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滚动练16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滚动练16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

滚动练16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婀娜.(nuó) 发酵.(xiào)任.弼时(rèn) 赧.然一笑(nǎn)B.啮.噬(niè) 闷.罐车(mèn)冼.星海(xiǎn) 流水淙.淙(cónɡ)C.扒.手(pá) 一撮.毛(cuō)解.晓东(xiè) 蒙.头转向(ménɡ)D.譬.方(bǐ) 打折.扣(zhé)单.田芳(shàn) 含辛茹.苦(rú)答案B[A项,“酵”应读jiào,“任”应读rén。

C项,“撮”应读zuǒ,“蒙”应读mēn ɡ。

D项,“譬”应读pì。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逛香山,则为消焦灼,蓄元气,更为避世。

躲开人声鼎沸的聒噪、高楼大厦的逼视,远离骨骼与骨骼的撞击、欲望与欲望的火并、粗口与粗口的对骂。

B.一路上我搜肠挂肚,详尽预报道听途说的各种缙云山美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避暑胜地、川东“小峨眉”、以植物多样性闻名遐迩。

C.数千年来,散文流派异彩纷呈,名篇佳作层见叠出。

闲暇时,手中端一盏清茶,面前摆一本散文,细啜清茶,细品奇文,实在是妙不可言。

D.放眼望去,四处是黄色的阳光,空间既广袤又岑寂。

太阳即将走完自己的路,但她明日依旧还会沿着那条亘古不变的途径周而复始。

答案B[B项,搜肠挂肚—搜肠刮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答案A[B项,细大不捐:指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与语境不合。

C项,热诚:形容词,意为热心而诚恳。

此处应为“热忱”。

D项,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与语境不合。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过去10年间,我国汽车产量以平均23.5%的幅度每年高速增长,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价格也变得更加合理。

B.广东是人口流入大省,目前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所以异地高考方案在实施初期难以做到一步到位。

C.许多制度本意是好的,但如果缺乏一个严密的监管体系,尽管这个制度有多么好的初衷,都有可能在执行中出现腐败问题。

D.“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余荫山房以布局精细著称,是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为表达对先祖的感恩,取“余荫”作为园名。

答案B[ A项,语序不当,“每年”应在“23.5%的幅度”之前。

C项,搭配不当,“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后面不能接一个不确指的词语“多么”,应将“尽管”改为“不管”。

D项,成分残缺,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余荫山房”,但它不能充当“取名”的主语,应在“为表达对先祖的感恩”或“取‘余荫’作为园名”前加上相应的主语。

] 5.根据所提供语段的意思,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一句话,要求能解释“真正的享受”,不超过30字。

怎样才算真正享受人生呢?对此就不免见仁见智了。

依我看,我们时代的迷误之一是把消费当做享受,而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并不想介入高消费能否促进繁荣的争论,因为那是经济学家的事,和人生哲学无关;我也无意反对汽车、别墅、高档家具、四星级饭店、KTV包房等等,只想指出这一切仅属于消费范畴,而奢华的消费并非享受的必要条件,更非充分条件。

当然,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有时两者会发生重合。

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

走马看花式地游览景点只是旅游消费,陶然于山水之间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只是文化消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

要言之,真正的享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整体把握文段内容,仔细分析文段中“只是”“才是”等语句表达的信息。

写出“心灵参与”,表达连贯得体即可;写出金钱(物质)、审美或启迪心智三方面中的两点,表达连贯得体即可。

答案有心灵参与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

或:与金钱(物质)不成正比,而与审美、启迪心智等心灵活动有关的。

(1)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可哪种教育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2)两题需要将表格中的内容横向比较,纵向概括,从中、美两国家长教育孩子的不同点的角度作答。

(3)应从不同的教育方式所起的作用这一角度表述理由。

答案(1)从小就参与家务劳动。

(或:从小就养成做家务的习惯)(意思对即可)(2)更重视学业和各种艺术培训。

(意思对即可)(3)(示例)认可美国的教育方式。

因为美国的教育方式更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和责任心。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7.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做到情景交融。

7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结合诗题“边词”解读诗句的含意,准确表达出诗句描摹的情景中所蕴涵的情感,方可做到情景交融;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示例)荒寒的边地,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色彩却仍然未见;而此时的长安早已春意阑珊。

