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3:
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
教师:对于张謇创办实业,你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稍后由组长发表本小组的讨论意见。
学生:说明了张謇非常有爱国之心,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挽回中国的利益。
学生:张謇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他能创办大生纱厂并使之自成系统,这在 当时也属于不多见的情况。
K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抵制日货运动
L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教师: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尽管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
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后,情况有了较大改观,民族工业得以发展。
教师: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是历史也证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很难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和阻挠,当时的内外反动势力是什么?
学生:内有封建势力,外有帝国主义。
展示:1、张謇创办的实业
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车间
南通师范学校 通遂火柴厂
材料2: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可以说本课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做好了铺路搭桥的准备。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标准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作者:
———————————————————————————————— 日期:
课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展示:
教师:同学们,上图中的交通工具叫什么名字?
学生:自行车。
教师:我们的爷爷奶奶以及一些老年人还叫它什么名字?
学生:洋车子。
教师: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你还能说出哪些?
学生:洋火、洋油、洋灰、洋钉、洋布等。
教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
学生: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连老百姓的日常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历史图表、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张謇பைடு நூலகம்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情景、板书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骞”与“謇”。)
教师:张謇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义无返顾地放弃了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的兴起、短暂发展和迅速破产的过程,就是整个旧中国民族工业历史的缩影。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二篇章民族工业:春夏秋冬多心酸。
教师: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在外资企业的刺激下,在洋务企业的诱导下,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自诞生以来,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经曲折,可谓春夏秋冬多心酸。
展示:一组图片喻指民族企业发展的“春夏秋冬”
教师:阅读课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目,完成表格。组织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在书上找到答案加以标注,然后通过“接龙”式练习,完成下表: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教师:你从张謇“实业救国”中,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张謇办企业的目的、情怀、结局等方面思考回答)
学生:目的: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学生:情怀: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
学生: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列强的“倾销”挤垮破产。
主要发展阶段
时 间
特 征
原 因
春
A
E
I
夏
B
F
J
秋
C
G
K
冬
D
H
L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
A. 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B.甲午战后和辛亥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E.萌芽 F.发展 G.短暂的“黄金时代” H. 凋谢萎缩
I.在外资企业的刺激下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下产生
J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辛亥革命时期政策利好
教师:今天我国有哪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 ?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海尔电器、波司登羽绒服等。
学生: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有些工业产品已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中国从自身经济近代化到卷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经历了血雨腥风,历尽了重重磨难。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来切入课题,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引发思考,激发兴趣,在教学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章状元张謇:近代实业第一人
展示:
教师:简单介绍张謇,张謇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并完成助学88页知识梳理相应内容,稍后我们一起来 交流。
学生:张謇具有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他看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以实业所得办教育,还创办了近代一系列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学生:张謇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和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我们在前面还学过张骞这个人物。“骞”与“謇”怎么区分?张骞是西汉出使西域的人物,他骑着马儿出塞西行,所以“塞”下以“马”换“土”。张謇考中过清朝的状元。状元者,必然擅长言语,所以“塞”下是“言”不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