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文心雕龙之“气”

浅析文心雕龙之“气”

浅析《文学雕龙》之“气”一范畴古代文学唐欢2016110993关键词:气建安文学Key words:摘要:文章重点探讨了刘勰好用“气”来评价建安文学和建安文人,归纳出了四点原因:第一个可以确定的原因就是刘勰继承而且发展了曹丕文与气的观点。

第二点“世积乱离”的时代背景是建安文学“梗概多气”的社会原因。

这种名教的破坏和个人价值的自觉正是刘勰喜用“气”来形容建安文学的第三个原因。

第四个原因,在建安时代,汉代流行的大赋已经被乐府和新兴的五言诗所取代。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Liu Xie to evaluate the Jian'an Literature and Jian literati "gas", summed up four reasons: the first reason is to determine Liu Xi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Cao Piwen with the viewpoint of qi. The social reason second "background of World War product" is "a multi gas Jian'an Literature". The teaching of personal value and self destruction is Liu Xie is fond of using "gas" to describe the third reasons of Jian'an literature. Fourth reasons, in the Jianan era, Han Fu has been popular and new Yuefu Poems replaced.一、“气”之本义与引申。

许慎《说文解字》中“气”一条:“气,雲氣也,象形,凡氣之屬,皆从氣。

”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

”由此可知,气的本义是云气,造字法是象形,其它的意义都是从这一本义引申而来。

引申的意义有空气、气体、气候、气象、呼吸、社会风气习俗、气运、气色、文气等。

我认为其中有本义引申而出的最核心的意义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形而上的气的概念。

《易系辞》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孔颖达疏曰:“精气为物,谓阴阳精灵之气。

”《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

汉王冲《论衡》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张载《正蒙乾称下》有:“凡象,皆气也”。

朱熹《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发现古代学者关于气在宇宙生成中的作用:道(理)→气→物。

凡物象,都是在道的作用下,由气生成,这是形而上的气。

而在形而下的物禀气而生,也就有了气的第二种重要的意义:人的元气,生命力。

《墨子辞过》有:“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故圣人作,诲男耕作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疆体适腹而已。

”这里的气指的就是人的元气和生命力。

同样的,血气与气的这一意义是相通的,而血气在中国很早就广泛使用:《左传昭公十年》齐国晏子有:“凡有血气,皆有争心。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中庸》“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礼记玉藻》:“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

”以上这些例子,血气原来指的是血液气息,但引申开来,血气都是指的是人的生命力,而在《文心雕龙体性》中也有“才力居中,肇自血气”。

并且,在《文心雕龙》中,代表着人生命力的气,也是与作家个性、作品风格紧密联系,因此,文心雕龙的中的气这一概念,最好要能在人的血气与生命力这一层面上进行理解。

二、前《文心雕龙》的文论对文与气的关系主要的论述。

对“气”的探讨与文学有关的,最早的可能是孟子的“养气说”:我知言,我善养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把道德与人的生命力融为一体之后的精神的升华。

本质是把人的生命力灌注在道德中,使得道德内化,成为人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有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勒。

”(《论语雍也》)这正是颜回把道德内化为自己生命一部分后的表现。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文与气的关系的当是曹丕的《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这里的文不是指的一般的文章,可以把它理解为广义上的文,但更好是理解为“文章的体貌”,气,也就是上文反复强调的人的生命力。

