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及处理

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及处理

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及处理一、锅炉热效率(%)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1.1排烟温度高。

1.2吹灰器投入率低。

1.3灰渣可燃物大。

1.4锅炉氧量过大或过小。

1.5散热损失大。

1.6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大。

1.7煤粉粗。

1.8汽水品质差。

1.9设备存在缺陷,被迫降参数运行。

……2、解决问题的措施2.1降低排烟温度。

2.2及时消除吹灰器缺陷,提高吹灰器投入率。

2.3降低飞灰可燃物、炉渣可燃物。

2.4控制锅炉氧量。

2.5降低散热损失。

2.6降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2.7控制煤粉细度合格。

2.8提高汽水品质。

2.9根据情况,调整锅炉受热面的布置。

2.10必要时改造燃烧器,使之适合燃烧煤种。

……二、锅炉排烟温度(℃)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1.1炉膛火焰中心位置上移,排烟温度升高1.1.1投入上层燃烧器多,层间配风不合理。

1.1.2上层给煤机给煤量过大。

1.1.3燃烧器摆角位置发生偏移,造成火焰中心位置上移。

1.1.4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与指令有偏差,氧气不足,煤粉燃烧推迟。

1.1.5一次风机出口风压高,风速过大,进入炉膛的煤粉燃烧位置上移。

1.1.6锅炉本体漏风,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大。

1.1.7煤粉过粗,着火及燃烧反应速度慢。

1.1.8煤质挥发分低、灰分高、水分高,着火困难,燃烧推迟。

1.1.9磨煤机出口温度低,使进入炉膛的风粉混合物温度降低,燃烧延迟。

1.2因锅炉“四管泄漏”进行堵管,造成过热器、再热器或省煤器传热面积减少。

1.3送风温度高。

1.4烟气露点温度高。

1.5吹灰设备投入不正常。

1.6受热面结焦、积灰。

1.7空气预热器堵灰,换热效率下降。

1.8水质控制不严,受热面内部结垢。

1.9给水温度低。

……2、解决问题的措施2.1运行措施2.1.1机组负荷变化,及时调整风量和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保持最合适的炉内过剩空气系数。

2.1.2及时调整炉底水封槽进水阀,保证水封槽合适的水位。

2.1.3煤质发生变化,及时调整燃烧,保证燃烧完全和炉膛火焰中心适当。

2.1.4定期进行受热面吹灰和除渣,保持受热面清洁。

2.1.5保持合适的烟气流速,减少尾部受热面积灰。

2.1.6每班检查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情况,保证燃烧有足够氧气。

2.1.7提高给水温度。

2.2日常维护及试验2.2.1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质下经济煤粉细度。

2.2.2定期测试煤粉细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处理。

2.2.3定期进行空气预热器漏风试验,及时消除空气预热器漏风。

2.2.4经常检查炉膛看火孔、炉墙、炉底水封,发现问题及时封堵,减少锅炉本体漏风。

2.2.5加强吹灰器的日常维护,严密监视吹灰器电动机电流,对吹灰器枪管弯曲及经常卡在炉内等缺陷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吹灰器投入率在95%以上。

