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内容分析: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
共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2篇略读课文《牧场之国》《麦哨》,共四篇课文。
《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乡村儿童在乡间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和向往。
教学目标:1、学生要认识28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并做到有一定的速度,理解课文内容。
3、掌握拟人句的应用,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初步感悟由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5、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喜爱之情,激发孩子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3、掌握拟人句的应用,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4、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1、理清作者思路,领会写作方法。
2、深入感悟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来表现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课时安排:《乡下人家》2课时《牧场之国》1课时《古诗词三首》2课时《麦哨》1课时语文园地六4课时21 乡下人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 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B:同桌交流C :全班交流三:积累语言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22牧场之国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题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二、读文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
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三、交流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3:指名板书四、品味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五、积累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六、运用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2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24 麦哨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图入题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二:感知课文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品味语言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扩展阅读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一课时一、复习词语: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一、谈话引入: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二、口头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
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