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探索
区域地图的读图指导研究
学情分析:
学生们有一定的读区域地图的能力,但是往往不知具体要读哪些要素,对图的细节把握不到位,读图不细致,所以对区域的把握只是印象模糊的,很难精确定位,对于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缺乏应有的认知。
而区域图是学习区域的基础,根据这种情况确定他们需要把区域地图的各种要素都要逐一落实,做到胸中有地图。
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画区域地图。
我先在黑板上画,然后让学生跟着画,画区域轮廓,画区域内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为控制界限,然后在山脉的骨架内画地形区,画温度带等,这些自然要素在图中勾画清楚了,再来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多了。
起初学生不会画轮廓,就让他们先用薄的透明纸拓下来,然后在上面画重要的地理要素,慢慢的学生有了兴趣,用控制点的方法掌握了如何画轮廓,慢慢地能够在笔记上独立画轮廓了,就带着学生画其它的地理要素,山脉的符号如何画,河流的上下游如何体现,用不同颜色的笔代表不同的地理事物,看到自己的作品,学生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兴趣越来越高,地图画得越来越好。
例如:讲东北三省的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东北的山和水都很多,看起来又很混乱,让学生如何读图,如何把握内在的联系呢?画带着学生画版图是最好的办法。
在东北三省的轮廓里,带领画出主要的三个山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有三条江——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江分别流向三个不同的方向,松花江又和来自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的嫩江汇合,最后和乌苏里江先后汇入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冲击成松嫩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冲击成三江平原。
辽河冲击成辽河平原,这三个平原统称东北平原,图画出来,东北三省的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就出来了。
由带着学生画到学生自己独立地画。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现在可以独立到黑板上画区域地图。
教学效果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画图指导和练习,学生们基本掌握的画图的方法和技巧,重要的是对区域的分界线、经纬度位置、地形特征、气候分布成因、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区域内部的差异等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做地理填充图的时候学生会自然地拿出自己画的地图对照,而大部分同学能够独立填图,比较之前对图的认知和掌握有很大提高。
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
后附:版图、学生笔记、中国地形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