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心理学整理版

新闻心理学整理版

概念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普遍在其成员的头脑中存在,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心理状态与倾向。

个性心理:个体在特定条件下身上表现出来的一切心理现象和特点。

霍桑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

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

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表现在新闻采访上就是,采访对象由于受到关注,而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行为。

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自己人效应”与“异己人效应”:自己人效应: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

“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智力: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智力因素(执行操作系统):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理解、记忆——对所接受的信息起着接受、加工、处理、掌握的作用。

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知觉的概念:在感觉的基础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大脑的加工(选择、组织和解释),对客观对象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包含觉察、分辨、确认三种相互联系的作用过程。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或说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思维:思维是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的过程。

思维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能力的高低是新闻从业者能否胜任工作的重要因素。

记者思维是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目的,运用新闻原则和规律,去发掘新闻信息,表现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思维。

记者思维具有反应快速、探索求证、求新求异、视野开阔以及思维的整体性和选择性等特点。

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得来的、并通过记忆保留下来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1、想象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

2、想象的内容有许多是“超现实”的,但决不是凭空产生的。

就好象天生的聋子想象不出美妙的音乐,天生的盲人也想象不出春天的美景。

因为构成新形象的一切材料都是来自客观现实的。

3、想象的内容、性质和水平要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

非智力因素: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非智力因素(动力调节系统):动机、信念、需要、兴趣、意志等——对智力活动起着驱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

情绪与情感: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

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

情绪一般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由特定的条件所引起,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它的表现形式比较短暂和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

意志:人所特有的,它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态度: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

印象整饰:人在交往中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具体在新闻采访中,是指记者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或身体动作以及仪表风度等使采访对象对记者产生“自己人”的效应,从而缩短采访对象与记者的心理距离,使记者顺利实现采访的目的。

新闻写作心理:是记者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

创造性思维: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具有创见的思维即创造性思维。

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具有新颖性、独创性、突破逻辑思维。

直觉:人在解决问题时,不经过逐步的分析和推理,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和猜想的思维方式。

灵感:长期思考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到解决的心理过程。

新闻编辑的胆识:在组织稿件、编辑稿件和组版过程中,对稿件的取舍和内容鉴定的胆量和认识。

印象与版面编排:受众在获得版面印象时,往往借助于过去积累的版面知识、经验,对版面作出某些判断和评价。

兴趣与版面编排:兴趣是受众在读报时力求认识和了解某些稿件的一种情感态度和意识倾向。

体验与版面编排:体验是指人们以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可回忆的事件。

受众需要: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受众需要的功能:它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

受众需要能够制约传播。

受众的期望:受众对传播媒介满足其需要的希望和要求。

受众动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行为指向。

受众的认知:受众对外界信息进行采集、加工、编码、解码、接受的过程,它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

受众的认知结构:受众在长期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头脑里关于新闻信息的知识结构,是高度抽象的组合系统层面的概念。

态度:个体对某一对象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是个体的比较稳定的内在的心理结构。

其特性有社会性、针对性、间接性、稳定性受众的心理效应:传播活动中的一些心理现象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投射效应:受传者往往以自己的特性与心理为依据来理解和推断文本的涵义,这就是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往往会歪曲传播者的本义,使对信息作品的理解发生畸变与错位。

从众效应: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

共性心理:受众在信息接受中所具有的大致相同的心理活动倾向。

顺向心理:受众采取与传播者和其他接受者相同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对媒介信息持相信、认同和喜闻乐知的心理态势。

受众逆反心理:个体对外界态度的一种持相反方向的反应。

在大众传播中,主要指受众在接触、接受传播过程中,采取与传播者愿望相反的态度的一种倾向。

问答采访对象常见的几种心理状态:积极协作型、一般配合型、消极对抗型、虚假合作型影响采访对象心理的因素:1、社会群体心理影响2、个性特征的影响3、记者能力的影响4、新闻事实与采访对象之间利害关系的制约采访对象良好心理状态的表现:1、需要的意识2、信任感3、稳定的心境4、清晰而完整的记忆、连贯的符合逻辑的思维,遣词达意的口头语言表达创造采访对象的最佳心理状态:1、千方百计地寻找与采访对象的共同点2、以恰到好处的物象或意象为“桥” 3、注意了解受访者的心理特征4、排除干扰采访对象心理场的其他因素5、对采访心理场的随机调协干扰采访对象的因素:1、旁观人员的干扰——电视、广播记者会经常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群众围观甚至在旁边插嘴、抢镜头、起哄等情况2、话筒、镜头运用不当,对采访对象形成干扰3、记者个性张扬,言谈举止分寸失当4、内容本身的干扰——事前对事实的了解是否正确全面?5、交通、天气、环境噪音、采访对象情绪波动甚至记者本身的情绪状态等等。

霍桑效应在新闻采访中的负面影响:1、导致新闻失实2、导致记者采访不深入、不到位3、导致采访对象婉拒采访如何规避霍桑效应:1、记者在采访中要树立平视意识、求证意识和场所意识。

2、使用特殊的采访方法。

一是勾推采访法(侧面迂回法)案例二是隐性采访法——案例三是非言语信息采访法四是反利用“霍桑效应”法(激将法、攻心法、诱导法)3、提高提问的艺术和平衡报道的艺术新闻记者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新闻敏感心理、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客观刺激本身的特点(2)个人的主观性因素(3)情境因素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决定着注意集中与稳定和注意的分配与转移的效率记忆的过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记忆的种类:1、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2、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系统特征表述:联想的种类: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因果联想情绪情感培养:1、了解自我2、管理自我3、自我激励4、识别他人情绪5、处理人际关系意志对新闻工作者的作用:1. 增强自控力,使新闻活动更加广泛、深入2.增强心理承受力,调节新闻工作者的情绪、情感 3.意志对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我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性格对新闻工作者的影响:1、性格对智力活动起到有力的制约作用2、性格上的弱点容易成为新闻工作者智力表现和发展的障碍3、性格特点有可能补偿智力的某些弱点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一)感知和思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二)人格与感知、思维的关系新闻敏感的特征:明确的目的性——力求从本质上发现新闻价值、强烈的求新性——反映人们欲知应知而又未知的新闻。

、超前的预见性——预见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高度的敏捷性——力求运用直觉对某一新闻事件产生顿悟。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3.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 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记者的新闻敏感从哪里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深入实际,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胸中要有全局,手中要有典型、学会比较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新闻采访心理的特点:1、新闻采访心理离不开对新闻基本特征的认知2、新闻采访心理离不开对采访环境的认知和把握3、采访心理是在人际互动中产生的4、采访活动中的互动属于角色互动思维对采访活动的影响:1、思维对输入信息处理的策略印象整饰的内容:1、按社会常模或以对方的好恶整饰自己的外表。

人的外表最容易为他人所知觉,因而个体往往留意修饰外表,尤其在异性面前更加如此。

2、隐藏自我。

个体的真实自我也许不受他人和公众欢迎,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常常把真实自我隐藏起来,好比戴上一副“面具”。

3、有意地抬高自己。

按社会期待整饰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