症,可皮下5~10次,数次/天;大量咯血,10u用2550%葡萄糖20稀释后缓慢静滴或10~20u入500葡萄糖缓慢静滴。
能,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作血药浓度测定。
5.间羟胺(规格10㎎,1㎎/支)
作用机制
以激动α受体为主,引起阻力血管收缩,血压持续上升,常伴有反射性心率减慢。
用法用量
静滴:15~100㎎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以20~30滴/分的速度滴注,根据血压调整滴速。紧急情况即刻静注0.5~5㎎,继以静滴。
注意事项
常见面部刺激症、烦躁不安、抽搐、恶心呕吐等。大剂量时可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出汗、面部潮红、呕吐、震颤、心律失常、惊厥、甚至昏迷。
8.洛贝林规格3㎎,1支)
作用机制
兴奋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3㎎/次;极量6㎎/次,20㎎/日
注意事项
1.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以免本品分解。配制后应于24h内用完。
2.本品有蓄积作用,用药后血压升高不明显者,需观察10分钟以上再决定是否重复用药或增加剂量,以免贸然增量致使血压过度升高,导致危险。
3.连续应用可引起快速耐受性。
4.给药以静脉注射为宜,选用较粗大的静脉避免使用四肢小静脉;用药时需谨慎,勿使药液外漏。肌内或皮下注射易致组织坏死,避免在血液循环不佳的部位使用。
注意事项
常见口咽发干、心悸;冠心病、心肌炎和甲亢患者禁用
7.尼可刹米(常用名:可拉明规格0.375g,1.5支)
作用机制
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并作用于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微弱兴奋血管运动中枢。适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尤其对吗啡中毒的呼吸抑制效果较好。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3~3.75g,加入500液体中,滴速25~30滴/分钟。
用法用量
加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静滴,以滴速2.5-10
注意事项
有头痛、恶心、心悸、胸痛、气促与心绞痛,严重的可有心律失常。
10.多巴胺 (规格20,2支)
作用机制
具有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量,升高血压。对周围血管有轻、中度收缩作用。对内脏血管有扩张作用,增加血流量,尤其是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使尿量及尿钠排泄增加,有利于改善休克时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适用于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充血性心衰。
用法用量
休克:静脉滴注开始剂量5,以后根据血压、尿量和临床状况调节,极量20。
注意事项
使用本药前先部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应观察血压、心率、尿量和一般状况,必要时检测。可致血管过度收缩局部组织坏死、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
11.垂体后叶素(规格6u,1支)
作用机制
包含催产素和加压素两种不同的激素。催产素小剂量可增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引起子宫强制性收缩,使子宫肌层内血管受压迫而起到止血的作用。加压素能直接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尤其对内脏血管),可降低门静脉压和肺循环压力,有利于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而止血;还能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
急救药物使用说明
1.肾上腺素(常用名:副肾素规格1,1支)
作用机制
α及β-受体激动剂,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和动脉血压,增加心脏的自律性和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在中可增加心肌和脑的血流,增加灌注压。适用于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
用法用量
心脏骤停0.25-0.5以生理盐水10稀释后静脉注射;过敏性休克0.1-0.5以生理盐水10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静脉滴注(溶于55001000)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轻者唾液分泌增多、恶心、呕吐、多汗、头痛,大剂量用药可出现心动过缓,计量继续增加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速、呼吸抑制、惊厥。
9.多巴酚丁胺(规格20,2支)
作用机制
多巴酚丁胺正性肌力作用比多巴胺强,对β-受体和α-受体兴奋性较弱。治疗量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很少增加心肌耗氧量,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能降低心室充盈压,促进房室结传导。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收缩力下降时引起心力衰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