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第六章+图形转移

6第六章+图形转移

电子的波长小于0.1nm,所以衍射效应及其加在光学光刻系统上的 限制对于电子束系统来说都不是问题。 电子束光刻系统主要分为直写式电子束光刻和投影式电子束光刻。
直写式电子束光刻
直写式电子束光刻(EBL )系统多用 来制造掩模版。也可用来在晶圆片上 直写产生图形。 大部分直写系统使用小电子束斑, 相对晶圆片进行移动,一次仅对图形 曝光一个像素。 直写EBL 系统可分为光栅和矢量扫描 两类。
典型光学光刻工艺
涂胶前烘对准与曝光曝光后烘烤显影坚膜显影检查
前烘,softbake
目的:蒸发光刻胶中的溶剂
溶剂能使涂覆的光刻胶更薄, 但吸收热量且影响光刻胶的 黏附性 过多的烘烤使光刻胶聚合, 感光灵敏度变差 烘烤不够影响黏附性和曝光
对准
对准方法: 预对准,通过硅片上的 notch或者flat进行激光自动对 准 通过对准标志,位于切割槽 上。另外层间对准,即套刻精 度,保证图形与硅片上已经存 在的图形之间的对准。
曝光
曝光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 曝光能量(Energy) 焦距(Focus)
如果能量和焦距调整不好, 就不能得到要求的分辨率 和大小的图形。表现为图 形的关键尺寸超出要求的 范围
曝光后烘烤(post-exposure bake) 作用: 减少驻波效应 激发化学增强光刻胶的 PAG产生的酸与光刻胶上 的保护基团发生反应并移 除基团使之能溶解于显影
典型的汞灯线光谱
最常用的两种波长:436nm(g线)365nm(i线) 生产中,0.35um这一代技术的主宰是i线步进光刻机,0.35um以后的各代要 求有更短的波长和新光源一般是一种惰性气体和一种卤化合物), 正常情况下它们处于非激发态时不会发生反应,不过当这些元素(比如 Kr和NF3)受激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比如说)KrF。当激发态分子返 回基态时发出深紫外的光子,同时分子分解。
实际上,光源灯的辐照量中 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到达晶 圆片上,因此光源光学系统 的设计有4个主要目标: ①收集尽可能多的光辐照; ②使整个曝光场辐照强度均 匀; 使用小角度发散光; ④光源必须选择曝光波长
③对辐照射线进行整形处理,
6.1.3 曝光系统
光学曝光中,通常先把图形做在掩模版上,再将掩模版上的图形转移到硅片 上。掩膜版一般衬底材料为熔融石英,淀积在衬底材料上的一般为铬,也有 氧化铁的掩膜版。 掩模版的制造通常经过CAD系统辅助的版图设计,仿真模拟和设计规则检查 等步骤后,由制版机将设计信息写到光刻版上。
6.1.4 光刻胶
光刻胶通常有三种成分,树脂或基体材料、感光化合物(PAC, Photoactive Compound)、以及可以控制光刻胶机械性能(如基体 粘滞性)并使其保持液体状态的溶剂。 正胶: PAC主要由长链聚合物构成,曝光导致长链断链,更容易在 显影剂中溶解。 负胶:PAC的曝光使得聚合物间产生交联,因此曝光过的光刻胶在 显影剂中溶解的很慢,而未曝光的光刻胶溶解得很快。 负胶 正胶
g线 (436nm) i线 (365nm)
248nm 193nm 157nm
按照工作 波长分类
DUV光刻 EUV (13.5nm) X射线 (5Å) 电子束光 刻(0.62Å) 离子束光 刻(0.12Å)
多数光刻系统采用弧光灯作为主要光源。 高压弧光灯: 通过在两个电极间加一个高压电脉冲, 使管内气体电离,产生等离子体。 工作时,有两个发光源。一个是电弧中 的高温电子作为高热灰体辐射源。典型 温度是40000K量级,对应于波长是75nm 的峰值发射,非常深的紫外光,大多在 离开灯外壳前被吸收。 另一个发光源是汞原子本身与高能电子 碰撞,激发汞原子中的电子进入高能态, 然后跃迁回低能态时发射出波长相应于 其能量跃迁的光线。 典型的高压短电弧汞灯
ARC工艺
检查绝大多数光刻胶线条的显微照片会显示出光刻胶边缘存在螺 纹形状。这些螺纹形状是由实像的表面驻波造成的。驻波是由入 射光与反射光间的相长与相消造成的,如右图所示。 应用抗反射涂层(ARC)可以完全消除驻波图形。
6.2 非光学光刻
主要内容 6.2.1 电子束光刻 6.2.2 X射线光刻
6.2.1 电子束光刻
针对表面反射效应的解决办法: 改变沉积速率以控制薄膜的反射率 避免薄膜表面高度差,表面平坦化 处理(CMP) 光刻胶下涂覆抗反射的聚合物(Antireflect coating, ARC)
下图左侧为传统工艺,右侧为涂有抗反射聚合物工艺。 可以看到侧壁的反射完全被消除,尺寸控制的非常好。
传统工艺

W2
图形达到夫琅禾费衍射。 由图可知,间隙越大,图形退化越严重,当特征 尺寸小于 就不能再分辨了。 对于20um的间隙,曝光波长为436nm(g线), 接近式光刻能够分辨的最小特征尺寸是3.0um左 右
投影式:
现今硅片光学曝光最主要的方法是投影式曝光。一般光学系统将光刻版上的 图像缩小4x或5x倍,聚焦并与硅片上已有的图形对准后曝光,每次曝光一小 部分,曝完一个图形后,硅片移动到下一个曝光位置继续对准曝光。 主要优点:有接触式的分辨率,但不产生缺陷 常用投影光刻机系统的类型有扫描光刻机、分步重复光刻机和扫描分步重复 光刻机等。
n NA2

