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大学城市设计案例对比分析

同济大学城市设计案例对比分析


三、设计策略
有机更新
城市肌理
空间策略原则
城市尺度作为物质基础 ■尊重现状与历史 ■避免公共空间限于标准化和定量化 公共空间塑造作为潜在触媒 ■ 公共空间塑造→地块更新,以平衡预 算 ■ 公共空间塑造→事件活动,以激发活 力 寻找个性,多样与统一 ■反思“明清风格”的定位 ■寻找适合老城南的城市空间身份 ■体现总体空间身份同时展现地区多样 性
有机更新规划
基地西南角明城 墙和外秦淮河南 侧片区布局现代 娱乐旅游体验借 助优质城河资源 策划实景演出、 城墙灯光秀等及 外秦淮河水上游 线,创造与城墙 内老城偏历史人 文的体验项目不 同旅游体验,挖 掘南京老城南历 史文化资源运用 现代科学技术策 划历史故事演出、 还原历史场景, 创造独特旅游体 44 验
如何联系城墙内外? 外城:要素缺乏组织,与内城 联系不足
9
二、概念生成
方法策略
·
外城内生
理念
混居社区,外城内生
10
三、设计策略
外城内生
尊重建筑肌理
开放滨水空间
糅合建筑风貌
功能适度混合
……
11
三、设计策略
尊重建筑肌理
城市的肌理是 城市文明的标志, 与人的休养生息有 机相伴,密不可分, 是一部活的城市历 史,印记着岁月的 沧海桑田。设计策 略选择尊重建筑肌 理
外城内生
开放滨水空间
从以人为本的 理念出发,城市滨水 开放空间应该成为 城市生活中最具吸 引力的场所之一, 因此将开放滨水空 间作为设计策略之 一。
13
三、设计策略
营造多种活动
营造多种活动, 健身、舞蹈、咖啡 等活动,面向各种 年龄段的群体,面 向各种爱好的群体。
外城内生
塑造生态水岸
力图塑造一个 通过生态水岸,水 空间提供不同的水 岸活动,丰富了河 道景观,,美 的生 态游憩河道以及景 观性和亲水性相结 合,塑造生态水岸。
43
三、设计策略
产业转型
体验旅游
空间节点
大油坊巷片区有 十三棵古树和一 口古井,这是传 统公共空间重要 的组织元素也是 历史风貌和地域 文化的特色载体。 在空间塑造中结 合基地中两栋现 状多层住宅形成 12*12的空间单 元模数,围合成 高地错落的围合 空间,中庭以保 留的古树古井作 为主题景观,创 造出独特的步行 和居住体验。
外城内生
16
四、方案生成
外城内生
局部透视 设计说明 鸟瞰图
17
四、方案生成
局部透视
外城内生
大报恩寺廊道 通过景观步行廊道打 通大报恩寺视觉走廊,形 成大报恩寺与内部河流、 大报恩寺与体验旅游片区 的公共走廊。
滨河商业街 沿河规划滨水商业街, 布置咖啡馆、餐饮等小型 商业娱乐设施,打造滨河 商业带。
高度控制
TOD开发模式,临近地铁站规划为高强度开发, 建筑高度最高,并逐渐向中华门方向降低高度。 同时,内河两侧建筑高度较低。
7
二、概念生成
外城内生
现状—内外隔离 混居生活,外城内生

8
二、概念生成
现状—内外隔离
·
外城内生
问题
QUESTION1 如何组织周边要素? ·
QUESTION2
鸟瞰图
外城内生
21
五、总结
优点:

外城内生
该方案逻辑生成:背景分析、概念生 成、设计策略、方案生成整个过程十 分的清晰明了。
缺点:
• 背景分析部分分析单一,只有简单的 区位分析,应该增加一些周围交通分 析等等。 • 每一步分析内容较单一,不是很全面。
22
案例二:南京老城南 区地区有机更新规划
发展定位与专题研究
外城内生 南京老城南区地区有机更新规划
1
Copy paste fonts. Choose the only option to retain text.
案例分析——外城内生
CONTE NTS
3
2
Copy paste fonts. Choose the only option to retain text.
有机更新规划
策略2 明城墙外秦淮魅力打造 以明城墙及外秦淮河为 纽带,打造城墙文化体 验,历史剧实景演出体 验, 5D灯光秀体验, 特色民居体验,历史场 景还原体验,创意文化 体验,传统商业体验。 策略2 历史环境人文体验 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区、 历史风貌区的渐进式改 造,打造特色民宿旅馆 体验,民俗文化体验, 园林体验,传统商业庙 会体验。
有机更新规划
解题思路

