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1、【比较阅读,探究异同】
仔细阅读本文,探究一下本文与《金色花》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都是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母爱。诗人把自己对母亲的爱寄托到金色花或荷叶上。
不同点:
①感情基调不同:《金色花》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荷叶·母亲》温馨、呵护、关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爱。
②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5、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6、“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这段话将母亲比成荷叶,将自己比成红莲,意在说明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渡过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除了你”强调母爱的伟大,表达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
检测小结
巩固训练
【总结反思】
精读诗歌,品味诗情
1、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荷叶”和“母亲”之间的相似之处。
“荷叶”和“母亲”有什么相似点?从文中找依据。
2、你从哪里读出“红莲”是在风雨中的?从文中找出来,并朗读。
3、你从哪里读出“我”心中是有“雨点”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
4.文章表面是写荷叶对荷花的庇护,其实是写母亲对“我”的呵护,可以这样理解的理由是什么?
【学习过程】《荷叶·母亲》
环节
内容·方法·手段
创境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沐浴着母爱的孩子的快乐。而受泰戈尔影响很大的我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又将让我们感受怎样的母爱呢?一起来学习《荷叶·母亲》。
自主学习
自学导学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听读诗歌,圈出生字词,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象,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第5节中:“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第7节中:“雨势并不减退……雨点不住地打着……”)
3、(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
(从第4至第6节可以找到相关的答案。
4、荷花、荷叶之间的关系与“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有相似点,这种写法叫“以花喻人”。借描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赞美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呵护,这也就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2、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板书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让我们永记母恩,回报母亲!
2看看本文标题有何特点?
自学检测
1、抽查学生朗读情况,师生一起评价并纠正其中的错误。然后播放PPT,呈现字词检测练习(见课件),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字词。
2、想一想:为何将“荷叶”和“母亲”并列作为文章的标题?
因为荷叶像母亲;借“荷叶”这个意象表达母爱。(刚学过《金色花》,可能会受点启发。)
合作探究
问题讨论
5、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6、“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如何理解结尾一段话的内涵?
合作探究
高效点评
1、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明确:荷叶为风雨中的荷花遮风挡雨;母亲是心中有雨点的“我”的荫蔽。
2、(第4节中:“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