2.3 C/D修,停机消缺2.3.1检查燃烧器损坏情况,更换或修补损坏的喷嘴、喷管及钝体。

2.3.2受热面、烟道积灰、结渣检查清理。

2.3.3调整确定辅助风和燃料风门挡板开度位置。

2.3.4烟气挡板状况检查,挡板位置核对调整。

2.3.5炉顶密封、看火孔、人孔门、炉底密封水槽漏风检查治理。

2.3.6空气预热器波形板更换、冲洗,检查处理扇形板、弧形板变形、脱落及轴承磨损缺陷,检查处理密封间隙自动调整机构缺陷。

2.3.7制粉系统:磨煤机折向门、热风和冷风挡板开度调整。

磨辊套及磨碗衬板调换,弹簧加载力和间隙调整。

一次风机进口挡板开度调整。

2.3.8烟道、膨胀节漏风缺陷检查处理。

2.3.9吹灰器及相关设备检查处理。

2.4 A/B修及技术改造2.4.1燃烧器变形、磨损处理、更换,浓缩器及钝体采用陶瓷片、碳化硅等防磨措施。

2.4.2受热面积灰、结渣全面检查处理。

2.4.3水冷壁、省煤器、再热器、过热器监视段进行割管检验内部腐蚀结垢情况。

2.4.4锅炉本体、空气预热器漏风查漏堵漏等治理工作。

2.4.5对“四管泄漏”采取的堵管进行修复。

2.4.6尾部烟道易磨损部位焊补及做防磨处理。

2.4.7受热面(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排烟温度。

2.4.8根据空气动力场试验结果做好有关调整工作。

2.4.9锅炉本体、烟道等伸缩缝采用先进的塑性材料密封,减少漏风。

……三、飞灰含碳量(%)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1.1燃煤挥发分低,锅炉燃烧效率与燃烧稳定性下降。

1.2燃煤灰分高,着火温度高、着火推迟,炉膛温度降低,燃烬程度变差。

1.3燃煤水分高,水汽化吸收热量,炉膛温度降低,着火困难,燃烧推迟。

1.4煤粉粗,着火及燃烧反应速度慢。

1.5 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与指令有偏差。

1.6锅炉氧量低,过剩空气系数小,燃烧不完全。

1.7一、二次风速及一、二次风量配比不当。

1.8燃烧器喷嘴烧损变形,造成一次风速度发生变化。

……2、解决问题的措施2.1运行措施2.1.1根据煤质和炉内燃烧工况,及时调整磨煤机通风量,保持合适的风煤比。

2.1.2合理调整一、二次风配比,保持最佳锅炉氧量,使煤粉充分燃烧。

2.1.3提高入炉煤混配均匀性,保证锅炉燃烧稳定。

2.1.4保持制粉系统运行稳定,尽量减少启、停次数。

2.2日常维护及试验2.2.1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质下经济煤粉细度。

2.2.2每班检查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3定期测试煤粉细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处理。

2.2.4定期取样化验分析飞灰可燃物,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对磨煤机弹簧加载力、间隙和折向门开度进行调整。

2.2.5 煤质变化较大时应严密关注煤的燃烧特性,并进行相应的燃烧调整。

2.2.6不定期对磨煤机相关部件磨损情况检查处理,如对磨辊套及磨碗衬板进行调换等。

2.3 C/D修,停机消缺2.3.1对预热器进行清灰,提升预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热风温度。

2.3.2燃烧器位置、摆角、磨损、烧损、结焦检查处理,更换或修补损坏的喷嘴、喷管及钝体。

2.3.3校正辅助风和燃料风门挡板开度位置。

2.4 A/B修及技术改造2.4.1浓缩器及钝体采用陶瓷片、碳化硅等防磨措施,调整确定燃烧器摆角位置。

2.4.2检查处理风门严密性和管道漏风。

2.4.3加装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装置。

2.4.4根据空气动力场试验结果做好有关调整工作。

……四、炉渣可燃物(%)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1.1燃煤挥发分低,锅炉燃烧效率与燃烧稳定性下降。

1.2燃煤灰分高,着火温度高、着火推迟,炉膛温度降低,燃烬程度变差。

1.3燃煤水分高,水汽化吸收热量,炉膛温度降低,着火困难,燃烧推迟。

1.4煤粉粗,着火及燃烧速度慢。

1.5锅炉氧量低,过剩空气系数小,燃烧不完全。

1.6一、二次风速及一、二次风量配比不当。

1.7下层燃烧器喷嘴烧损变形或结焦。

1.8最下层二次风速过小。

……2、解决问题的措施2.1运行措施2.1.1根据煤质和炉内燃烧工况,及时调整磨煤机通风量,保持合适的煤粉细度、均匀性。

2.1.2合理调整一、二次风配比,保持最佳锅炉氧量,使煤粉充分燃烧。

2.1.3提高入炉煤混配均匀性,保证锅炉燃烧稳定。

2.1.4确保最下层二次风速足够大。

2.2日常维护及试验2.2.1每班检查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2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质下经济煤粉细度。

