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著作权内容剖析

著作权内容剖析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二、署名权 (一)含义
“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 权利。”(《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2项) (二)内容 1、作者有权主张作者身份; 2、作者有权决定在作品上署名的方式,如署真名、 假名,或者不署名等。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在各项人身权利之中,署名权的人身专属 性最强,因而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这表 现在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单位的情况下仍 保留自然人作者的署名权(《著作权法》 第16条第2款);另外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虽然著作权由作品原件所有人行使,但署 名权也除外(《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3 条)
第五章 著作权内容 第六章 著作权取得和期限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著作人身权和著作 财产权的具体内容,了解著作权的取得不 同主体规定和著作权消灭的具体情形。
教学重点:著作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著作权的保护期间。
第五章 著作权内容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著作人身权(moral rights)是指作者基于作品 依法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与著作财产 权相对应。
3.二者的权利延伸和限制不同。姓名权在人的生命存 续期间不可转让、不可放弃,除了人的死亡可以导致 姓名权终结以外,别无其它限制。署名权在作者死后 由国家给予永久性的保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作者 必须放弃署名权。如在委托创作关系中,合同约定著 作权归委托人,这时作为受托人的作者不能再行使署 名权。 4.二者在与财产权的关系方面不同。署名权是著作权 的一项基本权能,而著作权又兼具人身权与财产权的 双重属性,所以署名权往往与财产权紧密相连。而姓 名权与财产权的关系相对要松散得多。
思考: 在一个作品上署他人姓名,而未经他人同意。
侵犯的是什么权利? 思考:
姓名权与署名权的区别。
1.二者的权利主体不同。姓名权是的主体范围是所有 人,没有限制。而署名权的主体仅限于创作过作品的 作者,它的主体范围相对比较小。 2.二者的权利不同。姓名权的权利内容包括姓名决 定权、姓名使用权和姓名变更权。而署名权的权利内 容包括:在作品上署名或不署名,署真名或署假名, 禁止未参加作品创作的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在改 编、翻译等演绎作品上署名,以及在作品被以表演、 播放、录音录像、摄制电影等方式使用时要求标明或 说明原著作者姓名的权利。
四、展览权
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 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 第8项)。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随着原件财产所有 权而转移(《著作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
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著作权法》第10条第1 款第9项)。 表演权包含两层含义,即现场表演和机械表演。其 中现场表演指以声音、表情、动作等表现手法再现 作品,例如演奏乐曲、上演剧本、朗诵诗词等等。 而机械表演则是指借助唱片、录像带或者电影胶片 等再现已录制的表演。 六、放映权 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等设备公开再现作品的权利。 包括放映幻灯片、放映电影等作品的权利。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三、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修改权,即对作品内容进行改动的权利,
而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 篡改的权利”(《著作权法》第10条第3、4 项)。虽然,法律上将这两项权利独立并列, 理论上一般认为它们实际上同属一种权利的 正反面。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
一、复制权 复制权,即制作作品复制件的权利。复制的方
式很多,包括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 翻录、翻拍等等。 复制可以是大量的,也可以是唯一的。 复制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将平面作品转换成立体作品或者将立体作品转换 成平面作品也是复制。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
二、发行权 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
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著作权法》 第10条第1款第6项)。
一、发表权 (一)发表权及其含义
“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1项)。
公之于众是指对不特定的社会成员公开,使 作品从个人控制的私密状态进入社会公共场合, 使公众能够自由地接触、了解和利用。作品公 之于众并不要求它已实际被公众看到或者听到, 只要存在公众获得作品的可能性即可。
著作人身权和民法中的普通人身权有密切的联系, 它是后者的一种独特形式。普通人身权的规定对作 者人身权的保护起着补充作用。两者的区别主要在 于著作人身权利是因作者创作出作品而产生的;它 的人身性质不象普通人身权那样强烈,因而在一些 场合下作者可以放弃、许可他人行使甚至有限地转 让。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发行权受到权利耗尽原则(又称为“首次销售 原则”)的限制,即权利人售出或者经其许可售 出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之后他便失去了对这些 原件或复制件的支配权,他人得自由地进行再次 销售。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
三、出租权
出租权,即有偿地许可他人在一定期限内使用作 品的权利。法律明文规定,权利人只对影视作品和 计算机软件享有该权利。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一、发表权 (二)特点: 1、发表权只能行使一次; 2、发表权通常不能转移; 3、如果因作品而产生的权利涉及第三人的,
发表权往往还受到第三人的制约。
注意:在例外的情况下,法律规定发表权可由作 者以外的人行使。例如,作者身份不明时,由 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3条);作者生前 未发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确表示不发表, 在其死后的50年内,其继承人、受遗赠人或者 (在没有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时)原件所有人得 发表作品(《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7条), 50年以后则任何人都可以发表作品;等等。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
七、广播权 广播权,即向公众广播作品的权利。该权利所指的
广播应该作广义的理解,它不仅包括老式的单纯有 声广播,也包括新式的视听广播(即电视);它既 包括有线广播,也包括无线广播;它还包括直接的 广播和对广播的转播,等等。 八、网络传播权 网络传播权,即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作品的权利。 网络传播的特征如下:发生在信息网络环境中;可 以是有线或者无线的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 即不包括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例如发送电子邮件; 公众成员可以单独选定接受作品的时空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