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基础与基本操作
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读数: (1)托盘天平的读数:小数点后保留 1 位。 (2)滴定管的读数:小数点后保留 2 位。 1 2 (3)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能少于容积的 ,也不能多于 。 3 3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烧杯、玻璃棒要洗 2~3 次,用烧杯往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时,一般加到距离刻度线 1~2 cm 处,再用胶头滴管定 容。 (5)用广泛 pH 试纸测溶液的 pH,读数为整数。 (6)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是最上端), 在量取液体的体积时, 液面不一定要在“0”刻度,但不能在“0”刻度以上;量杯、量筒、容量瓶没 有“0”刻度;温度计的“0”刻度在温度计的中下部。
)。
A.用水润湿的 pH 试纸测量某溶液的 pH B.用量筒量取 20 mL 0.500 0 mol· L 配制成 0.100 0 mol· L
-1 -1
H2SO4 溶液于烧杯中,加水 80 mL,
H2SO4 溶液
C.实验室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乙所示的装置除去 Cl2 中的少量 HCl
+
(4)焰色反应:检测金属或金属离子。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考向 立意
1.考查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安全等常识。
2.考查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例证 1】(2010· 重庆)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
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实验设计和化学常见仪器的识别能力,重点考查
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和装置的正确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用 碱式滴定管盛装,B 错;HCl 在 NaOH 溶液中极易溶解,容易造成溶液倒 吸,漏斗不应该浸入溶液中,C 错;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温度计应该插 入反应液中,D 错。 答案 A
易误点
保存化学试剂应注意的问题 1.固态试剂要盛在广口瓶中,液态试剂一般要盛在细口瓶中。 2.如 HNO3 等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常盛在棕色玻璃瓶不易透光的容器中。 常见的易发生光化学反应的物质: HNO3、氯水、溴水、 AgNO3、 AgCl、 AgBr、AgI。 3.NaOH 等碱性物质,Na2SiO3、Na2CO3 等强碱弱酸盐,这些试剂若盛在 玻璃瓶中时,瓶塞应用橡胶塞。 4.强酸、强氧化性试剂、有机溶剂,要盛在玻璃瓶抗腐蚀性的容器中,但 瓶塞不可用橡胶塞或软木塞。 5.可与空气中的成分作用或易挥发的物质应密封保存。如钠应保存在煤油 中。
2.考查气体制备的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并灵活应用。
)。
【例证 2】(江苏高考化学)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点拨
A 项集气瓶无出气管;B 项不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应将两个电
极对换位置;D 项应长管进,短管出。 答案 C
气体制备的基本步骤和尾气处理的常用方法: 实验操作顺序一般包括下列几部分:连接仪器 →查气密性→装药品→先通 气体排出装置中空气 →开始反应→防倒吸、防氧化措施→仪器拆卸等。对 环境有害的气体,在实验中必须对其尾气进行处理。选择尾气吸收方法的 依据是:使有害气体反应掉,同时不能再产生有害气体,主要方法有: ① 可燃性气体可采用“火封法”(即通过点燃使其燃烧掉, 如 CO、 CH4、 C2H4、 C2H2 等气体);②水溶性大的气体可采用“水封法”(即将该气体通入水中, 如 HCl、 NH3 等气体); ③酸性气体可采用“碱封法”(即用碱液吸收该气体, 如 SO2、Cl2 等气体);④H2S 气体可用 CuSO4 溶液吸收等。实际上,根据 需要,可将“空气”、“水”替换掉,可选择其他气体或液体进行收集。
不能用;D 项中甘油用不到;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示范 3】填写下列各题的空白: (1)下列试剂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AgNO3 存放在棕色瓶中 B.氢氟酸盛装在铅制容器中 C.用铝制容器装运浓硝酸 D.少量白磷保存在煤油中 E.溴水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F.金属 Li、Na、K 均可保存在煤油中 (2)如图所示 A、B、C、D 四种仪器: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入相 应的空格内:
疑难点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1.检查气密性的基本步骤 欲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而装置本身明显是非气密性的, 第一步要将其处理成一个密闭体系。如右图装置,可 先向试管中加水至没及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并在右导 管上连接一导管后插入水中(或用弹簧夹夹住);第二步, 想办法使密封系统内产生压强变化,并以一定现象表现出来。 2.检查气密性的答题规范 对简答题应注意答题规范,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可按如下文字进行答题: 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 出结论。
名师答疑
A 项中,Cl2 的入口错误;B 项中,导管插入液面以下易引起倒
吸;C 项中,温度计水银球应放置烧瓶支管口处,即 A、B、C 不可能达到 目的。 答案 D
