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第一章1、中国药典内容分哪几部分?正文部分包括哪些项目?答: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正文、附录、凡例正文部分包括:品名(中文名,汉语拼音名与英文名)、有机药物的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含量或效价、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类别、规格、贮藏、制剂等。
2、在药分工作中可参考的国外药典有哪些?答:美国药典与美国国家处方集(USPNF) 、英国药典(BP) 、日本药局方(JP) 、欧洲药典(Ph.Eup) 、国际药典(Ph.Int)3、溶液的百分比用%表示,单位是什么?答:g/g是指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克。
4、中国药典的附录包括哪些内容?答:附录组成: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除另有规定外,正文中所用试药,均应按附录要求规定选用。
所用试液、缓冲液、指示剂与滴定液等也应按附录规定配制。
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系指纯化水。
5、试述药品检验程序及各项检验的意义。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检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留样、写出报告。
第二章1、药物鉴别的意义是什么?答:药物鉴别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手段来辨别药物的真伪的试验,收载在药品质量标准的鉴别项下,在药物分析工作中属首项工作。
辨别药品的真伪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条件。
2、什么是一般鉴别试验和专属鉴别试验?答:根据反应的专属性可将鉴别试验分为一般鉴别试验和专属鉴别试验。
一般鉴别试验是以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该类药物真伪的方法。
专属鉴别试验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的不同,选用某些灵敏的定性反应来区分同类药物中的各个药物单体,达到确证药物真伪的目的。
中国药典采用红外法鉴别药物时,试样的制备方法有哪些?答:压片法、糊法、膜法、溶液法如何利用色谱法鉴别药物?答:色谱鉴别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色谱条件下,产生各自的特征色谱行为进行鉴别试验,采用与对照品在相同的条件下分离、并进行比较,根据两者保留行为和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来验证药物真伪。
3、药品中铁盐杂质检查可采取哪两种方法?其原理是什么?答:硫氰酸盐法 Fe 3+ + 6SCN ˉ→[Fe(SCN)6] 3ˉ巯基醋酸法巯基醋酸还原三价铁离子为二价铁离子,在氨碱性溶液中生成红色络离子4、什么是重金属?《中国药典》2005版中规定的哪四种方法分别适用于药物的重金属检查?答: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代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和汞等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
第二法炽灼破坏后测定法适合于含芳环或杂环等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有机药物。
第三法硫化钠法适合于不溶于稀酸而溶于碱的药物。
第四法微孔滤膜过滤法,适合于重金属含量低的药物。
5、试述古蔡法测砷的原理?操作中为何要加入碘化钾和酸性氯化亚锡试液?醋酸铅棉花起什么作用?古蔡法原理: 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的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标准砷溶液在同样条件下生成的砷斑比较,判断药物中砷盐的限量。
KI 的作用: 还原剂As5+→As3+;I-与生成的锌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离子,利于砷化氢的生成;SnCl2 的作用: 还原剂As5+→As3+;除去I2;生成锌锡齐,起去极化作用;SnCl2 和KI 还可抑制SbH3 的生成醋酸铅棉花的作用: Zn 粒及供试品中可能含有少量S 2- ,在酸性条件下产生 H2S↑,与HgBr2 作用,生成HgS↓, 干扰测定,故在测砷管中部,用Pb(Ac)2 棉花填充,以消除干扰 : H2S↑ + Pb(Ac)2→ PbS ↓沉积在棉花上。
第四章1、试述氧瓶燃烧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答:①原理:将分子中含有卤素或硫等元素的有机药物在充满氧气的燃烧瓶中进行燃烧,等燃烧产物被吸收入吸收液后,再采用适宜的分析方法来检查或测定卤素或硫等元素的含量。
②适用范围:适用于含卤素或硫、磷等元素的有机药物鉴别、限度检查或含量测定,同时也可用于药物中杂质硒的检查。
③测定时的注意事项: A.燃烧瓶在使用前应检查瓶塞是否严密;B.吸收液应根据待测元素的种类和所用的分析方法适当选择;C.含有液体供试品的纸袋应固定于铂丝下端的网内或螺旋处使尾露出;D.瓶口用水湿润;E.小心急速通入氧气约1分钟,且通气管口应接近液面,并立即用表面皿覆盖瓶口;F.点燃纸袋尾部后放入燃烧瓶的速度要迅速,按紧瓶塞,用少量水封闭瓶口,完毕后充分摇匀,放置15分钟;G.用少量水冲洗瓶及铂丝,合并洗液和吸收液;H.记住要用样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2、常用湿法破坏试剂有哪些?硫酸-硝酸法、硫酸-高氯酸法、硫酸-硫酸盐法、硝酸-高锰酸钾法3、什么叫标示量?制剂的含量限度表示方法有哪几种类型?答:标示量,指该剂型单位剂量的制剂中规定的主药含量。
(3)与钴盐形成紫色络合物,与铜盐形成绿色络合物。
(4)利用取代基或硫元素的反应。
(5)利用共轭不饱和双键的紫外特征吸收光谱等。
5、简述巴比妥类药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答:巴比妥类药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和其电离的程度有关。
在酸性溶液中,5,5-二取代和1,5,5-三取代巴比妥类药物因不电离,几乎无明显的紫外吸收。
在碱性溶液中,因电离为具有共轭体系的结构,故产生明显的紫外吸收。
其吸收光谱随电离的级数不同而变化。
如:在pH=2的溶液中因不电离无吸收;在pH=10的溶液中发生一级电离有明显的紫外吸收;在pH=13的强碱性溶液中发生二级电离有明显的紫外吸收。