意味着增加分辨率会减小聚焦深度,因此分辨率和聚焦深度之间必须做某 些折中。
套刻对准
实际光刻过程中需要多套光刻版,不同层之间会存在有一定的位移误差。 对准系统将版图套准到硅片上图形的能力称为套准精度,形成的图形层和 前一层图形的最大相对位移称为套准容差。
对准标记
置于掩膜版和硅片上用于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定位图形。
目前22nm节点光刻解决方案:193nm浸入式+二次曝光
2.掩模版工程
为了改善缺陷密度和分辨率,有两种针对光刻版制造的方案:光学临 近效应纠正(OPC,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和相移掩模(PSM, Phase Shift Mask)。 光学临近效应纠正(OPC,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 投影系统的孔径和镜头的大小和形状 均会造成一部分来自掩模版的特征信 息损失,导致方角变圆角,线宽不等, 窄线条终端缩短等。原则上,这些效 应可以通过调整光刻版上特征的尺寸 和形状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
相移掩模(PSM,Phase Shift Mask) 一块包含有衍射栅格的掩模被相移材料以两倍的栅周期覆盖,并保持每 隔一个孔就以这种方式覆盖这种相移材料,材料的厚度和折射率要保证 经过它的光相对于未通过它的光恰好有180°的相移。
相长干涉 相消干涉
3. 表面反射和驻波的抑制
穿过光刻胶的光会从晶圆片表面反射出来,从而改变投入光刻胶的光 学能量。当晶圆片表面有高度差时,表面反射会导致线条的缺失,无 法控制图形。
光学原理图
数值孔径: 数值孔径是描述聚光镜和物镜的性能参数。
NA n sin( )
α是物镜接收角的一半,n是物镜与晶圆片之 间媒介的折射率。
物镜
瑞利(Rayleigh)判据: 大多数IC制造的光刻机的分辨率是受收集和再次形成光的图形的光学链能 力的限制,用瑞利判据表示: Wmin k1 NA k1是一个常数,取决于光刻胶的灵敏度,一般为0.75的量级。 典型情况下,k1取值范围为0.4~0.8,理论极限为0.25,意味着,NA为0.6 ,波长为365nm光源的光刻机可以形成0.2μm的图形。 聚焦深度: 在保持图形聚焦的前提下,沿着光路方向晶圆片移动的距离是聚焦深度。
6.1.6 光刻技术的发展
1.浸没式光刻机(immersion lithography)
根据瑞利判据 ,要提高分辨率,可以通过增大数值孔径NA 来实现。 ,传统曝光设备在镜头与硅片之间的介质是空气, 空气的折射率是1,如果采用一种高折射率的介质代替空气,那么NA 就能够提高,浸液式光刻机因运而生。 一种实现方式是在硅片一 侧设置一个喷嘴,将液体 注入到镜头下面,在另一 侧设置一个吸嘴将液体吸 回,形成液体流动。
投影机-掩膜版对准标记(Retical Alignment, RA) 在投影掩膜版的左右两侧,与安装在步进光刻机机身上的对准 标记对准。 整场对准标记(Global Alignment, GA) 在第一次曝光时被光刻在硅片左右两边,被用于每个硅片的粗 对准。 精对准标记(Fine Alignment, FA) 每个场曝光时被光刻,用于每个硅片曝光场和投影掩膜版的对 准调节
显影 显影液溶剂溶解掉光刻 胶中软化部分 从掩膜版转移图形到光 刻胶上 三个基本步骤: 显影、漂洗、干燥
坚膜,hard bake 作用 完全蒸发掉光刻胶里面 的溶剂 提高光刻胶在离子注入 或刻蚀中保护下表面的能 力 进一步增强光刻胶与硅 片表面之间的黏附性 减少驻波效应
图形检测 检测要点 对准问题: 重叠和错位,掩膜旋转, 圆片旋转,X方向错位,Y 方向错位 临界尺寸 表面不规则: 划痕、针孔、瑕疵和污 染物
接近式:
接近式光刻机是掩模版同光刻胶间隔10~50μm,所以缺陷大大减少。
k g
主要优点:避免晶圆片与掩模直接接触,缺陷少 主要缺点:分辨率下降,存在衍射效应。 衍射效应:
右图为接近式光刻系统中,表面光强度与晶圆片 位置的函数关系,间隙g从g=0线性增加到g=15μm。 当 g 系统处于菲涅耳衍射的进场范围,接 2 近边缘有小幅震荡。当间隙增加,达到 g W
电子束从电子枪发出,经过 束流限制光阑,透镜组,偏 转器等结构,被整形成窄束 流,最终落在晶圆片上。
直写EBL系统主要缺点在于 产率低。直写EBL系统产率 在每小时一片硅片的量级, 而光学步进机可达每小时大 于50片。
D0
曝光效果所允 许的最大剂量
完全除去正胶 膜所需要的最 小剂量
以正胶为例
D100
实际曝光中,部分区域(曝光区域边缘)的光刻胶受到的 曝光剂量在D0和D100之间,在显影过程中只有部分溶解, 因此显影后留下的胶层侧面有一定的斜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