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学习目标1.理解“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重点)2.掌握“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难点)3.体会与感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重点)作者名片阿来,男,藏族,四川省马尔康县人,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主要作品: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背景链接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
略有改动。
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
”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字词学习驿道()草甸()矗立()闸口()徘徊()翡翠()掺入()砚池()蘸到()渠水()擦拭()硕大()咕咚()老柏树()Yìdiàn chùzhápái huái fěi chān yàn zhàn qúcā shìshuòɡū dōnɡ bǎi 多音字词语解释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驿道:我国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矗立:高耸地立着。
闸口:闸门处的水流通道。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翡翠:一种玉石,一般是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也有红色、紫色或无色的,有玻璃光泽,可做装饰品。
硕大:高大,肥大,巨大。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整体感知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写一滴水的漫长旅行。
第三部分(16):写一滴水奔流到金沙江边,汇入了江海。
课文解读一、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那几个过程?雪冰水雪——冰——水的蜕变历程说明了什么?一滴水的来之不易。
它带着美好的夙愿,经历着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为即将开始的长途旅行积蓄能量。
二、读课文3-15自然段,说一说一滴水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来到丽江坝奔流走过草甸、落水洞来到丽江古城在四方街漫游三、一滴水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1.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2.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
4.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历史渊源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名声传播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写出了对四方街的向往读一读,想一想,一滴水去四方街的路是一帆风顺的吗?请找出相关句子。
跌入落水洞,陷入沉睡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
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作落水洞。
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
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
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路途坎坷,困难重重四、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前看到了哪些景象?1.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
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2.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3.看见了花与树。
4.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
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对比写出了四方街的变化。
五、“在这里,我有些犹豫。
”它为什么会犹豫呢?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
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
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趣味十足。
表现了对四方街的喜爱,让它无法选择。
六、一滴水在四方街经过了哪些地方?读课文,找找看。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七、一滴水离开中河后又看见了什么?请简要概括一下。
1.院子里,兰花在盛开。
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浇花民俗图——平和、悠然]2.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休闲民俗图——恬静、和谐]3.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
[动作描写,写出了木府建筑的奇特与非凡,令众游客如痴如醉。
]4.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
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宾主交流民俗图——热情、融洽。
]思考: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古镇。
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四方街“名扬世界”,它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形状像印玺,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和地域特色。
八、“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这样的结尾,体现了一滴水怎样的情怀?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考察了“土”味浓郁的建筑,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美感袭身,皆满足矣。
融入更加广阔的江海,开始一滴水热情、奔放的新生活。
深入探究1.作者将自己比作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这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这样子写有什么样的好处?(1)将自己比作水,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艺术魅力。
(2)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作者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2.文章第14段的描写极其细腻,从多角度来品味这一段文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作者从视觉的角度来描绘丽江古城的繁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丽江人民的闲适与怡然自乐;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夜晚水的冰凉。
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3.文中描写了丽江的优美景色和悠闲的人民生活,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有人说丽江成为了一个变了味的商业城,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点的,谈一谈你的看法?结构梳理主旨概括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游过丽江的一段旅程,展现了丽江的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闲的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向往与热爱。
艺术特色1.语言简洁生动,艺术魅力浓郁。
文章语言简洁优美,作者以自己喻水,是文章一大亮点,丰富了整个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构严谨,构思新颖。
作者全方位的展示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以行踪为线索,讲述了浏览丽江古城的全过程,以第一人称展示,使感受客观真实,构思新颖独特。
3.角度多样,视角独特。
从各种角度来描写丽江的优美繁华的景色,悠闲恬淡的生活,视角独特,笔法新颖有魅力,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展现了丽江古城的美。
拓展迁移四方街四方街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品交易场所。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展现着汉、藏、白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生动景观和多元文化形态。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在此后的10余年间,丽江古城“用保护世界遗产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类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共同难题探索出了全新的路子和经验。
然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造成丽江原住居民大量外迁、传统民族文化遭受冲击、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改变,“过度开发”、“太过商业化”的质疑也不绝于耳。
盛名之下的丽江古城在保护与利用间艰难地、小心翼翼地寻求着平衡。
课后作业1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丽江,有关四方街的信息。
2一个你喜欢的地方,模仿课文写一篇文章。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
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
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