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姓日常生活有开门七件事

百姓日常生活有开门七件事

百姓日常生活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尽管随着岁月的变迁,这七件事巳与古时有别,且人们在这些事情上花费的时间也大不如前,但从健康的角度看,在这七件事上还蕴涵着许多学问。

只有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才能成为生活中的专家,真正做到健康生活。

米不是越白越好
柴米在开门七件事中之所以被列在最前面,是因为这两样解决的是“温饱”问题。

其中柴在过去自然指柴火,但不管是用于做饭还是取暖,柴现在已被天然气、电等所代替。

米如今依然是人们最主要的粮食。

但人们似乎吃得更多的是经过精细加工而成的精白米。

从营养价值来讲,米面都不是越白越好。

谷粒由外向里可分为谷皮、糊粉层、谷胚和胚乳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营养成分不尽相同。

最外层的谷皮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还含有矿物质;糊粉层含有蛋白质和8族维生素;谷胚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还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少量蛋白质。

如果加工过细,谷粒的谷皮和糊粉层被去掉太多,甚至全部被去掉,这样就损失了大量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在主食方面,居民应该粗细搭配。

粗杂粮包括传统上的谷类、杂豆,还有相对于精白米面的加工精度较低的糙米、全麦粉或其他全谷类食物。

油盐滋味要把握
解决了温饱后,如伺吃得有滋昧就成了人们另一层次的追求。

好味道的饭菜自然离不开油盐这两样最基本的调味料。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老百姓的油盐摄入量均超过了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食用量,“滋味”过重了。

营养专家葛可佑教授表示,食物经烹调油烹制后不仅由生变熟,利于消化吸收,而且可制作出多种多样风味、口感不同的菜肴,能够增进我们的食欲、愉悦感和饮食乐趣。

食用油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但需要指出的是,它也是一种高能量的食物。

在我国目前膳食能量已摄入较高的情况下,应该适当少吃些油。

可最近一次的全国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天吃了42克烹调油,北京等大城市甚至将近达到50克。

多吃油就等于多摄入了能量,如果摄入的能量消耗不掉就会积累下来,变成脂肪存在体内,曰积月累容易产生超重甚至肥胖。

肥胖是一种慢性病,又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因素。

至于食盐,它是一种高钠的食物。

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如果吃多了同样对健康有害,会导致血压上升,使人头晕、头痛,甚至引发脑卒中。

当然,也不是吃盐越少越好,倘若钠盐摄入不足,会使集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内,产生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轻者出现意识障碍,包括嗜睡、乏力、神志恍惚,严重者可发生昏迷。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平均每天吃烹调油不超过25克或30克,就是一般人每天不超过25克,饭量大的人可以吃到30克;每人平均每天最好吃盐不要超过6克,且选购食盐时可注意选用部分含钾食盐,减少钠的摄入。

每百克高盐食物折合食盐量.
腌芥菜头:19克
香肠、火腿:4克
腌雪里蕻:8.5克
酱萝l、:l8克
黄酱:9克
酱油:15克
榨菜:11克
日常膳食中如何避免高钠盐的摄入?
1.每人每餐放盐不超过3克;全天总量不超过6克;
2.不吃过多的高盐食物,如酱油、榨油、咸菜、黄酱等;
3.利用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利用葱、姜、蒜等经油爆香后所产生的油香味来增加食物的可口性。

在烹调时,利用白糖、柠檬等各种酸味调味汁,来增添食物味道;
4.在日常食盐的挑选中,于康教授推荐大家使用高钾低钠盐,增加钾的摄入,减少钠的摄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高钾低钠盐并非人人适合,肾病患者应慎用高钾低钠盐,
同时要注意饮食中少加盐。

说到“滋味”还要说说味精和鸡精
过度食用味精的危害
1.出现神经系统的问题。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当味精摄入过多时,这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就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有人还会出现焦躁、心慌意乱;部分体质较敏感的人甚至会觉得骨头酸痛、肌肉无力。

另外,过多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还会抑制人体的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妨碍骨骼发育,对儿童的影响尤为显著。

2.导致高血压、肾病。

味精吃多了,常常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可导致高血压。

60岁以上的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应该少吃味精。

3限制微量元素的利用。

当食用味精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还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利用。

尤其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

锌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

因此,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禁食或少食味精。

另外,日本研究人员认为,长期过量食用味精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鸡精与昧精的区别
比味精用得更广泛的调料是鸡精,甚至有的家庭直接用鸡精兑水代替鸡汤。

1.鸡精是一个混合体,味精的成分是谷氨酸钠,而鸡精里也含有40%的谷氨酸钠。

2.此外,鸡精里含有一点增味的核苷酸,还有一些糖、淀粉,而鸡精之所以可以形成圆颗粒状,就在于淀粉的作用。

而之所以鸡精能有鸡肉的味道,是因为运用了含有鸡味道的香料,与鸡没有直接关系,而是靠氨基酸加上糖再进行化工的成果。

对于一些口味偏重、做饭不得不放味精或鸡精的人而言,于康建议,每日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

酱醋有利于消化
吃饱、吃好之后,消化问题自然不能忽视。

酱醋都是发酵食品,具有滋补肾经和帮助消化的作用。

尤其是醋,除了含有大量的醋酸外,还含有钙、铁、葡萄糖、乳酸、甘油、脂肪酸和盐类等。

食醋因其酸性成分与胃里的消化液相似,可起到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

随之增强的排便感,可以避免毒素在体内长时间存留,对预防肠道急性炎症有一定作用。

醋中含有氨基酸和有机酸等物质,氨基酸可以促使体内过多的脂肪转变成体能消耗,还可以消化身体吸收的
糖和蛋白质,让新陈代谢顺利进行。

另外,食醋是有效防止动脉硬化的方法之一。

而动脉硬化、脑淤血病人几乎都有高血压的毛病,如果平时适当、科学地吃一点儿醋,再加上有规律的起居生活,就能降低血压。

过分酸的刺激,可能会引发饱胀烧心反酸、发汗、头晕等问题。

除了酸食物,还有红肉、香蕉、蛋糕、甜食、油炸食品、巧克力、橙子等,可能引发饱胀。

咖啡、奶酪、洋葱、胡椒和巧克力等,可能引发烧心、胸骨后疼痛等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尤其是老年人,睡前在不经意间吃了一些刺激食物或者是甜食,引发饱胀烧心吐酸水的情况也非常多见。

因此,在饮食上要注意
茶叶保健功效多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尽管饮茶品种不一,但饮茶是许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而众所周知,茶叶与健康有密切关系,主要在于它含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成分。

北京朝阳医院沈雁英教授介绍,茶叶也是中药。

按中药理论,茶叶性凉味甘苦,人心、肺、胃经。

主要功用是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

可以治疗头痛、目昏、心烦口渴、食积痰滞以及痢疾等。

饮茶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多好处,其中最突出的有可以减肥,预防蛀牙,预防心血管疾病,治疗肠道疾病,预防癌症等。

沈雁英举例说,饮茶对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她收集了许多相关临床实验的资料,比如有临床实验证实,一个月中每日喝三碗沱茶的人,血脂下降了13%,胆固醇也有所降低。

有人对喝茶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为不喝茶、偶尔喝茶、常喝茶三个组.结果发现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生率为3.1%,偶尔喝茶患病率为2.3%,常喝茶者为1.4%。

(北京参考记者马丽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