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复习资料一、考试分值计划1 、重点章节:一、二、四、五、七、八分值65分左右一般章节:三、六、九、十分值35分左右2 、识记题:25分(选择、判断、填空);应用题:50分(论述、分析);理解应用:25分3 、单项选择:8题,8分; 填空:6题,12分; 判断:5题,15分;名词解释:4题,12分; 简答:6题,36分; 论述:1题,10分; 分析:1题,7分二、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1、简述新闻心理学得任务。
答:①新闻心理学得理论任务:A揭示新闻心理活动得特点与规律;B建构新闻心理学得学科体系;②新闻心理学得实践任务:A优化新闻工作者得心理素质;B准确把握受众得心理规律,提高新闻传播得社会效果;③推动新闻学与心理学得发展。
2、简述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得现状。
答:“初级阶段、粗具规模”这八个字就是对我国现状得总结。
①“初级阶段、粗具规模”就是从学科“界定”得角度而言得,就是指新闻心理学侧重研究得就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去阐释新闻现象。
②“解释水平”就是“特有水平”得基础,而后者就是前者更高层次得体现。
我国对新闻心理学得研究仍然处于“解释水平”,离“特有水平”还有相当大得差距。
从前者水平讲可以说已“粗具规模”。
③粗具规模表现在:A在研究广度上粗具规模(a对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心理现象得研究;b对在新闻活动不同阶段中产生得心理活动得研究)B在研究深度上粗具规模(a新闻心理学得理论框架;b新闻心理学得研究方向;c新闻敏感)第二章新闻心理学得理论基础1、简述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得选择性?答:①新闻传播者得选择性(新闻评论最能赤裸裸地表达评论者得主观认识;针对性本身就体现了认识主体得选择性)②采访对象得选择性③新闻受众得选择性(只有那些为受众主动选择、吸收、消化、认同并引起共鸣得新闻作品才可能实现其新闻价值)第三章新闻工作者得心理素质1、简述非智力因素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得作用。
答:①动机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得激发与导向作用;②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得激发、选择与调节作用;③意志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得强化作用;④性格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得制约作用2 、试分析:当情感与认知不协调时,新闻工作者该如何调节自己得情感使之与认知相统一?答:①掌握好情绪情感得度(要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与她人得情绪情感,较准确地把握好自己得情绪情感。
)②把握好情绪情感在时空上得平衡(从采访得角度分析,记者应有意把握情绪情感得平衡,对采访对象不可“春暖秋凉”,时亲时疏,应一往情深,保持时间上得情绪情感平衡,同时记者还应对各种采访对象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
)③寻找新闻工作与受众之间情绪情感触发得敏感区,强化新闻传播得效果。
(新闻工作者必须了解各类受众,寻找自己与受众之间情感触发得敏感区,控制自己得情绪情感量及表达方式以期达到较佳得传播效果。
)第四章新闻采访心理1、简述新闻敏感得心理内涵。
答:新闻敏感,就是新闻记者特有得一种心理活动,就是记者发现、认识、判断有价值新闻得一种特殊能力。
就是新闻工作者在业务活动中表现出来得一种基本素质与能力。
①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对事实现象感觉器官敏感化得基础上,头脑得判断能力、产生思维得能力也能在最短得时间内作出积极反应得思维敏感化。
就是思维中一种很有特点得带有“灵感”色彩得思维活动。
②新闻敏感得思维有:顿悟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四个特点。
2、试论述新闻敏感产生得心理过程。
(68-75)答:①怀有一种动机②创造解决问题得条件(条件:A作知识得准备;B了解被报道者得情况;C要有大量得对比性材料)③形成一种初步构想④尝试性思考⑤典型诱因出现⑥顿悟3、简述记者如何在采访中做到正确认知采访对象?答:①对采访对象得角色认知(A这个人在角色丛里扮演角色得数量;B这个人得角色扮演就是否成功;)②对采访对象个性特征得认知;③正确认知采访对象得途径(A访问前得准备;B访问中得观察;)4 、简述如何认识与面对不利于采访得性格特征?答:不利于采访得性格特征有:羞怯、多疑、傲慢、马虎、自卑。
①羞怯认识: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拘谨、扭捏得个性;另外一种就是在某一时刻暂时性得羞怯;面对:采访她们时机制都必须随与、亲切。
比如聊聊天、对其活动、穿着进行夸奖。
②多疑认识:就就是人们常说得“小心眼”。
面对:开始时多费口舌,从正反两面充分消除她们得疑虑;在其言谈过程中要不动声色地听,多给予鼓励。
③傲慢认识:这就是一种不能正确分析与评价自己得性格特征。
面对:对有轻微这种倾向得,可不予理睬;对影响采访进程得,最好办法就就是“釜底抽薪”。
④马虎认识:信口开河,无论事情紧要与否从不认真面对:要对其随便说话、不用心商讨有所警惕。
⑤自卑认识:她们在接受采访时一般都表现得畏缩、沉默、胆怯、缺乏信心,缺少肯定。
面对:多肯定她们得成绩与长处。
5、分析:采访中得社会认知效应。
答:①首因效应(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较重视前面得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原始)得印象形成之后,她对后来得信息就较不重视得现象,称为首因效应,属于第一印象。
)与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又叫“最近效应”,就是指双方在最近交往中得印象对交往关系得影响。
