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


二、土地违法行为查处
主体19章节规程来自附录附录A:主要土地违法行为、法律依 据与法律责任 附录B:主要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法 律依据与法律责任 附录C: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法律 文书参考格式
《规程》附录A中明确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主要类型、法律 依据与法律责任、查处注意事项 土地违法:违法批地类 违法占地类 违法转让类 破坏农用地类 其他类
违法批地类
1.无权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 地,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 2.没有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擅自批准用地,或者没有农用 地转用计划指标或者超过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擅自批准 农用地转用。 3.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 4.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征收、使用土地。 5.违法违规供地(违反有偿用地政策、供地政策、招拍挂规 定、低价供地等)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
主 要 内 容
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概述
二、土地违法行为查处
三、执法查处面临窘境
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职责和使命
主要职责
对土地、矿产资源法律 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依法查处重大违法案件
肩负重任
为国家守护资源 为民众维护权益
国土资源工作存在的问题
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资源保护难度越来越大 资源粗放浪费现象依然突出
注意事项: (1)违法占用的土地为农用地的,责令退还土地,对违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 除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可以并处罚款。 (2)违法占用的土地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责令退还 土地,可以并处罚款。对地上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由 违法当事人与合法的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协商处置,涉及 违反《城乡规划法》的,应当转交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处理。 (3)判定违法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原则上 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如果乡(镇)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与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衔接的,应 当以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准。 (4)违法用地属于城乡建设用地的,应区分情况判定:用 地位于允许建设区的,判定为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 地位于有条件建设区、不突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判 定为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位于禁止建设区和限制 建设区的,判定为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发现难
制止难
查处难
规范行政权力,提升执法查处工作水平和效能
国土资源执法查处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基层查处工作存在职责界限不清、程序标准不明、 查处不规范、处理不到位甚至滥用执法权等问题。 梳理、集成现行有效的与查处工作相关的行政 执法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总 结多年来基层执法实践有益经验和做法。
注意事项:
1.对违法批地类的处理,属于行政处理,不属于行政处罚。
2.对违法征地的认定,不能仅以签订征地补偿协议、支付补 偿款予以认定,还应确认土地是否被征地者实际控制、平 整场地、动工建设等。
违法占地类
1.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违法占用土地。 2.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违法占用 土地建住宅 3.超过批准的数量或者标准占用土地。 4.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
用地用矿矛盾和问题凸显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面临“三难”问题
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存在人手不足、 保障不够有力、制度不够健全以及违 法行为发生快、地处偏僻等问题,不 能及时发现违法行为。 国土资源部门没有强制执行权, 对违法行为只能以口头或书面方式责 令停止,很难有效制止违法行为。 国土资源部门对一些地方党委政府 主导、支持或默许的违法用地,不让查、 不敢查、查不了,对国家重点工程违法 等难以查处到位。
监督保护
强调依法履职和履职监督,明确国土资源执法监察 机构和人员职责界限、程序标准,对滥用职权或者不履 职、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强调履职保护,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机构和人员 已经按照规定履行相应执法查处职责的,不得以玩忽职 守、渎职等名义追究责任。
《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规程》 • 2014年9月发布,10月1日 正式施行 • 梳理、集成制定时有效的 与查处工作相关的行政执 法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 法规、政策和标准,总结 多年来基层执法实践有益 的经验和做法。 • 明确查处工作基本流程和 职责界限、程序、标准, 指导和规范执法查处工作。
规范提升
全面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落实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 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 文明执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 法。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 流程”。
监督和保护执法人员,保障权责一致
违法转让类
1.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2.未经批准,违法转让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3.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违法转让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 土地使用权 4.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违法出让、转让或者出租 用于非农业建设
注意事项:
(1)违法转让土地不能仅以签订转让合同或者协议、支付转 让价款予以认定,还应当确认受让方是否实际接收、占有、 控制土地。 (2)对违法转让土地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应当针对转让双方, 处罚种类应当区别适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法》七十三条时,“没收违法所得”适用于转让方,“拆 除或者没收地上建筑物”适用于受让方,“可以并处罚款” 适用于转让双方。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 八十一条时,对出让、转让或者出租方,责令出让或转让 方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对受让方、承租 方占地建设的按照违法占地处理。 (3)涉及房地产转让的,优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 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其他 违法转让,优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违法转让土地中的受让者将土地再次转让给他人,即再 转让土地的,对每个环节的违法转让行为都可以予以处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