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朝的法律制度课件

清朝的法律制度课件


(2008多)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 的? A.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 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B.明朝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 例 C.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 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 D.“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 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答案:ABCD
清朝的法律制度
——最后的帝国及其法制成就
一、清朝的建立及其统治特色
(一)清朝的建立
满族是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属女真族的一支。 满族发展壮大的过程,是极为迅速的: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6年,满人攻占沈阳、辽阳,基本控制关外;
1636年,皇太极在蒙古王公和满洲贝勒的拥戴下即皇帝位, 建立大清国; 1644年,清兵大举入关,迅速占领中原,扫荡明朝及李自成 残余势力,建立大清帝国。
史上最后一部综合性封建成文法典。从清初制定《大清
律集解附例》到《大清律例》最后完成,经历了近一个
世纪的探索过程。 4、《大清会典》 “五朝会典” 康雍乾嘉 光绪
5、清朝的“例”
(1)编入律典的条例 (2)各部、院则例 则例的制定主要从康熙朝开始,有《兵部督捕则 例》《理藩院则例》民族法规
清朝的民族区域立法,在数量上和内容上都达到了 中国古代民族立法的顶峰。采纳 “修其教不易其俗” 的原则,制定有《蒙古则例》 《西宁青海番夷成例》 《藏内善后章程》 《回律》等民族法规。
三、清律的主要发展变化
(一)刑法方面:进一步强化专制统治
1、反逆重罪扩大化
“上书奏事犯讳”等亦按反逆论,还禁止士人结盟、结拜。
(二)起诉制度 限制诉权,广泛使用调解息讼
宋朝时讼师出现胥吏、幕友干预司法
(三)清朝的会审制度 1.秋审与朝审
参与人:九卿、詹事、科道官 九卿:六部尚书 、大理寺卿、都察院使、通政使 结果: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
2.热审
(2006)18.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甲 “因戏而误杀旁人”,被判处绞监候。 依据清代的会审制度,对某甲戏杀案的 处理,适用下列哪一项程序? A.上报中央列入朝审复核定案 B.上报中央列入秋审复核定案 C.移送京师列入热审复核定案 D.上报中央列入三司会审复核定案
2、《大清律集解》
康熙朝,对《大清律集解附例》进行多次修订。 雍正朝,颁行第二部成文法典《大清律集解》,其律 文相当大部分成为大清律的定本。
3、《大清律例》
乾隆朝,制定清朝传世基本法典——《大清律例》 《大清律例》亦是分七篇,律文436条,附例1049条, 分30门,共47卷。 《大清律例》是以《大明律》为蓝本而制定的中国历
(二)清朝的统治特色
(1)清朝的建立,是对中国封建传统的全面继承。 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价值体系,与传统并无二 致。清朝的建立,是延续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生命。 (2)清朝的政治,大体上说优于明朝。 其一,统治更为严密,制度设计亦较合理。 其二,清朝前期的皇帝,较明朝的皇帝更努力、更 “勤政爱民”。 (3)民族问题更为突出。
习题
1. 《大清律例》的特点。 2.清朝的刑罚制度。 3. 清朝法律的主要特点。 4. 何为“胥吏”、“幕友”? 5. 简述清朝秋审和朝审的处理 6.审理审理满人皇族诉讼的机关是? 审理少数民族地区重大诉讼案件的机关是? 7. 试述中国古代中央司法机关的沿革。

(三)满汉之别:清朝赋予旗人的特权 政治上:任官制度与“官缺制”
满官缺、蒙古官缺、汉军官缺、汉官缺。

经济上:旗人的“皇粮”制度
清初的“圈地”对与旗地、旗产的保护。 司法上: 满洲贵族享受八议、罚俸、革职等优待; 普通旗人:军流徒免发遣;免刺字;减等;换刑; 审理满人纠纷的特殊机构(P269)

(3)“刺字”刑广泛适用 (4)死刑分立决和监侯 凌迟 枭首 戮尸 斩监候与绞监候
(二)行政立法方面:进一步强化管理和控制
1、进一步强化皇权体制
军机处的设立,密折制度。
2、加强职官管理
相比较而言,清朝是中国历史上行政立法最丰富、行 政制度最严密的一个朝代。
3、清朝官吏的“考满法”:京察与大计
“京察”是对在京百官政绩的考评, “大计”是对地 方官员的考核。
二、清朝立法概况
(一)“参汉酌金”与“详译明律,参以国制”的法制 指导思想 即是主张借鉴参考中原汉族、特别是明朝的法律文 化、法律制度,同时根据本民族的实际需要来建立自 己的体制。这使得清朝在秉承儒家正统法律思想的同
时,贯彻了“满汉畛域”的原则。
(二)主要立法成就
1、《大清律集解附例》
清朝第一部综合性法典《大清律集解附例》颁行于 顺治四年。 其篇目体例一准于《大明律集解附例》, 共分七篇、30门,律文459条。 特点:“大清律即大明律改名也”。
四、清朝司法制度
(一)清朝的“三法司”
(1)刑部 主审机关,职责包括: ①在皇帝之下行使审判权,具体审理京师百官犯罪、京畿地区 大小刑案;② 核定全国死刑判决,批结全国军、流案件,并负 责办理每年秋审和朝审大典;③ 作为主要的机构主持或参与国 家的立法,如作为主管机关主持律例的修订;④ 负责全国的司 法行政工作,如负责办理全国命盗重案、秋审案件等方面的司法 统计,指导全国狱政,负责本部官员考绩等。 (2)都察院 主掌监察与纠弹 “科道” 组织(P268) ,制定《台规》《都察院则例》监察 法规最完备的朝代。 (3)大理寺 复核重案、申理昭雪 “持天下之平者,部也; 执法纠正者,院也;办理冤枉者,寺也”
清律继承明律“重唐律之所重”的精神,对反逆重罪处罚更重。
2、继续沿用“奸党罪”条款 3、加重对强盗行为的处罚:江洋大盗条款 4、运用“文字狱”手段惩罚“思想异端”
“维民所止”案 “一把心肠论浊清”
5、刑罚制度(P256)
(1)笞刑、杖刑的变化
“打四折,以五为等差,除零数”
(2)迁徙、充军、发遣成法定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