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术语解释: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学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模拟法2、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3、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史及其理论流派。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5、论述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名词解释:神经元反射反馈2、如何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3、突触传递是通过哪两个过程完成的?4、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
5、如何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相互拮抗作用?6、简述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7、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性。
8、简述内分泌系统及其机能。
第三章感觉1、名词解释:感觉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2、识记视网膜的结构及其机能特点和网膜感光细胞的作用。
3、利用感觉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感觉现象。
第四章知觉1、名词解释:知觉定势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双眼视差似动现象诱导运动2、简述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3、单眼线索主要有哪些?4、运用知觉的相关知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1、名词解释:意识注意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分心注意分配注意转移随意后注意2、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注意的基本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记忆1、名词解释:记忆语义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遺忘组块化内隐记忆外显记忆2、简述记忆系统。
3、简述感觉记忆的特点及功能。
4、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5、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6、简述影响长时记忆提取的因素。
7、遺忘的规律是什么?根据这一规律,在学习中应该如何正确组织复习?第七章思维1、名词解释:思维表象想象概念推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性2、简述思维的特征。
3、简述思维的分类。
4、如何理解表象的直观性与概括性?5、创造想象有什么特点?6、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区别?7、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8、简述问题解决的含义和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华生D、冯特2、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人本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3、构成人类神经系统的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别有()。
A、12对,30对B、30对,12对C、12对,31对D、31对,12对4、从进化上看,脑的最古老部位是()。
A、脑干B、丘脑C、大脑D、小脑5、韦伯定律表明,差别阈限与刺激量近似为恒定的()。
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C、对应关系D、曲线关系6、主观轮廓体现了知觉基本特性中的()。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整体性D、知觉的选择性7、以下关于意识及其相关知识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只有在意识水平上,高级的心理过程才得以发生。
B、所有的心理活动都需要意识。
C、快速眼动睡眠同梦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D、有研究表明,所有年龄的人都会做白日梦。
8、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A、5B、5 + 2C、7 + 2D、99、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
A、巴甫洛夫B、柯勒C、斯金纳D、桑代克10、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是()。
A、音素B、词素C、字词D、短语11、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认知的观点C、人本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12、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中枢是()。
A、脑桥B、延髓C、脊髓D、中脑1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是()。
A、嗅觉的适应B、嗅觉的空间积累C、嗅觉的对比D、嗅觉的补尝14、物体立体知觉的最重要的依据是()。
A、运动视差B、双眼视差C、结构级差D、线条透视15、注意偏离了当前进行的活动,背离了活动的要求,这指的是()。
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16、过度学习的最佳效果是学习程度为()。
A、100%B、200%C、50%D、150%17、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
A、巴甫洛夫B、柯勒C、斯金纳D、桑代克18、言语活动的核心特性是()。
A、含义性B、创新性C、规则性D、交际性19、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验法D、个案法20、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结构是()。
A、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C、胼胝体D、脑垂体21、注意过程的机理是某动因引起的一种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中心的()。
A、相互诱导B、正诱导C、负诱导D、扩散与集中22、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
A、注意B、重复C、兴趣D、理解23、程序教学所依据的学习理论是()。
A、操作条件作用原理B、经典条件作用原理C、完形学说D、“埸”理论24、语言的意义单位是()。
A、语音B、词素C、语音和词D、词素和词二、多项选择题1、认知过程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A、感知觉B、记忆C、思维D、注意E、想象2、神经元在构造上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A、胞体B、突触C、树突D、轴突E、髓鞘3、以下关于视觉与听觉的表述,正确的有()。
A、视锥细胞是昼视觉和颜色视觉的器官。
B、中央窝区域的视杆细胞切面半径最小,因此这里的视敏度最高。
