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科研互动药学综合实验探讨

教学科研互动药学综合实验探讨

教学科研互动药学综合实验探讨药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且对实践有较高要求的学科。

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和药理学是药学的四大主干学科,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也是药学的必修课程,学科间实验相对独立,少有交叉与联系。

药学综合实验又名串联性实验,是以实验构思与设计为针,以各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将各学科按实验递进关系有序串联起来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

药学综合实验不是药学各学科实验(包括各学科综合实验)的简单汇总和综合。

药学综合实验注重学科间的有序与有效关联,这也是药学综合实验的内涵。

一药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教学是药学理论教学的发展、应用与再创新,是实现师生教学互动与知识交流的平台,更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关键教学环节。

然而,目前一些医药院校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科间的课程衔接不够连贯
相同或不同院(系)的实验课程设置较少考虑不同学科间的有序衔接,甚至存在实验重复设置的问题,如有机化学开设乙酰水杨酸的合成,药物化学开设阿司匹林的合成;在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中开设了相同或相近的滴定分析实验等情况。

对于不同学科间实验的递进关系考虑得更少,如无机化学(基础课)-分析化学(专业基础课)-药物分析(专业课)3个学科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有知识上的递进关系,甚至可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验把这3个学科衔接上,但实际情况
是一般都根据本学科的实验室、实验仪器来安排实验教学任务,较少考虑与其他学科的递进或衔接关系,使得基础课教学中缺乏专业应用的实例,而专业课教学中又往往缺少基础课相关理论的过渡与指导,不利于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与提高。

(二)实验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合理
目前,就某一学科而言,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能够反映学科前沿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实验内容未及时更新与完善,以章节内容或单一定性、定量或制备等方法为基础的实验多,缺少章节间融合或学科间整合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上多延续着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师讲生听,学生照方抓药,教学与科研难以形成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待充分调动。

(三)校企实验与实践有待接轨当前,校企科研上的合作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但在一些医药院校的药学教学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校企在教学上的结合不够紧密,实验教学观念有待与时俱进,特别是如何实现与当前企业的需求进行有效接轨。

二是实验教材未能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三是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验。

二开设药学综合实验的必要性及其实施
(一)开设药学综合实验的必要性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药学创新型、服务型人才,是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药学教育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必将为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加强药学学生的药学服务意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药学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是药学教
育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加强药学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是实现药学为健康服务这项使命的内在要求。

药学是一门以化学为基础,同时又与医学、生物学甚至工科等交叉结合的学科,实践性很强。

因此,药学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整个药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最直观的反应。

为此,以创新、服务和责任意识为导向,融合教学科研互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开展药学综合实验,不但能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和提升他们在同类院校学生中的竞争。

在教学改革的尝试中,学生通过药学综合实验设计,如通过中药的提取或化学药品的合成获得原料药并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利用原料药进行制剂的制备并进行质量控制,也可进一步进行相应的药效评价。

由此,学生学到的是一整套全面系统的药物研发知识,可增强产品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服务和责任意识,扩大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从参加综合实验中获得的操作技能以及对各种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超过以往只做单一学科实验。

因此,通过加强实验教学的整体设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启蒙学生创新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思考、善于思考,为学生的工作、深入学习等提供一个阶梯。

(二)药学综合实验的实施
1注重学科间的有序衔接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收载药材、饮片,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剂,可将药学综合实验设计成7种基本实验并在实验中实现学科间的有序衔接,即药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