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说课稿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说课稿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题是《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二框第二目的教学内容。

是哲学辩证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既是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方法论,也是本框题中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优化体现。

因此它是本课之前所学知识的延续,也是本课教学的重要落脚点。

本课题知识为学好辩证法的其他观点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它在本课书乃至整个辩证法部分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并且本课知识对于其他三本必修教材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挑战心理,且正处于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不断完善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层次性,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对于哲学而言,学生虽有前两个单元学习哲学知识的基础,但对哲学知识的领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设计过程中尽量体现层次性认知,切合学生实际,运用动画、视频、文字等,力求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自觉运用系统优化的理念来安排、调整生活和学习;锻炼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系统的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讨论归纳法。

学法:体验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归纳学习法。

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通过上述教法学法,创设学生积极主动探知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收获知识,习得方法、担当责任。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一是遵循新课程标准要求,贯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的新课程理念。

二是践行我校“三导四学五环八步”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科和本课题实际,通过“忆”、“思”、“悟”、“用”四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课堂参与中体验知识,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获得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一)导入新课
运用知识间的联系性,承上启下导入。

(二)授新
活动一:解读概念,体味知识
观看概念转化图,了解系统与要素的含义,以及系统与整体的区别。

活动二:思考分析,感悟知识
分析图片中存在问题,感悟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

活动三:活动探究,领会知识
播放视频,分析问题、探究解决办法。

(三)教学小结
教师引领学生概括本节课教学内容,完成板书。

(四)教学延伸——学以致用,融会知识
1、分析天津生态城的规划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
2、为本班校运动会4×100米接力赛选出参赛选手。

(五)作业
寻找在学习与生活中应用系统优化方法的事例,下节课交流分享。

第六步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以关键词导学的形式呈现,这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第七课 2.2

七、课程资源开发
本课题的探究,我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城市雾霾作为突破本课重难点知识的重要载体。

之所以开发和选择这一课程资源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其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之一。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在开发和遴选适切课题的课程资源上下功夫。

其次,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特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