这里指出了关键一点,文章的体貌或风格由作者的生命力决定。

人的生命力是各有个的不同,也即“气之清浊有体”,是不能强求而至的。

就比如孟子的养气说,是把人的生命力灌注到道德理性之中,使得人的生命力与道德融合无间。

伟大的作品也是把人的生命力灌注到文章之中,使得文章充满着作者澎湃的生命的,这在读者的视角感受下,就是作者的鲜明的个性,就是作品鲜明的风格。

这就可以推出文与气的关系:作者与其生命力→文章与其风格。

其中作者与文章之间、作者与文章的体貌风格之间全部由气,作者的生命力来贯通联系。

二、文心雕龙中“气”的使用文心雕龙五十篇,其中直接出现“气”的凡八十处,分别如下:秀气成采《征圣》气往烁古,辞来切今《辩骚》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明诗》志感丝簧,气变金石《乐府》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同上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同上臧洪誓辞,气截云霓《祝盟》藻溢于辞,辞盈乎气《杂文》放怀寥廓,气实使之同上列御寇之书,气伟而才奇《诸子》辞气之大略也同上气含风雨之润《诏策》聲如衡風所繫,氣似攙搶所掃《檄移》事昭而理辩,气盛而辞断同上李斯法家辞气,体乏鸿润《封禅》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章表》砥砺其气《表启》气流墨中同上辞气质素《议封》汉来笔札,辞气纷纭《书记》志气槃桓同上条畅以任气同上神居胸臆,志气统其关键《神思》气倍辞前同上王冲气竭于思虑同上才有俊庸,气有刚柔《体性》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同上才力居中,肇自血气同上公幹气褊同上才气之大略同上志气之符契也风骨情之含风,犹体之包气同上意气俊爽,则文风清焉同上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同上相如赋仙,气号凌云同上魏文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同上论孔融则曰体气高妙同上论公幹则云时有齐气同上论刘桢则云时有逸气同上信含异气同上并重气之旨也同上骨劲而气猛也同上情与气偕同上文辞气力,通变则久《通变》疏古竞今,风味气衰也同上会通负气以适变同上颇亦兼气《定势》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声律》气力穷于和韵同上韵气一定,故余声易遣同上(无实义)所以节文辞气《章句》气无奇类,文乏异采《丽辞》气貌山海,体势宫殿《夸饰》后进之才,奖气携声同上言必鹏运,气靡鸿渐同上气寒而事伤《隐秀》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养气》神疲而气衰同上长艾识坚而气衰同上气衰者思密以伤神同上精气内销同上蹙迫和气同上清和其心,调畅其气同上卫气之一方同上素气资养,水停以鉴同上宫商为声气《附会》辞气丛杂而至《总术》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时序》因谈余气,流成文体同上阳气萌而玄驹步物色英华秀其清气同上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同上写气图貌,既随心而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同上膏润于笔,气形于言才略孔融气盛于为笔同上阮籍使气以为诗同上方声气序志“气”这一范畴在《文心雕龙》中一共直接出现了八十次,并且在《养气》篇中作为标题出现。

同时,加上序志的五十篇中有三十一篇使用了“气”这一范畴。

风骨中出现气的频率最高。

以上可以证明“气”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首先按意义给文心雕龙中出现的八十处“气”一字可大致分为以下十类:(一)才气:秀气成采《征圣》气往烁古,辞来切今《辩骚》才气之大略《体性》公幹气褊《体性》后进之才,奖气携声《夸饰》;孔融气盛于为笔《才略》(二)气势: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明诗》;藻溢于辞,辞盈乎气《杂文》;放怀寥廓,气实使之《杂文》;列御寇之书,气伟而才奇《诸子》;事昭而理辩,气盛而辞断《檄移》;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章表》;砥砺其气《表启》;气流墨中《表启》;条畅以任气《书记》;气倍辞前《神思》;神思相如赋仙,气号凌云《神思》;骨劲而气猛也《风骨》;文辞气力,通变则久《通变》;疏古竞今,风味气衰也《通变》;颇亦兼气《定势》;气貌山海体势宫殿《夸饰》;言必鹏运,气靡鸿渐《夸饰》;宫商为声气《附会》;辞气丛杂而至《总术》;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时序》;膏润于笔,气形于言《才略》;阮籍使气以为诗《才略》;方声气《序志》(三)辞气、风格:志感丝簧,气变金石《乐府》;辞气之大略也《诸子》;气含风雨之润《诏策》;李斯法家辞气,体乏鸿润《封禅》;辞气质素《议封》;汉来笔札,辞气纷纭《书记》;魏文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风骨》;论孔融则曰体气高妙同上;论公幹则云时有齐气同上;论刘桢则云时有逸气同上;信含异气同上;并重气之旨也同上(四)音乐、声气: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乐府》;聲如衡風所繫,氣似攙搶所掃《檄移》(五)意气气格(作家风格)魏之三祖,气爽才丽《乐府》;志气槃桓《书记》;神居胸臆,志气统其关键《神思》;志气之符契也《风骨》意气俊爽,则文风清焉《风骨》;情与气偕风骨;会通负气以适变《通变》;气无奇类,文乏异采《丽辞》;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同上;臧洪誓辞,气截云霓《祝盟》(义气)(六)语气:汉来笔札,辞气纷纭《书记》;所以节文辞气《章句》气寒而事伤《隐秀》(七)体气、生命力才力居中,肇自血气《体性》;才有俊庸,气有刚柔《体性》;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体性》;情之含风,犹体之包气《风骨》;缀虑裁篇,务盈守气《风骨》;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声律》;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养气》;精气内销《养气》;蹙迫和气,同上;清和其心,调畅其气同上;卫气之一方,同上;素气资养,水停以鉴同上。

(八)气力王冲气竭于思虑《神思》;气力穷于和韵《声律》;神疲而气衰《养气》;长艾识坚而气衰《养气》;气衰者思密以伤神同上。

(九)风气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时序》(十)气息、空气阳气萌而玄驹步《物色》英华秀其清气同上;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同上写气图貌,既随心而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同上无实义韵气一定,故余声易遣《声律》以上把文心雕龙中出现的气之概念按照意义分成了十类,这只是粗略的分类,因为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本身极其复杂,而且其用法也很多,例如“臧洪誓辞,气截云霓《祝盟》(义气”一条,气指得应该具体是值得誓词的精诚,但这种精诚从根本上来说是来自于人的意气,所以也可以把这一条归入“意气”这一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