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一解析
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D)
A、甲→乙→丁→丙→甲 B、丁→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甲→丙→丁→乙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造成的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
阳思考:1、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个波段? 可见光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 为哪几种形式? 吸收、散射、反射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地
思考:1、从臭氧、
二氧化碳和水汽的
波长较短的蓝色、 紫色光最容易被小 的空气分子散射。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具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3、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水汽、云(最显著)和浮尘
特点: 无选择性
思考:为什么白天 多云,温度不会太 高?
厚厚的云层阻挡了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所以气温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结:
运
力动
环
的 最
流
简 单
形
式
)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冷
热
冷
B
A
C
记住:
①同一地点,一般海拔越 高 气压越 低 。
②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 高 压区流向 低压区。 ③近地面“冷高压对应 热低压”;高空则相反。 ④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 高压区,反之是低压区。
3
等压面
1
2
4
2000米
A 受热
B 冷却
地面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1、3、4、2
保温效应
直接
太阳辐射 热源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
宇 宙 空
直接 间
地面辐射
热源
跟踪训练: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 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水汽、云含量少,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多,所以多霜冻。
2、为什么点火放烟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 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 空气中的尘埃,增 强大气逆辐射,减 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 起到保温作用,所 以可防御霜冻。
吸收作用,可知大
气吸收具有什么特 性?(选择特性)
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2、为什么大气直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能量是很少的?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 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收得很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少,大部分 可见
红外线
光能够透过大气
面
到达地面)
2、散射作用:
思考:为什么晴朗的 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作用 参与作用的 被削弱的光线 作用特点 形式 大气成分
吸收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 碳(对流层)
紫外线 红外线
反射
云层、尘埃
散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太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3、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 多,白天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小,气温高; 夜晚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弱 (特别是大气逆 辐射弱),气温 低。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因: 1、纬度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 气削弱少——地面获热多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地面获热 少
L1
L2
A
B
地球
2、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出不同 几种下垫面的反射率比较: 新雪>冰>沙土>浅色土>草地>耕地
3、其它因素:以气象因素影响最大。
1)空气密度大小 空气越稀薄,大气削弱的越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海拔高度)
2)空气洁净程度 空气越洁净,云和尘埃越少,
1010 (hPa) 1020 1030
B
A
C
如果地面受热不均,气等压线又会有怎样的改变?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最简单的大气运动方式)
冷
热
冷
B
A
C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B
A
C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
大
热气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大
大
散射、反射 气
气
辐吸
射收
射向地面
大气上界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地面辐射
(1)概念: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 射后升温,同时又对外(主要是向大气 层)释放的长波辐射能量。
(2)作用: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 增温的直接热量来源。
2、大气辐射
(1)概念: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同时也 向外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 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 起到保温作用。
(2)影响因素:大气中含有水汽、二氧化碳越多, 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大气辐射越强。
(3)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也为长波辐射。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A、B哪受热,哪冷却?
注意:
➢ 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 近地面低气压
近地面高气压
上升气流 下沉气流
阴雨天气 晴燥天气
➢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不同高度一定是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巩固练习
高度(km)
读下图,判断正确的是:( C)
5 4
A.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3 2
其反射作用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
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
运动所产生的压力。
通常用所测高度以上单位截面 积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表示。
B >A 近地面气压必大于高空。
大气上界
h
A
H
B
地面
等压线:在同一平面上,由 气压值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等压面:在空间内由气压值相同 的线连成的面。
第三节 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垂直分布
高 层 大 气
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
无线短波电通 讯有重要作用
平 流 层
对流层
平流层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大气比较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风霜雨雪等天气现象 发生在对流层。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思考: 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
为100%,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球 表面的太阳辐射却只有47%,这是 什么原因造成的?
. ...⑵⑶
⑴⑷
500
等压面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1
(百帕)
甲乙
D.图中4点气压:⑴<⑵<⑶<⑷
拓展练习
右图为对流层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 压值的大小比较由大到小排列
c 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2、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