辨析点
常见药品的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转移。 2.液体药品:少量的用胶头滴管吸取,大量时采用倾倒的方法,并要用玻 璃棒引流。取一定量的液体一般用量筒或滴定管量取。
pH 试纸测 pH 时,不能湿润 pH 试纸,B 项错;焰色反应实验中,铂丝应 用稀盐酸洗涤,C1· 重庆)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 的是( )。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解析 A 项中温度计用不到;B 项中醋酸铅是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
【示范 1】(重庆高考理综)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 液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定其 pH C.用 NaOH 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 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时俯视,导致读数偏小 解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A 项错;用
而除去 AgNO3 杂质,故 A 正确;B 项中 NaOH 能与 CO2 发生化学反应, 达不到除杂质的目的,故 B 不正确;C 项中可用浓硝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 应鉴别结构中有苯环的蛋白质,而浓硫酸无此性质,故 C 不正确;D 项中 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于萃取碘,故 D 不正确。 答案 A
【研习 4】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 目的的是( )。
(2)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应是左物右码,砝码和烧杯如果放颠倒,游码的 质量就应从砝码中减去,才得烧杯的质量。 答案 (1)D、 E、 F (2)③ ⑤ ④ ⑥ (3)砝码和烧杯的位置颠倒了 27.4
(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盛在了碱式滴定管中 气 过滤时没用玻璃棒引流
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考向 立意 1.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和实验装置及操作等知识。
气体的制备和物质的检验
【研习 3】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 Cu(NO3)2 溶液中的 AgNO3 杂质 B.用 NaOH 溶液除去 CO2 中混有的 HCl 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名师答疑 A 项中铜粉可与 AgNO3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Cu(NO3)2 和 Ag,从
(4)指出下面 3 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
A.滴定FeSO4溶液 B.合成氨并检验氨气的生成 C.过滤试剂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pH 试纸在使用前不能润湿,否则有可能引起测量误差,A 项错误;
-
配制 100 mL 0.100 0 mol· L 1 的硫酸溶液应该用容量瓶,且液体混合后体积 小于混合前两液体体积之和,B 项错误;收集气体的试管管口不能塞住,C 项错误;实验室制氯气时,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D 项 正确。 答案 D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
一 化学实验基础与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基础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题型主要为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实验安全常 识、试剂的存放和使用、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 试纸的使用、装置气密性检查以及沉淀、仪器的洗涤等。 物质的检验可以是选择题,也可融于推断、实验、简答题当中。这部分内 容以离子的检验、气体的制备和检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知识基础, 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组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三个特点: (1)选取适当的试剂及分离 方法,除去被提纯物中指定的杂质。 (2)确定除去被提纯物中指定含有的杂 质和加入所需试剂的先后顺序。 (3)将分离提纯与物质的制备、混合物成分 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形成综合实验题。
解析
(1)A 项,AgNO3 见光易分解,存放在棕色瓶中;B 项,氢氟酸能腐
蚀玻璃,可盛放在铅制容器中或保存在塑料瓶里,但铅制容器笨重,一般 只在制备 HF 时用;C 项,铝在常温下遇浓 HNO3 时会钝化,表面生成一层 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制容器可以装运浓硝酸;D 项,少量白磷应保存在水中,以隔绝空气,防止白磷与氧气反应而自燃;E 项,橡胶分子中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保存溴水的试剂 瓶应用玻璃塞;F 项,Li、Na、K 易与空气中的 O2、水蒸气反应,保存时 应隔绝空气,由于 Na、K 的密度均大于煤油的密度,故 Na、K 可保存在 煤油中,但由于 Li 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无法沉入煤油中,故 Li 不能 保存在煤油中,通常封在石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