边地的春天来得好迟呀,不由得引起守边将士对长安的深深怀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走笔“秦坑儒谷”从维熙①古长安今西安,历史上曾是13个帝王的都城。

其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在全国都市中可谓无与伦比。

因而任何一个光临这座古都的游客,都会陷于中国古老文化辉煌的包围之中。

②1979年我初次到秦川之地,急于去看看秦代千名儒生的殉难之地,然无踪可循。

我却没有过度失望,因为我认知我们民族在某些方面的劣根性。

这次再访秦川大地时,友人的提议燃起了我的寻梦欲求,我立刻随他奔往两千多年前葬埋众多儒生的历史遗址。

③汽车下了公路,拐上了乡间土路,身后是古城西安,迎面是绵长的骊山山脉,两旁的村野除了绿色之外,就是清一色的土黄:黄色的村落,黄色的围墙,黄色的土屋。

在绿与黄的上空,有一丛丛的银色光斑,那是秦川大地上满山遍野的泡桐树,在暮春时日绽放出来的白色花朵。

我想,我没有带来一束悼念亡者的花,权且把这些天地间的白花,当成我祭奠蒙难冤魂的硕大花环吧!④汽车拐进一个叫洪庆堡的村庄,我们步行走到了村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麦田边缘上竖着的一块黑碑,由于碑身上遮满黄尘,我俯身于石碑前仔细看了一会儿,才看出碑身上的刻字:“坑儒遗址”。

跟着友人沿麦田间的一条田埂小路,继续向东行百余米,另一块高大黑色石碑耸立于麦田中间,上刻“秦坑儒谷”四个大字。

⑤此时已是黄昏时分,斜阳把一抹橘黄色的光亮涂染在石碑上。

我走到高大挺拔的石碑之前,久久地凝视着它,似想从它的肖像中,让时光倒流回归到远古;但是任凭我怎么臆想,只有眼前那只形若乌龟驮着石碑的赑屃(bì_xì)。

在传说中赑屃是龙的儿子之一,头似被什么利器砸断了,因而它只能用残缺不全的身子,驮着那高大沉重的石碑了。

⑥碑身后面,树碑人留下长长碑文,碑文上如是描述焚书坑儒谷的悲楚:传云,诸生阴魂不散,天阴雨湿,鬼声凄厉。

村人称之为鬼沟。

我就此询问麦田中的一位老农,他说他没有听到过鬼哭狼嚎,说这是后人为众多书生冤屈之死,“吃柳条拉柳筐——满肚子瞎编”出来的鬼怪故事。

但他后来的一番话,则让我吃了一惊:“这儿虽然没有闹过鬼,但对后世影响可大着哩!村里的大人不让孩子上学,说是学问多了,会变成这儿的鬼。

”这位老人,还将其说延伸到了今昔:“前些年中国不是也发生过啥‘文革’,挨整的就是一些学问篓子,俺这儿八百里秦川,死的也多是有知识的人!”笔者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个农村老汉,会对我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

面对鬼谷周围的山,面对鬼谷上空的云,面对“秦坑儒谷”的高大石碑,我失语地站在那儿。

⑦临走前,我向老农表示了真挚的谢意之后,匆匆用数码相机,录下“秦坑儒谷”石碑上的碑文,并百感交集地向石碑弯腰鞠了一个大躬。

这既是我对远古含冤而死的儒生们的心祭,又是表达我对立碑人的诚挚敬意。

⑧在归途上,我想得很多很多。

据碑文叙述,此碑立于1994年,由陕西省教育学院图书馆馆长撰文,富年县石刻艺术馆完成了此碑的刻字。

我虽无法得知其全部运作是属于政府行为抑或是民间行为,但从中可以看出的是,国人在张扬可贵的人文良心。

也许考古工作者的双眼,只是盯紧皇陵皇室的开掘,因而秦“焚书坑儒”谷,一度成了被遗忘了的历史角落;但在今天,有良知的文化人把它摆到了中国历史的图案之中,供后人反思其味。

笔者认知,开掘皇陵皇室中的金银文物,因为这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固然也很重要,但帝王留下的罪恶,也不容淡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