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专题要点记忆(DOC)

高中生物专题要点记忆(DOC)

专题要点记忆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考点整合一: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化合物1元素参与构成的相关化合物或作用P 参与构成体内重要的化合物如ATP、ADP、磷脂、核酸等Ca Ca2+与肌肉的收缩有关,碳酸钙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

K 动物细胞内浓度高,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与神经的兴奋传导有关(K+外流造成静息电位)。

Na 动物细胞外液浓度高,参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也与神经的兴奋传导有关(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Fe Fe2+参与构成血红蛋白,与氧气的输送有关。

Mg 参与构成叶绿素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的有关计算1).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数、肽链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相对分子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羧基数)的计算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羧基数)=肽链数游离氨基数(羧基数)=肽键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羧基数)3).蛋白质中含有N、O原子数的计算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的N原子数O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2+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的O原子数-脱去水分子数4).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含有二硫键时,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氢。

5).若形成的多肽是环状蛋白质: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6).氨基酸与相应核酸碱基数目的对应关系:基因中脱氧核苷酸﹕mRNA中核糖核苷酸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在利用DNA中脱氧核苷酸数或RNA中核糖核苷酸数求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时,一般不考虑终止密码问题。

3、与水有关的结构及生理过程考点整合二: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分类总结(1)从结构上分①双膜:线粒体、叶绿体;②单膜:内质网、液泡、溶酶体、高尔基体;③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2)从功能上分①与细胞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提供载体)及线粒体(提供能量);②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参与构成染色体与纺锤体)、中心体(形成纺锤体)、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细胞壁)、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③与蛋白质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分泌)、线粒体(供能);④产生ATP的细胞器:叶绿体(光反应阶段)、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⑤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叶绿体(光合作用暗反应);⑥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核糖体(翻译过程)、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3)从分布上分①动植物细胞一般均有的细胞器: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②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③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液泡、叶绿体。

(4)从成分上分①含DNA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②含RNA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③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有的液泡中没有色素,大液泡的形成标志细胞成熟,失去了分裂能力)。

(5分布形态结构特点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成嵴,扩大了内膜面积,基质和内膜上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含有少量DNA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力工厂)叶绿体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幼嫩的茎等双层膜,内有许多类囊体,叶绿素等色素分布在类囊体上。

类囊体和基质中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含有少量DNA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化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结构,内有腔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及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液泡植物细胞,高等动物细胞中不明显储存物质,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溶酶体动植物细胞消化车间核糖体动植物细胞附着在内质网或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具有膜结构,椭球形颗粒小体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在核附近不具有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考点整合三: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膜的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各种膜在结构上的联系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具体如图所示:(2)各种膜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为例)内膜系统组成功能线粒体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初级加工(如折叠、糖基化等)形成比较成熟的蛋白质及以小泡的方式输送蛋白质至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再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以小泡形式运输到细胞膜并与之融合↓细胞膜外排作用,分泌到细胞外成为分泌蛋白特别提示:1.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所用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教材中涉及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还有:鲁宾和卡门证明氧气的来源、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

2.常见的分泌蛋白有抗体、消化酶、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3.分泌蛋白的转移方向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提供能量。

4.分泌蛋白的分泌为胞吐作用,不属于跨膜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5.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证明生物膜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

6.在不同结构的膜之间相互转化时,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以“囊泡”形式转化的是间接相连的生物膜。

7.在推测生物膜种类时,常根据生物膜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判断,含糖类多的一般为细胞膜,含蛋白质多的为功能复杂的生物膜,如线粒体内膜。

考点整合四:细胞核及真原核细胞比较1.细胞核1)细胞核结构核膜:双层膜结构,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mRNA→外,蛋白质→内染色质和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2)功能: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也是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

特别提示: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但它不是“全透性”的。

核孔能够控制物质出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高考中涉及的通过核孔出入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有:(1)信使RNA在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2)转录和翻译需要的酶以及组成染色体、核糖体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器有分散的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各种细胞器细胞质中DNA 小型环状DNA(质粒)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有大型环状DNA(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分裂二分裂主要为有丝分裂实例细菌、放线菌、蓝藻酵母菌、霉菌、动物、植物特别提示:(1)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切不可把它们当成原核生物。

(2)需氧型细菌等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细胞膜上存在着有氧呼吸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3)蓝藻属原核生物,无叶绿体,有光合片层,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4)常见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种类及关系(见图)。

专题二细胞代谢考点整合一:ATP 与ADP相互转化及生理作用归纳考点整合二:ATP产生速率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①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P。

②AB段表示随O2供应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增多,ATP的产生速率随之增加。

③BC段表示O2供应量超过一定范围后,ATP的产生速率不再加快,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

考点整合三: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考点整合四:光合作用过程1、密闭容器中真实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关系图像X代表呼吸作用速率Y代表真实光合作用速率Z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表观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2、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二者的比较如下:阶段项目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所需条件必须有光、酶有光无光均可、酶进行场所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体内的基质中物质变化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能量转换联系物质联系: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能量联系: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知识总结] ①叶绿体在离体条件下,只需保持其正常生存状态的条件,即可正常发挥其生理作用。

②在植物体中,并非是每个细胞都存在叶绿体,如高等植物的根细胞就没有。

③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都有叶绿体,但必须都有相关的色素和酶,如蓝藻和光合细菌,因其为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等典型的细胞器,靠细条件停止光照,CO2供应不变突然光照,CO2供应不变光照不变,停止CO2供应光照不变,CO2供应过量C3 增加减少减少增加C5 下降增加增加减少[H]和ATP 减少或没有增加增加减少葡萄糖合成量减少或没有增加减少或没有增加考点整合六: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1.有氧呼吸的过程类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过程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少量的能量。

这一阶段不需要O2的参与丙酮酸和H2O彻底分解成CO2和[H],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这一阶段不需要O2的参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和O2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此阶段需要O2的参与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在生产中的应用(1)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达到增产的目的;(2)无土栽培通入空气,农耕松土等都是为了增加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3)贮藏蔬菜和水果时,通过控制细胞呼吸强度以降低其代谢强度,达到保鲜的目的,如置于低温环境或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及增加CO2的浓度,降低器官代谢速率,延缓老化达到保鲜效果;(4)作物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呈风干状态,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消耗温度温度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呼吸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的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加快,但超过一定的温度后,细胞的呼吸速率反而会减慢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O2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速率增加,超过一定浓度,O2浓度再增加,有氧呼吸速率不再增加CO2浓度增加CO2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考点整合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关系(1)物质变化:(2)能量变化:各项生命活动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H]、ATP的来源和去路()[]()[]222222222C CO CH O COO H O O H OH H O H CH O HH O−−−→−−−→−−−→−−−→−−−→−−−−→呼吸Ⅱ光反应呼吸Ⅲ光反应暗反应呼吸ⅠⅡ`:暗反应呼吸I丙酮酸::项目来源去路[H] 光合作用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作为暗反应阶段的还原剂,用于C3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用于第三阶段还原氧气、产生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ATP光合作用在光反应阶段合成ATP,其合成所需能量来自于色素吸收转换的太阳能用于暗反应中C3还原时的能量之需,以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氧呼吸三阶段均产生,其中第三阶段产生最多,能量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作为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O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 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①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②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③d 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④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A.1种说法正确B.2种说法正确C.3种说法正确D.4种说法正确[答案] A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整合一: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比较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1)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大小、结构一般都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