2.2.3每天取样化验分析炉渣可燃物,发现异常及时分析调整。

2.2.4定期测试煤粉细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2.3 C/D修,停机消缺2.3.1对预热器进行清灰,提升预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热风温度。

2.3.2燃烧器位置、摆角、磨损、烧损、结焦检查处理,更换或修补损坏的喷嘴、喷管及钝体。

2.3.3 校正辅助风和燃料风门挡板开度位置。

2.3.4磨煤机磨辊套及磨碗衬板调换,弹簧加载力和间隙调整,折向门开度调整。

2.4 A/B修及技术改造2.4.1检查处理风门严密性和管道漏风。

2.4.2根据空气动力场试验结果做好有关调整工作。

……五、烟气含氧量(%)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1.1锅炉本体漏风,增大了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

1.2预热器漏风大。

1.3锅炉负荷或煤质发生变化,风、粉调整不及时。

1.4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与指令有偏差。

1.5燃烧器型式、运行方式不合理。

1.6最佳锅炉氧量值确定不准确。

1.7氧量测量不准确。

……2、解决问题的措施2.1运行措施2.1.1检查看火门,确保关闭严密。

2.1.2控制好适当的炉膛负压,减少炉膛漏风量。

2.1.3锅炉负荷、煤质变化时,调整一、二风量,保持最佳锅炉氧量控制值。

2.1.4保持炉底水封水位正常,减少炉底漏风量。

2.2日常维护及试验2.2.1锅炉检修前后进行漏风试验和风门特性试验。

2.2.2进行优化燃烧调整试验,确定锅炉最佳氧量值。

2.2.3定期测试空气预热器漏风,为漏风治理提供依据。

2.2.4定期标定氧量测量装置,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2.5及时检查、调整风烟系统挡板位置(如:每班检查燃烧器辅助风门等开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 C/D修,停机消缺2.3.1一次风管和防磨衬里松脱、变形、裂纹、磨损检查处理。

2.3.2烟道做风压试验,检查严密性,处理泄漏部位。

2.3.3 烟气挡板位置、开度、缺损、变形、松脱、密封、卡涩检查处理。

2.3.4校正辅助风和燃料风门挡板开度位置。

2.3.5锅炉本体、空气预热器漏风查漏堵漏。

2.3.5.1锅炉本体:炉墙、炉顶密封、看火孔、人孔门、炉底密封板变形、腐蚀及水槽漏风检查处理。

2.3.5.2空气预热器密封间隙测量调整,扇形板和弧形板的变形、磨损检查治理,密封间隙自动调整机构检查处理。

2.4 A/B修及技术改造2.4.1一次风管和防磨衬里松脱、变形、裂纹、磨损检查处理、更换,浓缩器及钝体采用陶瓷片、碳化硅等防磨措施。

2.4.2锅炉本体、空气预热器、漏风查漏堵漏等治理。

2.4.3对预热器内部结构及密封装置进行改造,减少漏风。

2.4.4锅炉本体、烟道等伸缩缝采用先进的塑性材料密封,减少漏风。

……六、散热损失(%)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1.1保温材料选用不符合技术要求。

1.2保温材料理化性能指标不符合技术要求。

1.3保温施工工艺和检修不符合技术要求。

1.4保温材料膨胀缝处理不当。

1.5临时检修设备拆除保温后未及时恢复保温或保温效果不好。

……2、解决问题的措施2.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保温测试,检测保温质量。

2.2表面温度超标的传热体均应进行保温,特别是应注意对阀门法兰、弯头等处的保温工作,有脱落和松动的保温层应及时修补。

2.3对炉顶密封结构、炉内内衬、燃烧器部位的炉墙保温情况进行检查处理。

2.4对炉顶及炉墙严密性差的锅炉,应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或改造原有结构的措施加以解决。

2.5根据使用部位和所要求的材料理化性能指标,选用合格的保温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