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一数)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一数)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认识时间(二)
陈慧彩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82认识时间
【课程标准】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内容分析】“认识时间”是一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孩子们对时间的概念不是很明确,对于整时和半时的概念刚刚形成,但是对于一分钟一分钟的熟确实有一定难度的。

本节课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并能正确的书写时间。

【学情分析】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中只是让学生知道并记住“12∶30就是指12时半”,而对于为什么分针指向刻度“6”就是“几时半”,为什么要表示“几时半”在冒号后面就要用“30”,学生并不理解。

等学生学习了这个单元的知识,了解了时与分的关系后,对这些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

【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1分1分地数)。

2、动手操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
的意识。

【评价设计】1、通过环节一的2,环节二的1、2环节三的1和环节四的1达成目标一。

2、通过环节二的3,环节三的3和环节四的2、3达成目标二。

3、通过环节五的1、2、3达成目标三。

【学习过程】
环节学习过程提示一、基础练习
1.【口算】36+4=24+10=70-20=57-20=60+14=97-50=
2.【填空】1、时针走()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2、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3、1时=( )分1时30分=( )分4、70分=()时()分
1、多媒体出示第一个钟面图,让学生读出是几时几分,并说说是怎么认的?引导学生说出五分五分数的方法。

板书:4时15分
2、教师将分针又转过了4个小格,要求学生1分1分地数下去。

教师一边拨钟表一边问几时几分?让学生看表回答,边拨边数(4时16分,4时17分,4时18分,4时19分)用什么方法还可以读出4时19分?(先读出4时20分,再往回数1分,就是4时19分)板书:4时19分4:19
3、课件演示学生思考过程。

【小结】读钟面上时间的方法: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

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儿,指向哪个大格,就5分5分地数出几分,指向哪个小格,就在数出大格指示的时刻后接着1分1分地数出几分。

1.【基础练习】
1、出示4时42分钟面,让学生说出准确时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一分一分地数到4时50分吗?
(2)从4时42分到4时50分还需要走几分钟?(3)4时42分再过9分钟是几时几分?
(4)4时42分再过去16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2、课本P82“做一做”第2题。

3、学生活动:
A、教师拨钟,学生认。

B、教师说时间,学生拨。

2.【提高练习】
3.【拓展练习】
马拉松比赛,7号队员用了2时43分,9号队员用了2时31分,()号快,快()分.
数学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