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证据概述

审计证据概述

A.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证据在数量上的要求,而 适当性是对证据在质量上的要求。
B.注册会计师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不仅受到错 报风险的影响,还受到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
C.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审计证据的质量越低,就需要更多的审计证据
讨论1
试分析下列每组证据中哪项证据更为可靠,并简要 说明理由: 1.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与律师声明书 2.审计人员盘点存货的记录与客户自编的存货盘点表 3.电脑打印的应收账款与应收账款询证函的回函
重要性水平
4、判断重要性水平的一些参考数值: 净利润的5%~10% 资产总额的0.5%~1% 净资产的1% 营业收入的0.5%~1%
5、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 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 的重要性水平。(因为会计报表彼此关联)
举例: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
项目乙方案 现金
多的审计证据予以弥补 D.通过调高重要性水平,可以降低所需获取的审计
证据的数量
(二)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适当性
❖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 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的相 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
[ 2009年新制度]
在确定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下列表述中错 误的是( )
A.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 更可靠
B.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 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C.从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获取的审计证据 更可靠
D.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评价证据充分性应该考虑的因素
影响因素
与审计证据数量的关系
审计风险:一般情况下, 风险越高,所需证实的 证据数量就越大。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审计证 据是同向关系;检查风险是反 向关系;可接受检查风险与审 计证据是反向关系。
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 同向
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 反向
审计是否发现错弊
同向
审计证据的质量
❖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应与审计目标相关联。 ❖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要能如实反映经济活动
的客观事实。
(二)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适当性
相关性
➢审计人员只能利用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审计证据 来证明或否定被审计单位所认定的会计事项。
➢举例: 为证明存货是否存在:存货监盘
(二)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适当性
例题
审计人员在进行询问时,要即时笔录并要求被询问 人签字。这是表明审计证据的( B)
A、充分性
B、合法性
C、客观性
D、重要性
证实固定资产期末金额应取得结账日前后的证据
这是表明审计证据的( B)。
A、客观性
B、时间性
C、重要性
D、充分性
下列有关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的表述中,正确 的有(ABCD)
按证据表现形式分类 按证据来源分类 按取证方式分类 审计证据的其他分类
(一)按证据的表现形式分类
证据类型
概念要点
主要特征
实物证据 书面证据 口头证据
通过实际观察或清点所取 证明实物资产的存在 得的、用以确定实物资产 性,难以证明所有权、 是否确实存在的审计证据 计价和分类等
讨论2:
订货单、销售合同、销售发票都是与销货有关的审 计证据,三者的可靠性应如何比较?
订货单、销售发票分别属于由被审单位持有的外部 证据和在外部流转的内部证据,前者的可靠性强于 后者。销售合同是由双方共同签署的,同时具有内 部证据和外部证据的特征,在可靠性上应低于订货 单,高于销售发票。
三 、审计证据的种类
审计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
充分性
适当性
二特征是密切相关的,但不能认为是互为影 响,而只是“适当性”影响“充分性”。
审计取证过程中,一定要以“精”取胜,而 不
能以“多”取胜。且要注意成本效益原则。
(三)审计证据的其他特征
❖客观性 —— 客观事实的反映,不以人的意 志转移,它不同于判断推理。
❖合法性 —— 具有法律上效力 ❖时间性 —— 证据效力受时间限制 ❖重要性 —— 证据的有用性
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判断标准
❖ 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 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 ❖ 审计人员自行获取的证据或第三方证据比被审单
位提供的证据可靠 ❖ 内控较好的内部证据比内控较差的内部证据可靠 ❖ 证据越及时越可靠 ❖ 客观证据比主观证据可靠 ❖ 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证据能相互印证时,证据
更具有可靠性
报告金额 700
单位:万元
甲方案重要性 乙方案重要性
水平(1%)
水平
7
2
应收账款
2100
21
26
存货
4200
42
70
固定资产
7000
70
42
总计
14000
140
140
[ 2009年新制度] 在确定审计证据的数量时,下列表述中错 误的是( )
A.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B.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C.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可能无法通过获取更
★适当性(质量特征)
其他特征
相关性 可靠性
★客观性 ★时间性
★合法性 ★重要性
证据的双重效力
★证据力 ★证明力
(一)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数量特征) ➢又称为审计证据的足够性,是指审计证据
的数量足以使得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 ➢它是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
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第五节 审计证据
审计的步骤
准则
起点
编制计划
实施审计
取证
处理
决定
报告
底稿
依据
第五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及作用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 用各种方法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所取得的, 能够反映被审事项事实真相的各种证明文件 和资料。
二、审计证据的特征 (7个)
基本特征
★充分性(数量特征)
反向
抽样总体规模
同向
审计证据的类型和获取 外部证据为主,证据数量少些
途径
内部证据为主,证据数量多些
重要性水平
1. 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对重要性 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 量;
2. 重要性水平越低,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 3. 考虑因素: 4. 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5. 被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6. 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7. 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8. 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