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经济界十分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是否强大,主要就靠有一批大公司、大集团。

人们曲解“抓大放小”的方针,认为应把主要精力投入于搞好大企业、大集团,而不怎么重视搞好中小企业。

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后果使我国经济界受到震惊,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率下降、需求难以启动的窘境,促使决策层把更多关注的目光转向中小企业。

在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问题最初是在1998年4月专家学者讨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出路的时候提出来的。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重视发挥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吸收劳动力就业、开发新产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在我国的企业改革中,继续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在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小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各种所有制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

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曾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

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企业的更要作用和地位具体表现任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机制的真正参与者和体现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反映了经济分散化、多样化性质的内在要求,体现出中小企业的先进性、革命性和生命力之所在。

同时,中小企业以其灵活而专业化的生产和经营,给配套的大企业带来协作一体化的好处,大大节约了成本,减少了风险,增强了盈利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余年来,中小企业始终是多数,担负着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分而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有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对各国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据有关部门统计,间国内生产总值净值的30%,工业净增加值的50%,来自于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1996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的56%以上。

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二、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的基本场所,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更要作用。

就业问题,始终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制约因素。

中小企业一大特点就是面广量大,开业快,投资少,竞争激烈,经营灵活,对劳动者劳动技能要求低,且大部分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据美国联邦众、参两院中小企业委员会和中小企业管理局介绍,在美国平均每10个人就拥有一个中小企业,美国1993年以来新增的就业机会中的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美国就业人口的52%在中小企业。

大量中小企业实际上早自我雇佣,降低了政府安置的压力,也是扩大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化水平较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妥善解决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据统计,1995年上海大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10.3万元,小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2.1万元;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多吸收4倍的人员就业。

形成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地位,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矫正现行的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的偏差。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也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多的这一特点。

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

据测算,对于相同的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中小企业占用国有资产仅17%,吸纳就业量却达74%,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倍,而对于相同的产值,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3倍。

我国面临着新增劳力和存量劳力就业问题,特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总量的75%以上;在工业领域,中小企业全部就业人员1.1亿人,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83%。

1992-存在,是推动经济繁荣相市场活跃、成长的基本力量。

六、中小企业成为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的产品出口,活跃了国际市场。

日本在,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比重达40%-60%,对日本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对外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

其中一些大宗出口产品,如服装、手工业品、五金工具、轻工、纺织、玩具等产品,主要靠中小企业提供。

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利用机制灵活优势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生产出口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提高和外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出口产品增长的同时,引进外资逐年增加,在境外开办企业也有了新发展。

这说明,随看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发展,中小企业经营也在逐渐走向世界。

七、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大企业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走上了自主发展道路,今天的中小企业很可能成为将来的大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有影响的海尔、С抛В?/P>八、中小企业能够更有效、更经常地利用地方性的资源大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巨大,采用多层次集中控制的方法对生产实施管理,有利于使用大宗资源。

对量少、分散的资源不易有效利用,或者造成运输或管理成本过高,中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发展很不平衡,适合中小企业开发、利用的资源很多。

即使在大都市中,贴近居民生活、为都市消费与工商业服务的许多经济事业与项目,都具有浓重的地方化、社区化特色。

这些活动很难由少数大企业做好,更不用说包办。

这正是广大中小企业的用武之地。

九、中小企业在制度创新中可发挥重大作用在市场经济导向的体制改革中,中小企业因其改革成本较低,可以起到改革“试验田”和“前驱”的角色,率先进行各种改革尝试,为更大规模的改革提供经验。

中小企业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吸收在改革过程中从国有大企业中精简出的人员,从而减少改革带来的社会压力。

另一方面,通过大量中小企业的创办与充分的市场竞争,能够培育出大批企业家人才并培养企业家精神。

这种宝贵的企业家资源和精神,对中国社会具有极为深远的重大历史作用。

而国有大企业,因其与传统体制、政府机构的关系,很难从中培育出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企业家,更难以形成企业家精神的氛围。

十、中小企业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活。

中小企业以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规模较小、沉没成本和退出成本均较低等特点,可以直接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户定制需求,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在我国经济界十分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是否强大,主要就靠有一批大公司、大集团。

人们曲解“抓大放小”的方针,认为应把主要精力投入于搞好大企业、大集团,而不怎么重视搞好中小企业。

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后果使我国经济界受到震惊,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率下降、需求难以启动的窘境,促使决策层把更多关注的目光转向中小企业。

在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问题最初是在1998年4月专家学者讨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出路的时候提出来的。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重视发挥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吸收劳动力就业、开发新产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在我国的企业改革中,继续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在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小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各种所有制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

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曾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

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企业的更要作用和地位具体表现任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机制的真正参与者和体现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反映了经济分散化、多样化性质的内在要求,体现出中小企业的先进性、革命性和生命力之所在。

同时,中小企业以其灵活而专业化的生产和经营,给配套的大企业带来协作一体化的好处,大大节约了成本,减少了风险,增强了盈利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余年来,中小企业始终是多数,担负着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分而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有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对各国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据有关部门统计,间国内生产总值净值的30%,工业净增加值的50%,来自于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1996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的56%以上。

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二、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的基本场所,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更要作用。

就业问题,始终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制约因素。

中小企业一大特点就是面广量大,开业快,投资少,竞争激烈,经营灵活,对劳动者劳动技能要求低,且大部分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据美国联邦众、参两院中小企业委员会和中小企业管理局介绍,在美国平均每10个人就拥有一个中小企业,美国1993年以来新增的就业机会中的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美国就业人口的52%在中小企业。

大量中小企业实际上早自我雇佣,降低了政府安置的压力,也是扩大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化水平较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妥善解决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据统计,1995年上海大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10.3万元,小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2.1万元;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多吸收4倍的人员就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