26
一、概念生成
STEP 2 技术路线
研究方式 问题导向结合需求导向南 京老城南地区作为南京历史积 淀最深厚的老城区,长期面临 保护与发展的两难困境,历史 发展的遗留问题诸多引发的社 会问题反映强烈,片区内矛盾 重重。如何解决现有矛盾,使 老城南地区在保留历史文脉同 时激发新的地区活力是规划研 究的重点。同时,结合.上位 规划与区域层面的发展需求分 析,深入发掘老城南地区的文 化价值,结合需求导向解决现 状问题,以探索城市有机更新 的发展策略。 发展定位
有机更新规划
三、设计策略
有机更新
街巷骨架
空间句法分析
通过空间句法分析,形成初步的动静分区意向。 街道层面特征分析
有机更新规划
南京老城: 历史成因造成的中心 区小尺度街区、多层 次的街巷网络穿插形 成的丰富层级结构、 面向城市的大型商业 空间与面向社区邻里 的小商业空间 上海老城厢、租界: 近代成片开发形成的 均质路网和小尺度街 区,但街区规模较南 京老城更大。相对较 为明晰的商业街与居 住性街道的分异。
案例分析——南京老城南区地区有机更新规划
案例对比
案例一:外城内生
混居社区,外城内生
逻辑生成
外城内生
现状内外隔离→混居生
概念生成
设计成果
局部透视
设计说明 鸟瞰图
活,外城内生
1
2
3
4
背景分析
基地区位 基地分析
设计策略
尊重建筑肌理 开放滨水空间
糅合建筑风貌

功能适度混合
4
一、背景分析
河岸岸线类型分析
河岸活动类型分析
河岸设施分布分析
32
二、背景分析
区位分析
区域层面
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 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
有机更新规划
城市层面
基地位于三个市级中心(新街口中心区、河西中心区、南部新中 心区)辐射范围中心。衔接老城与外城新城;南部紧邻两外绿楔。
33
二、背景分析
区位分析
片区层面
有机更新规划
历史文化、商贸旅游、佛教 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西部老 城区及中华门外地区。
34
三、设计策略
规划定位
有机更新规划
有机更新
系统分析
产业转型
空间整合
系统整合
35
三、设计策略
规划定位
功能定位 产业经济
有机更新规划
36
三、设计策略
规划定位
规划策略
有机更新规划
37
三、设计策略
有机更新
街巷骨架
街巷网络特征的横向比较
逻辑生成
有机更新规划
1
概念生成
题意解读 技术路线 思路归纳
2
背景分析
现状分析 区位分析.
3
设计策略
规划定位 有机更新 系统分析 产业转型 空间整合 系统整合
4
方案生成
系统分析 总平面 场景营造
24
一、概念生成
有机更新规划
题意解读 技术路线 思路归纳
25
一、概念生成
STEP 1 题意解读
关键词解读 研究切入点
14
三、设计策略
吸引多样人群
结合周边丰富 的旅游资源,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吸 引多样的人群。
外城内生
策划旅游路线
结合周边丰 富的旅游资源,大 力发展第三产业, 吸引多样的人群, 同时策划好旅游绿 线,促进第三产业 的发展。
15
三、设计策略
功能适度混合
原主民路线和 游客路线适度的混 合,促进相互之间 的交流,打造民宿, 农家乐等推进发展。
有机更新规划
内向空间改善
• • 前期公共空间 改造投入 鼓励自发半公 共空间塑造
街巷网络连接
• • •
街道环境改善 弥补城市割裂 街巷界面对话
空间身份塑造 • 外围肌理织补 • 居住空间更新 • 活动触媒点设 置
三、设计策略
产业转型
体验旅游
更新策略
策略1 秦淮河活力提升 结合西侧内秦淮河的 开发,打造 传统手工艺体验, 地方戏曲体验 文学书画体验, 特 色民居体验 庙会体验、传统科举 考试体验
18
四、方案生成
局部透视
外城内生
社区中心 作为步行廊道汇集的 重要节点。规划社区中心 作为地块核心节点,并结 合公共空间重要节点。
19
四、方案生成
设计说明
尊重基地原有空间肌理,以外秦淮河 及基地内部河流作为空间骨架,营造滨河 公共空间活动带,并通过三大绿色廊道串 联基地东西两侧的大报恩寺、城市楔形绿 地以及体验旅游区等重要资源,滨河带为 具有传统风貌的现代建筑,并逐渐向外演 变为现代建筑风貌,塑造居住、办公、娱 乐为一体的混合社区,相对于周边地块的 传统历史风貌,营造城市新门户形象。
高层肌理: 内部空间秩序:并联 式 建筑组合方式: 单体式、组团式
工业遗存肌理: 内部空间秩序:网络 均布式 建筑组合方式:群组 式
建筑密度: 30% 建筑高度:12-40m 容积率: 1.5-3.0 平均单体规模:15m* 30m
建筑密度: 20% 建筑高度:40-100m 容积率: 2-4 平均单体规模:25m* 25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