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心源性猝死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3.CHD—危险因素
年龄: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 以上进展加快 性别: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女性绝 经后 HLP:脂质代谢异常 HBP: DM:冠心病的等危病 吸烟: 肥胖、体力活动减少、痛风、病毒感染、性格急躁 等
3.冠心病—危险因素
口诀 硝酸甘油正确应用
舌下含服取坐位,既能预防也应急。 剂量过大有征兆,头痛心悸血压低。 三片无效有问题,急性心梗要考虑。 随身携带防不测,药物失效及时替。
心肌局部缺血时 心肌血液重分布 主动脉
给硝酸甘油后
输送血管 侧枝血管
--------
阻力血管
B 非缺血区 A 缺血区 B 非缺血区 A 缺血区
冠脉供血↑
舒张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心
肌耗氧↓
扩张动脉→外周阻力↓→血压↓→后负
荷↓→心肌耗氧↓
心率↓、心收缩力↓→心肌氧耗↓
心绞痛的治疗药物-抗缺血药物
抗缺血药物: 老三样: 硝酸酯、β阻、CCB 新三样:ACEI、他汀类、曲美他嗪 抗血栓药物:抗凝;抗血小板 1.硝酸酯类 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 机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生成NO,NO可活化鸟苷酸环化酶, 使cGMP生成增多,从而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降低心脏前、 后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同时扩张冠脉,改善缺血区供 血供氧。 剂型:喷雾、片剂、针剂、贴剂 临床应用:各型心绞痛及心肌梗塞 不良反应:头胀痛、面红、心率加快、偶有血压下降。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一.概述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阻 塞,和/或因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的心肌缺血 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 病(coronary heart,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是心肌的某个区域由于血栓或供血受阻 而引发血管硬化、氧的供需不平衡、冠脉缺血和心脏 负荷增加。可导致:心律失常、心肌坏死(梗塞或瘢 痕)和心衰等变化。
心绞痛分型
①稳定型心绞痛(AP): 特点:胸痛每次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 多发生于体力负荷增加时(劳累,情绪激动,受寒或饱食) 机制:由于冠脉狭窄( >70% ),当心脏负荷过重,耗氧量增 加时,冠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耗氧多于供氧)所致。 ②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特点:发作频繁,程度日益严重,疼痛持续时间↑,不易被硝酸 甘油缓解,与体力负荷无关。介于心绞痛和心梗之间 机制:由于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等) ,血小板 聚集、血栓形成和(或)冠脉痉挛,致冠脉不完全闭塞。(属 于ACS,随时有进展为心梗的可能) 变异型心绞痛:较少见,冠脉痉挛,心肌供血↓,病人无冠状粥 样硬化,一般活动、休息或夜间发作。
心绞痛-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原则: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如戒烟、调整饮食结构、减肥;治疗糖尿病、 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尽量避免诱因。 药物治疗原则:扩冠,增加心肌供血、供氧量;扩周
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慢HR,抑制心肌收缩 力,降低心肌耗氧量;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血 栓形成;尽快终止发作,预防再发。
1.硝酸酯类
硝酸异山梨酯:作用似硝酸甘油,起效慢,维持时间较 长。适用于心绞痛的预防和心肌梗死后心衰的长期 治疗(缓解期,用缓释制剂,20mg,bid) 5-单硝酸异山梨酯:是新型长效硝酸酯类药,作用似 硝酸异梨酯,口服吸收完全,F高,无第一关卡效 应。作用持久,给药间隔长,不易产生耐受性 ! 在 治疗剂量下不抑制心脏收缩功能,亦不影响动脉血 压,不会产生体位性低血压。作用不受患者肝功能 的影响,不良反应少,毒性低,适合长期使用 (20-50mg,bid) 用硝酸酯类控制不满意,可与β阻或CCB两联或三联。
药物不能控制,或胸痛不明确,应冠脉造影,若狭窄管腔> 60%, 可采用介入和手术: 介入治疗:PCI[PTCA(球囊成形术);ISI(支架植入); PTCA+ISI],为治疗重要手段。对弥漫病变可用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冠状动脉-主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
CHD药物治疗机理
扩张冠脉→解除痉挛、促进侧枝循环→
USA,3.1亿,CHD700万,每年50万人死亡
2.冠心病分型
1979WHO将CHD分5种类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无症状,但静息、动态或负荷试验心 电图显示有ST段压低,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 客观证据。 2.心绞痛: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3.心肌梗死: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 所致。 4.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 期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 肌病类似。 5.猝(cu)死(sudden death,发病后6h内死亡):因原发心脏骤 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 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4.CHD的发病机制
二.心绞痛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
足,引起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的临床综 合征。 胸痛部位:(胸1-5交感神经节和相应髓段 皮肤浅表神经分布区)位于胸骨中上段后部, 可波及心前区,手掌大小,常向左上肢尺侧、 颈部、下颌、上腹部等放射。 胸痛性质:胸骨后压榨感、紧缩感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指急性心肌严重缺血甚至坏死所导 致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心绞痛 C H D 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 UAP
非ST段抬高心梗 NST-EMI
ST段抬高心梗 ST-EMI
1.硝酸酯类-抗缺血药物
【用法和剂量】发作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mg/ 次,1-2分起效,约0.5h作用消失;必要时5分钟后可 再用,重复3-5次,每天不超过2mg,反复用易产生耐 受,停药10h可恢复。发作较频者,静滴硝酸甘油针, 开始剂量10-50g/分,可每3~5分钟增加5g/分直至 症状控制满意或出现BP下降。也可用硝酸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化,2-5分起效,维持2-3h。 ADR:头胀痛,面红,HR加快,偶有BP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