C、若两种色光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则这两种互为补色。
D、明适应是视觉感受性提高现象,这是唯一一种感受性提高的适应。
E、可听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4、单眼视觉线索主要有()。
A、物体大小及其掩蔽或重叠B、线条透视与空气透视C、阴影D、运动视差E、结构级差与运动透视5、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包括()。
A、明确活动的目的与任务B、激发间接兴趣C、刺激物的特点D、组织有关的操作活动E、人的性格及意志品质6、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把记忆分为()。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语义记忆D、情绪记忆E、运动记忆7、以下关于学习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有()。
A、望梅止渴、谈虎色变都是经典条件作用现象。
B、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反应概率的手段。
C、惩罚是托尔曼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D、潜伏学习实验表明,学习完全可以在无强化的情况下发生。
E、学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
无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还是认知学习理论,都只能对部分学习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8、以下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人脑的功能,是人的心理现象。
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C、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不能脱离人的具体的言语交流活动。
D、个人的言语活动能力,受其对语言掌握的程度制约。
E、新兴的心理语言学,体现了语言现象与心理现象的密切联系。
9、组成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的主要形式是()。
A、认知B、情绪C、意志D、性格E、人格10、以下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直接中枢。
B、网状结构的主要机能是调节睡眠与觉醒。
C、边缘系统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高级中枢。
D、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结构是胼胝体。
E、按照大脑皮层的结构分布,大致相应地分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络区三类机能区。
11、以下关于感觉的表述,正确的有()。
A、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网膜中央,它是夜视器官。
B、绝对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都成反比。
C、颜料混合遵从“加法原则”,而色光混合遵从“减法原则”。
D、暗适应是唯一一种感受性提高的适应。
E、平衡觉的器官是内耳中的耳蜗。
12、以下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有()。
A、人们经常在意识域下注意某些心理事件。
B、只有在意识水平上,高级的心理过程才得以发生。
C、有研究表明,所有年龄的人都会做白日梦。
D、所有的心理活动都需要意识。
E、快速眼动睡眠同梦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13、常见的联想搜寻主要有以下几种()。
A、接近联想B、相似联想C、对比联想D、关系联想E、意义联想14、构成学习活动的要素主要是()。
A、学习者B、刺激情境C、学习对象D、反应E、学习过程15、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机能区大致分为()。
A、初级区B、次级区C、皮层感觉区D、皮层运动区E、皮层联合区16、以下关于知觉表述,正确的有()。
A、尽管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反映,但许多错觉对我们是有益处的。
B、对一个刺激事件的知觉经验是整个有机体的反应。
C、听觉定位的能力主要来自两耳听觉的差别。
D、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E、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象模式的改变而改变。
17、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
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新异性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及对比关系D、主体自身的需要、兴趣和情绪E、主体自身的态度及对事物所持的期望18、以下关于言语及语言的表述,正确的有()。
A、言语获得既要具有正常发音的大脑,也要具有正常的语言环境。
B、儿童言语获得的关键期一般为1~12岁,其中1~4岁最为关键。
C、在正常儿童中,精确化的言语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教育与教学过程获得的。
D、语言是保存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手段,是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
E、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普通心理学》思考题第八章语言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含义及其特征。
2、语言可分为哪几种?各种语言有哪些特点?3、大脑皮层的语言区有哪些?损伤这些区域将引起哪种形式的失语症?4、什么是词汇识别?词汇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5、影响句子识别的因素有哪些?6、试述图式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
7、简述个体言语获得的基本规律。
第九章动机1、什么是动机?动机具有哪些功能?2、试举例区分动机和需要。
3、描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并对其中每种动机举个实例。
4、举例描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5、什么是自我效能感,怎样提高自我效能感?6、你自己在面对挫折时,有哪些反应?如何提高挫折耐受力?7、术语解释:本能、成就动机8、意志品质有哪些?第十章情绪和情感1、情绪和情感的成分有哪些,请根据自己的某种情绪或情感来说明。
2、情绪和情感有哪些功能?3、简述情绪的中枢机制。
4、表情包括哪些方面,试举出一个例子分别说明。
5、试解释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6、据你了解情绪调节有哪些方法,你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7、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第十一章能力1、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2、结合实际体验,谈谈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理解。
3、结合自己的体会及相关的研究,谈谈能力发展要受哪些因素影响?4、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有哪些?第十二章人格1、举例说明人格的四个特性。
2、结合自己的特点,试区分气质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