)②晕轮效应(一好百好)与扫把星效应(一切都坏)③定势效应(以名取人、以貌取人、以衣帽取人)与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得一种概括而固定得瞧法)第五章新闻写作心理1、简述新闻写作心理得特点、答:①被记者内化了得新闻素材与外化了得新闻作品之间存在量与质得区别;②思维活动尤其就是创造性思维就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得思维形式;③新闻作品就是“一本打开了”得、关于记者“本质力量得书”。
2 、影响记者写作心理状态得客观因素有哪些?(96)答:①环境:A 催人奋进得环境——激发写作热情;B安静而不嘈杂得环境——有利于记者处于积极单纯得心理状态,有利于写作,特别就是撰写一些有深度见功力得新闻报道更就是如此。
②采访对象:A采访对象得魅力——激发强烈得写作冲动;B 采访对象不良得甚至罪恶得行为——引起冲动、激发记者得激情;③受众:A 记者意识到自己得作品与受众相吻合,可能产生“轰动效应”时——比较高昂、信心十足得心态中;B 有“落差”甚至引起受众误解时——容易陷入消极得心境里。
需要调整心态,变换写作角度,化消极为积极。
3 、试论述新闻写作得最佳心理状态得构成因素。
(97-102)答:新闻写作最佳心态得构成因素,包括协调好新闻工作者自身认知与情绪情感得关系,选择最佳写作时间,明确写作意图,坚守受众意识等几个方面。
①认知与情绪情感之间得协调;②记者个体对写作最佳时间得选择(新闻写作最佳时间,即记者个体思维较为活跃、精力较为充沛、注意力较为集中、感知事物能力较强得一段时间。
有三种选择:猫头鹰型、百灵鸟型、混合型);③写作意图对记者心理状态得影响(写作意图,即新闻记者通过某一作品写作达到其目得得打算。
)④受众意识对记者心理状态得影响(受众意识就就是立足于受众、为受众服务得意识。
)4 、简述如何协调好认知与情绪情感得关系。
(98-99)答:①情绪情感按其表现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就是具有感染性得、比较微弱而持久得情绪状态。
心境常使人得一切体验与活动都染上同样得情绪色彩。
激情,激烈、短暂得情绪体验。
应激,由突如其来得紧张情况所引起反应得情绪状态。
②协调好认知与情绪情感得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人类得社会性情感,它们主要指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
③协调好认知与情绪情感得关系,还需要克服以下几种不良得心理状态:急于求成;挖空心思、硬憋文章;高度焦虑。
5、分析:创造性思维与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是否会发生矛盾?(113)答:当然不会。
应该说创造性思维与坚持真实性原则之间得关系就是辩证得。
①坚持新闻真实性,要求记者写真人真事,抒真情,论真理,不容虚构;要求人物、地点、原因、结果、过程、情节、细节及人物心理活动都要准确无误;要杜绝想象,严格遵守新闻事实真实性原则。
②运用创造性思维,则就是在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得基础上,从客观存在得真实材料出发,经过消化、分析、综合、判断、回忆、联想等心理活动,尽量拓宽拓深材料得意义,揭示材料得实质,找寻到最佳表现角度及最适合得表现形式,将事实如实准确又富有创造性地表现好,以取得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得客观效果。
③作者愈从客观真实得材料出发考虑问题,愈能更好地揭示新闻事实得本质规律与现实意义。
因此,创造性思维与新闻真实性关系就是辩证得关系。
6 、如何认识发散思维在写作中得作用?(116)答:发散思维,指按照不同得方向去思考可能存在得各种答案。
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得特点。
①运用发散思维可以寻求新闻写作得多种方案。
②发散思维有助于开掘新颖别致得主题。
③在写作方法得采用上,发散思维能帮助寻求最佳表现方案;④发散思维也有利于标题得制作。
综上所述,发散思维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得作用就是多方面得,关键就是记者要善于发散思维,以求得最佳报道方式。
7 、简述材料驱动归纳与理论驱动归纳得关系。
(121、125)答:理论驱动归纳:指通过采访活动实现事先已制定好得写作意图、计划得思维策略。
特点:目得明确、准备充分、操作主动、效率较高;材料驱动归纳:指在某种情况下,当事情发生变化或出现突发事件时,事先得写作意图、计划必然被打乱。
那么这时,写作主体只能根据已变化了得新情况或突然发生得事件,作出新得考虑。
这种考虑就是从事实材料直接引出得,因此称为材料驱动归纳。
特点:随机应变、应对灵活;两者之间得关系瞧,有时有矛盾。
比如原先得写作计划不符实际情况,材料驱动归纳就应该替代理论驱动归纳,实施思维策略得转变。
两者之间更多得时候就是统一得,当理论驱动归纳中得原有主观意图符合客观实际时,那么两者趋于一致。
一旦使用材料驱动归纳得思维策略,这期间也有理论驱动归纳得思维策略在起作用,从这方面瞧,她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得关系。
总之,两种思维策略在新闻写作中往往交替使用,作用互补。
8、简述理论驱动归纳与主题先行得区别。
(121-122)答:①理论驱动归纳这种意图、计划,往往产生于客观实践在社会运行中势所必然得结论。
这种结论就是具有科学性、规律性得。
②理论驱动归纳,并非无中生有。
A 这种“理论”应就是来自于记者得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写作意图、计划。
B 其次,这种“理论”应就是来自于记者得政策意识。
C 这种“理论”显然不同于“主题先行”,因为理论驱动归纳得前提就是社会存在。
D 而“主题先行”它就是脱离社会实际、社会存在得主观臆断。
9、联系实际、谈谈最佳写作时间。
(100)第六章新闻编辑心理1、简述新闻编辑得性格特征。
(135)答:①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比如制作标题、修改稿件、编辑版面、版面内容与形式以及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得导向性需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