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常见急症处置培训课件

儿科常见急症处置培训课件


后期可出现意识不清、昏迷、抽搐等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
3.此外尚可出现皮疹、瘙痒、腹痛、呕吐
、腹泻等。
儿科常见急症处置
3
抢救程序
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 2—0.5ml,此剂量可每15—20分钟重复注射 ,肾上腺素亦可静注,剂量是1—2ml。 2.脱离过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端肢体或 对发生过敏的注射部位采用封闭治疗(0. 00596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 3.苯海拉明或异丙嗪50mg肌注。 4.地塞米松5~10mg静注,继之以氢化可的 松200—400mg静滴。
儿科常见急症处置
5
输液反应的症状及抢救
输液反应的主要常见症状: 1、发热反应(最多见,占90%以上); 2、心力衰竭、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儿科常见急症处置
6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 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 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 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 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儿科常见急症处置
10
输液反应的抢救方案:
1、吸氧。 2、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
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5mg/kg/次)。 3、肌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或非
那根25mg(小儿0.5-1mg/kg/次)。 4、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5ml/kg/次)。 5、如果出现肢端发凉或皮肤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
儿科常见急症处置
过敏性休克症状与抢救
发 病 机 理
是典型的第I型变态反应,是由于抗原物质(如血 制品、药物、异性蛋白、动植物)进入人体后与相 应的抗体相互作用,由IgE所介导,激发引起广泛 的I型变态反应。发生在已致敏的患者再次暴露于 同一异种抗原或半抗原时,通过免疫机制,使组 织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和血小板激活 因子等,导致全身性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 ,血浆迅速内渗到组织间隙,循环血量急剧下降 引起休克,累及多种器官,常可危及生命。
3、防治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 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 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 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 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
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
带应逐渐解除。
儿科常见急症处置
8
三、静脉炎
1、原因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 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 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 部静脉感染。
儿科常见急症处置
2
临床表现
1.起病突然,约半数患者在接受抗原(某些
药品或食物、蜂类叮咬等)5分钟内即出现症
状,半小时后发生者占10%。最常见受累组
织是皮肤、呼吸、心血管系统,其次是胃肠
道和泌尿系统。
2.症状:胸闷、喉头堵塞及呼吸困难且不

断加重,并出现晕厥感,面色苍白或发绀,
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儿科常见急症处置
4
抢救程序
5.氨茶碱静滴,剂量5mg/kg。 6.抗休克治疗:吸氧、快速输液、使用血 管活性药物,强心等。 7.注意头高脚底位,维持呼吸道通畅。 以上几点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步骤 ,在抢救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迅速识别过敏 性休克的发生;二是要积极治疗,特别是抗 休克治疗和维护呼吸道通畅。
2、症状 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 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
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
,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 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 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针管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 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 管腔与大气相通。
儿科常见急症处置
9
四、空气栓塞
1、原因 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 、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 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 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 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针5mg(小儿0.5-1mg/kg/次),SBP<90mmHg时快 速补液同时静注654-2针10mg。由于输液反应不是速 发型变态反应,慎用肾上腺素,但如果输液反应并 血压急速下降时用肾上腺素0.5-1mg皮下注射。
儿科常见急症处置
11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其起病急,发病
2、症状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 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
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 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 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 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 钟。
率高,根据统计,3%~4%的儿童至少生过
一次高热惊厥。小儿惊厥的发生率高,是因
较成人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鉴别
能力差,弱的刺激就可使大脑运动社经元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