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评价量表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评价量表

创新性
(10分)
优(8~10分)
良(5~7分)
一般(1~4分)
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法有一定创新性,能激发学生兴趣,既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法上一般,重在知识传授,很少关注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学习的培养
可实施性
(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1分)
方案简单可实施,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较强
方案比较简单,对其他教师有参考性,但其他教师需要作一些修改才能实施
方案对环境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其他教师需要作较大的改动才能实施
规范性
(5分)
优(4~分)
良(2~3分)
一般(1分)
规范,所有环节一致
比较规范,缺少一些设计过程,个别环节上有一些不一致的情况
格式比较随意,没有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设计,各环节各自独立,不能体现整体性
对课程进行概述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目标
(1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1分)
目标陈述明确,学习符合目标学习主题,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学习者
对学习目标进行了界定,一些目标符合学习主题,针对不同学习者有一些措施
学习目标不明确或与学习主题相关性不大,不能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要求
学习者特征分析(5分)
优(4~5分)
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较好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不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或多个目标不能落实,策略和活动不太一致,表述不清楚
资源、工具设计
(10分)
优(8~10分)
良(5~7分)
一般(1~4分)
资源能促进教学,发挥必需的作用,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
良(2~3分)
一般(~1分)
详细列出学生的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
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
(30分)
优(24~30分)
良(15~23分)
一般(1~14分)
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技术运用效果较好,部分环节技术的优势并不明显
滥用技术,资源和工具的运用不恰当,不能发挥必需的作用
评价
(10分)
优(8~10分)
良(5~7分)
一般(1~4分)
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评价工具
有比较明确的评价标准,比较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一些评价工具
评价标准不明确,只注重知识的考核,没有提供评价工具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选题(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1分)
选题适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选课题比较能体现技术的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选课题不能体现技术的优势
课程概述
(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1分)
简洁、内容丰富,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