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落枕的手法治疗

5.落枕的手法治疗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1)无外伤史,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 (2)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
部放射,颈部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者头部 侧偏。 (3)患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肩 胛提肌及项韧带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或条索 状的改变。 (4)排除颈部外伤、骨折、寰枢关节紊乱症、颈椎病、颈椎间盘 突出症、骨质疏松症、骨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咽部感染、 精神类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等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
到转移疼痛、解痉镇痛的作用;
肩胛骨内上角处—肩外腧、曲垣; 大椎穴旁处———大椎; 风池穴处————风池、天柱; 穴位主治:落枕、颈项强急、颈椎病。
理论探讨
5,主动活动让病人去掌握活动度,起到消除病人紧 张心理和疼痛恐惧感的作用,也起到缓解肌肉紧 张的作用,利于小关节复位,且不会增加损伤;
6,四个方向的尽力活动起到全面拉伸肌肉,缓解痉 挛,拉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和调整小关 节错位的作用。
落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也是骨科、 疼痛、针灸、按摩等医生门诊工作中遇到的常见 病、多发病,属于急性病症。
该病症状虽重,然恢复亦快,治疗上并不复 杂,但是,如果医患双方重视不够,会给病人的 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让病人倍受痛苦。
“六点四向疗法”是我本人在落枕的临床治疗中摸 索总结出的一套手法,该手法主要涉及6个按压治疗点 和4个方向的主动活动,故将其命名为“六点四向疗 法”。
2,落枕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颈部肌肉痉挛、小关节错乱、 滑膜嵌顿等形成颈部关节与筋肉的功能绞锁状态,那么, 解除绞锁就能立即缓解症状,恢复颈椎功能活动。
3,落枕的发生反映了颈椎关节、软组织平衡协调性差, 应警惕颈椎病的发生,如经常出现落枕可能已患有颈椎 病。
理论探讨
4,治疗点的选择:肌肉、筋膜的附着点、腧穴; 肩胛骨内上角处—肩胛提肌、菱形肌、斜方肌; 大椎穴旁处—头颈夹肌、竖脊肌、斜方肌; 风池穴处—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椎枕肌。 点按肌肉、筋膜的附着点处,不刺激损伤部位,起
落枕治疗新方法--六点四向疗法
王燕伟
王燕伟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学历 河南省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郑州市颈肩腰腿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荣获“郑州市技术状元”称号 荣获“河南省技术标兵”称号 荣获2013年“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 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科技 成果二等奖1项。
六点:肩胛骨内上角处两点 大椎穴旁侧两点 风池穴处两点
四向:前屈;后伸;左、右旋转;
论文汇报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为2012年6月-2013年3月郑州市骨科
医院疼痛中心门诊收治病人,男34例,女26例,年 龄在14~56岁,病程2小时~5天,平均1-2天,就诊 时均有颈部活动受限症状。
7,该疗法正是通过巧妙的手法干预和完美的医患配 合达到解除颈部功能绞锁的目的,从而恢复颈椎 的正常活动功能,缓解症状。
理论探讨
8,该手法对落枕长时间不愈或伴有颈后部慢性炎性 疼痛者疗效差;症状轻微,不伴有颈部活动不利 或受限的落枕病人疗效不明显;
9,该手法也可用于颈部扭挫伤及颈椎病伴颈椎关节 活动不利或受限者;
方法
患者取坐位,挺胸展肩,上肢自然下垂,术者立于 患者背后,双手拇指用力分别按压双侧肩胛骨内上角处, 其余四指固定肩部,同时嘱咐患者尽力做前屈、后伸、 左右旋转四个方向的活动,也可先向容易活动的方向活 动,每个方向尽力达到最大幅度,根据病人活动幅度的 大小及活动的灵活性判断改善情况,一般重复活动2-3 遍,多半病人症状缓解,颈椎活动度改善。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 治愈: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压痛点基本消失,颈 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好转:颈项部疼痛减轻,颈部 活动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本组治愈52例,占86.7%;好转6例,未愈2例,总 有效率达96.7%。 2例未愈者当时治疗后未改善,后 配合理疗、药物治疗好转。
如颈椎活动度未完全恢复,改用按压大椎穴处两个 点、风池穴处两点,让患者重复做前屈、后伸、左右旋 转四个方向的活动,做完此6点绝大多数颈部肌肉痉挛, 功能绞锁状态能够解除,疼痛得到缓解,颈椎活动度恢 复正常。

方法
手法后嘱患者适当休息,自行活动颈椎,在家可 做颈部热敷,颈部余留不适2-3天多自行恢复。该 手法仅治疗1次,3天后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颈部 的疼痛感及颈椎功能活动度。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8-189
方法
本组均采用该手法治疗,做手法前需与患者做 好沟通,嘱患者需要良好配合,缓解其紧张和恐 惧心理。对疼痛过于敏感,或者对手法操作敏感 的患者,应做好心理安慰,可在体格辅助检查确 诊后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让病人感到医生还是 在做检查,避免治疗时紧张心理。
结论
本人认为“六点四向疗法”治疗落枕体现 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由点到面、注重整体、 医患合作的中医骨伤、筋伤治特点,为落枕的 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快速 的方法。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8-189
理论探讨
1,诊断上落枕是睡时发生,醒时出现症状,具有颈部疼 痛不适,关节活动不利或受限的症状,应与颈部扭挫伤、 颈型颈椎病相区分,虽然有时症状相同,治疗方法也相 同,但在学术上应区分;治疗上要体现“急则治标”的 原则,应尽快缓解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