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推拿技术
指。和缓协调,频率120次/分钟。 临床应用:刺激轻缓,用于胸腹胁肋部。治疗脘
腹疼痛,食积胀满,气滞及胸胁摒伤等,具和胃 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胃肠蠕动等作用。
2擦法
吸定点:大鱼际、掌根或者小鱼际(常辅以介质) 线路:直线来回摩擦 要点:腕关节伸直,全掌贴于体表治疗部位,肩
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往返移动,压力不 宜太大,但推动幅度要大,用力均匀连续,不可 屏气,频率100-120次/ 分钟。 临床:活血祛瘀作用显著,温经通络,健脾和胃, 用于治疗内脏虚损及气血功能失常的病症。
作用机理
结
手有 法用
合
技功
巧
手法作用在特定部
位或穴位的力
能 量 载 体
转化为能量
改变人体系统有关系 统内能(如:肌痉挛 和气滞血瘀的治疗)
结 合
机能平衡 系统或器官的信息————调整调节脏腑功能(如: 缺血性心脏病)
推拿手法
定义:用于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 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
基本手法分类
轴。 前臂旋转——手背尺侧为轴 要点:吸定点紧贴体表,充分运用“张力”。 特点:压力大,接触面积大,适肌肉丰厚部位,
促进血循环,消除疲劳作用。 频率:每分钟150次左右
肘滚:“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
3揉法
分类:手掌揉,指揉 吸定部位:鱼际或掌根 支点:肘
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或掌指做柔和摆动。 频率:120~160次/分钟 特点:柔和,刺激量小,适全身各部,常用胃肠疾 患,外伤红肿等。具宽胸理气,消浊导滞,活血祛 病,消肿治病作用。
5抹法
吸定点:拇指罗纹面 线路:上下或左右往返 要点: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临床:常用于头面部,开窍镇静、醒脑明
目作用。
挤压类
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压或对称挤压 体表的一类手法。包括按、点、捏、 拿、 捻和踩跷等。
1按法(指按法、掌按法)
吸定点:拇指端或指腹,单掌或双掌或双掌重叠 线路:垂直向下 要点:着力部位要垂直紧贴体表,力度由轻而重,
痛,调整脏腑功能。
3捏法(3指捏和5指捏)
吸定点:拇指与食、中指腹,或拇指与其他四指 线路:相对用力挤压 要点:循序而下,均匀而有节律 临床:适于头颈、四肢及脊背,具有舒筋通络、
行气活血作用。
4拿法(捏而提起)
吸定点:拇指与食、中指腹,或拇指与其他四指 线路:相对用力挤压提捏 要点:和缓、连贯有节律,力度由轻而重,不可
软组织松动技术——复合手法
弹拨——按捋——点按 弹拨——手或肘
吸定部位:指或肘端以手弹拨为例 支点:肘关节
前臂主动摆动带动指端做垂直横跨,肌纤 维等软组织方向的摆动。 要点:在动作起点压力最大,跨越肌纤维等软组 织最高点后,力量迅速减小,手臂回弹,单向发 力。
按捋——顺着肌纤维方向,垂直按压在肌纤维上, 做上下捋动,要求吸定均匀。
暴力,忌屏气。 临床:适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弱和骨质病变不
1摆动类 2摩擦类 3挤压类 4叩击类 5运动类 6振动类
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 而达到“深透”。 持久——持续运用一定时间。
有力——具有一定的力量
均匀——有节奏性
柔和——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自然
推拿手法中的 “力”——四力合一
内力:所 聚 重力:自身体重 所产生的力
点按——垂直点按在肌纤维压痛点上,持续约数十 秒,直到痛感减退或消失。 特点:手法节奏性强,适用各部位肌痉挛、肌肉 扭伤、拉伤,迅速解痉镇痛。
摩擦类手法
以掌指或肘 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线移 动的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 抹法等。
1摩法
吸定部位:掌面或指腹 线路: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环旋运动。 要点: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
推拿技术
推拿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与 一个人的性别、年龄、力量并不存在必然 的联系,而与其对力和气的领悟、理解,
以及动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推拿——中医外治范畴,医者视病情施用 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通过手法作用于 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 状况达到治疗效果。
纠正解剖位置(如 关节错位、肌腱滑 脱等的治疗)
3推法
吸定点:指、掌、肘部 线路:单向直线 要点:吸定部位紧贴体表着力,稳定均匀、缓慢。 临床:人体各部位,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循、
舒筋活络。
4搓法
吸定点:双手掌面 线路:往返上下 要点:相对对称用力,快搓慢移。 临床:上肢最为常用,可用于腰背、胁肋、四肢;
一般为结束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 用。
常用头面、胸腹、四肢等处,舒筋活络,调和营 卫,祛淤消积,健脾和胃。 缠法:适用全身穴位,上法频率提至220~250次/分, 减小指接触面,减小摆动幅度,减小压力。
适应征:实热症,痈疖外科病。
:
2滚法
手滚:“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复合而成。 吸定部位:小指掌指关节背侧。 支点:肘 两轴:腕关节屈伸——第2,4掌指关节背侧为
张力:沉肩、垂肘、悬 腕(松腕) 肌力:肢体末端关节局部的肌肉 收缩力
摆动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是以腕、掌或指部在前臂的 滚法和揉法。
1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 吸定部位:拇指指端、罗纹面、偏峰 要点:肘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腕尺侧低于
桡侧,手握空,拇指盖住拳眼。 频率:120~160次/分钟 特点:接触面积小,渗透度大,适全身穴位,
猛然暴力。 临床:适用颈肩、四肢,可祛风散寒、开窍止痛、
舒筋通络。
5捻法
吸定点:拇指与食指罗纹面 线路:相对搓揉 要点:灵活快速 临床:适用四肢小关节,可理筋通络、滑利关节,
治疗指(趾)间关节酸痛、肿胀或屈伸不利等。
6踩跷法
吸定点:单或双足踩踏 线路:垂直 要点:和缓、有节律,力度由轻而重,不可猛然
不可猛然暴力。 临床:指按法适用全身各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
背和腹部。可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
2点法(拇指点和屈指点)
吸定点:拇指端或拇指指间关节桡侧或食指近侧 指间关节
要点:着力部位要垂直紧贴体表,力度由轻而重, 不可猛然暴力。
临床:适用肌肉较薄的骨缝处,刺激很强,要依 病人情况和部位酌情用力。可开通闭塞,活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