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作用

中小企业作用

民营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大量存在,几乎都占本国企业总数的99%左右。

21世纪,我国将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中小企业的支撑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对非公经济地位、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鼓励、支持、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大量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总计4200多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3800万户左右,在各地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430多万户。

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遍布一二三产,涉及各种所有制形式,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创造了一半以上的GDP,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是推动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统计表明,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全国的60%以上,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外贸出口占全国的68%,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中小民营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器”。

中小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使其最能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因而能在经济不景气时,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加速经济体制的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到位;中小民营企业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政策,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那些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也往往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

2、民营中小企业能吸纳众多的劳动力就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民营中小企业是“大就业经济”,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市场竞争,由民营企业吸收劳动者就业。

民营中小企业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工资低、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不高,是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和部分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据测算,对于相同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占用资产仅17%,吸纳的就业量却达74%,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企业的14倍。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新增加的就业岗位,75%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3、民营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优势。

中小企业由于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因此创新求存的动力也大。

据统计,在美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技术成果在数量上占到全国的55%以上,一些20世纪的重大创新成果,如个人电脑、光扫描器、录音机、速冻食品等都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

同时,其组织结构安排灵活富有弹性,在创新效率和周期上明显优于大企业。

4、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各类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民营中小企业活跃在市场的前沿,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按照市场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

目前,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衡量我国市场化改革程度的关键指标。

民营中小企业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特别重要的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冲破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产权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各种要素市场中都能寻觅到中小企业的足迹,民营中小企业的兼并、破产、收购、资产置换,更使产权市场日趋成熟和完善。

5、民营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大企业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今天的中小企业很可能成为明天的大企业。

同时,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撑作用。

大企业的发展需要众多中小企业为之服务,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了,有利于大企业进行合理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改变“大而全”的生产结构,使大企业更好的发挥优势,专门从事规模较大的生产。

6、民营中小企业对于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去向是各级城市,职业去向是非农产业。

农民进入城市并稳定下来的首要条件是获得能够提供
稳定收入的就业岗位。

从目前我国城市的就业结构和农民自身的素质状况来看,他们进入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会很少;国有企业现在已经为大量冗员和下岗职工所困扰,绝没有能力为数量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现实的选择是进入已有的城镇中小企业或者自行创办新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对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如下的优势:(1)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中的中小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劳动力的容量很大;(2)就业门槛较低,对低文化技术水平的劳动力的就业限制比较少;(3)技术起点较低,投资需要较少,易于创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