6、简述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几部分?答:一部分:巴比妥酸的环状结构,可决定巴比妥类的特性。
另一部分:取代基部分,即R1和R2,R1和R2不同,则形成不同的巴比妥类药物。
第六章1、中国药典为何采用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答:因为片剂中除加入少量酒石酸或枸橼酸稳定剂外,制剂工艺过程中又可能有水解产物(水杨酸、醋酸)产生,因此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法,而采用先中和共存酸,再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测定。
中和:取片粉、加入中性醇溶液后,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至溶液显紫色,此时中和了存在的游离酸,阿司匹林成了钠盐。
水解与测定:在中和后的供试品溶液中,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置水浴上加热使酯结构水解、放冷,再用硫酸盐滴定液滴定剩余的碱。
2、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的主要杂质是什么?试述中国药典检查这种杂质的方法和原理?答:特殊杂质为间氨基酚。
方法:双向滴定法原理:中国药典(2005)利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不溶于乙醚,而间氨基酚易溶于乙醚的特性,使二者分离,在乙醚中加入适量水,用盐酸滴定法滴定,以消耗一定量盐酸液来控制限量。
3、用化学法区别乙酰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和苯甲酸。
答:能和氯化铁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离子而使溶液显紫色,能产生紫色反应的为对氨基水杨酸,另外两种加热水解,能和三价铁离子反应呈紫堇色的是乙酰水杨酸。
4、乙酰水杨酸及其制剂中游离的水杨酸是如何引入的?简述其检查方法的原理及其限量。
答:在生产过程中因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在精致过程及贮藏期间的水解而产生水杨酸。
水杨酸在弱酸性溶液中与高价铁盐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而乙酰水杨酸结构中无游离酚羟基,不发生该反应的原理,用稀硫酸铁铵溶液显色反应检查游离水杨酸。
游离水杨酸不得超过0.1%。
5.、阿司匹林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答:两步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两步滴定法第一步“中和”主要是为了消除制剂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水杨酸、醋酸等物质。
而第二步用过量氢氧化钠“水解”后再测定剩余的氢氧化钠。
紫外分光光度法不需特殊仪器,结果重现性较好,但操作较烦琐。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消除其他含有酸碱的物质对其测定的干扰,可更有效的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操作简便,专一性强。
6.、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取本品40mg,精密称定,置250mg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为0.572,按C8H9NO2的吸收系数为715计算,即得,求其百分含量。
第七章1、根据芳胺类药物的结构,可把该类药物分为几类?各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答:芳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有两类:一类为芳伯胺基未被取代而在芳环对位有取代的对氨基苯甲酸脂类(有对氨基苯甲酸脂类的母体);另一类为芳伯胺基被酰化并在芳环对位有取代的酰胺类药物(苯胺的酰基衍生物具有芳酰胺基).2、试述重氮化反应的原理及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因素?答:重氮化反重氮化反应原理芳香族伯胺和亚硝酸作用(在强酸介质下)生成重氮盐的反应标为重氮化(一般在低温下进行,伯胺和酸的mol 比是:1:2.5),芳伯胺常称重氮组分,亚硝酸为重氮化剂,因为亚硝酸不稳定,通常使用亚硝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使反应时生成的亚硝酸立即与芳伯胺反应,避免亚硝酸的分解,重氮化反应后生成重氮盐。
重氮化反应可用反应式表示为:Ar-NH2 + 2HX + NaNO2--—Ar-N2X + NaX + 2H20影响因素:酸的用量和浓度、亚硝酸的用量、反应温度、芳胺的碱性3、重氮化反应指示终点的方法有哪些?答:用内标法、外标法、永停法、电位法4、具有怎样结构的药物有重氮化偶合反应?第八章1、什么叫戊烯二醛反应和2,4-二硝基氯苯反应?这两个反应适用于什么样的化合物?答:戊烯二醛反应是指溴化氰作用于吡啶环,使环上氮原子由3价转变于5价,吡啶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戊烯二醛,再与芳伯胺缩合,生成有色的戊烯二醛衍生物的反应。
2,4-二硝基氯苯反应指在无水条件下,将吡啶及其衍生物与2,4-二硝基氯苯混合共热或使其热至熔融,冷却后,加醇制氢氧化钾溶液将残渣溶解,溶液呈紫红色。
适用于吡啶环的β或γ位被羧基衍生物所取代的尼可刹米和异烟肼。
2、吩噻嗪类药物的紫外吸收性质是由什么结构引起的?具有什么特点?其氧化产物和未取代吩噻嗪的紫外吸收有何差别?答:是有硫氮杂蒽母核共轭体系引起的。
本类药物中的硫氮杂蒽母核为共轭的π系统,一般在紫外区有三吸收峰,分别在205nm,254nm,300nm ,最强峰在254nm 附近,由于2位,10位上的取代基不同,可引起最大吸收峰的位移。
氧化产物与原药的紫外吸收光谱有明显不同,它们具有四个吸收峰。
3、试述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试验条件?P340答:在适当的PH 的水溶液中,碱性药物(B)可与氢离子结合成阳离子(BH+),而一些酸性染料(磺酸酞类指示剂等),溴麝香草粉蓝、溴甲酚紫等,可解离成阴离子;两种离子定量的结合,即生成具有吸收光谱明显红移的有色离子对,该离子对可以定量的被有机溶剂萃取,测定有机相中色离子对对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既可以进行碱性药物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