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准备的结果是怎样的(数量/深度/正确率)?
学习
氛围
20
课堂气氛民主、平等、融洽、和谐,学生有充分的话语权。
学生有没有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
学生愿意表达不同的意见吗?
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吗?
错误的观点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学习
方式
20
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学习方式合理、高效。
接受式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是否过多?
讲解效果(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怎样?
板书、媒体、动作(实验/制作/示范动作)怎样呈现、设计的?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思考/活动)、合作学习(分工/讨论/活动/作业)、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的?
怎样以问题驱动教学?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对待学生思考中的错误?如何实施学习方法的指导?
全面、准确、具体;关注学生差异。
目标预设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是否设置了层次性的目标?适合该班学生的水平吗?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呈现的?呈现方式和时机是否恰当?
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
教学
设计
25
学情了解全面,教材处理得当,环节设计合理。
通过哪些方式(问卷/预习/提问/作业)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
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怎样?
学习活动是围绕目标展开的吗?有没有背离目标的活动?
哪些证据证明学习活动是有序有效的?
学习
效果
20
目标达成度高。
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了吗?
课中哪些证据(发言/练习/展示)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
课后哪些证据(作业/抽测/谈话)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
表2:教师维度
评价指标
权重
评价标准
参考观测点
教学目标
20
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是否充分?
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哪些(阅读/思考/练习/笔记/探究)?
有哪些互动行为(提问/回答/讨论/合作/交流/展示)?
互动的情况(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是怎样的?
表现出了哪些学习习惯?
学习
过程
20
学习态度积极、兴趣浓厚、精力集中,学习活动有序、高效,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
怎样处理材的?采取了哪些策略(增/删/换/合)?
容量和难度适合该班学生吗?怎样满足特殊学生的需要?
教学环节是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时间分配)的?
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有哪些证据(活动/衔接/步骤/创意)证明环节设计有特色?
教学
组织
30
展示效果明显,指导及时巧妙,教学调整有效。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有哪些?
如何获取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举手)?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评价是否主体多元、方式多样?是否注重激励性和发展性?
教学
资源
10
合理选择、利用资源。
预设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实验/多媒体)?效果如何?
生成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怎样利用?
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吗?有多少学生有兴趣?
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倾听老师的发言?倾听多长时间?
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补充或纠正同学的发言吗?
学生在倾听时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
有多少学生独立思考?思考的习惯是怎样的?
完成每项学习任务的时间是否充分?是否体现出高效率?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表1:学生维度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价标准
参考观测点
学习
目标
10
目标全面、准确、具体。
学生是否清楚学习目标?有多少学生清楚?
学生是否认可学习目标?有多少学生认可?
学习
准备
10
课前准备充分。
课前做了哪些准备?有多少学生做了准备?
怎样准备的(独立/合作/指导)?
学困生在准备中有哪些困难?怎样解决的?
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候答时间、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的?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
哪些环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领、提升作用?教师的引领、提升作用发挥得是否充分?
教学
评价
15
评价方式多样,有激励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