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卉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花卉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建设名称:花卉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三、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四、项目参加建设单位:五、项目建设时间: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六、项目建设依据依据中央1 号文件关于加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沼气建设的相关精神,《农村沼气建设国债管理办法》(试行)、《贵阳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筑府通[2000]52 号)以及《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的要求,根据《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将农村沼气大力普及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的精神和市委王晓东书记在七届十四次全会上提出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建设,实现贵阳市跨越式发展,三年完成农村“四改一气”建设任务的要求,根据编制的《贵阳市2006-2008 年“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项目规划》,加快我市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根据市发改委《关于贵阳市建设“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项目立项的批复》(筑发改农经字[2005]693 号),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

七、项目方案编制原则1、在《贵阳市2003-2010 年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多能互补的农村新型能源进行综合建设,配套相关项目协调实施,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建设。

2、注重项目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3、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结合多项目综合配套建设,高标准建设项目。

八、项目方案编制目的1、在项目立项方案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必要性及技术经济的研究、论证。

2、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为项目涉及提供依据。

3、为项目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充分依据。

4、完善基本建设程序,为项目决策、资金筹措提供科学合理依据。

九、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一)“四改一气”建设规模三年新建“四改一气” 184910套,其中:2006 年新建“四改一气”70000套,2007年新建“四改一气” 65000 套,2008年新建“四改一气” 49910 套。

(二)配套建设内容1、“三沼”综合利用:每年推广“三沼”综合利用25 万亩(次),三年共计推广75 万亩(次)。

2、示范点建设:参照《贵阳市“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示范点建设标准》,每年完成生态能源示范点3 个,三年共建成9 个3、后续服务网点及配套设施建设:每年建村级后续服务网点100 个,三年共计300 个。

到2008 年底,全市后续服务网点达400 个,其中县级10 个,乡级78 个,村级312 个。

4、技术培训工作:新增培训技工1000 名,使技工人数达到2300 人。

(三)建设布局以开阳县、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为主,重点是以烧柴、烧煤为主的农村地区、贵阳市生活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地区、畜牧业养殖小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生态经济示范村。

十、项目投资概算项目三年共计投入建设总资金6.21292 亿元。

其中省级投入4800 万元、市级财政投入7500 万元,县级配套投入1.03053 亿元,国开行贷款1.675 亿元,农户自筹2.27739 亿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分析一、项目建设背景“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在“十五” 、“十一五”期间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工程。

项目从2000 年开始建设, 六年来,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上下齐抓共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名符其实的“惠民工程” 、“民心工程”。

是我市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和重点项目,获得了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建设热情,因此,市委王晓东书记在七届十四次全会上提出了关于三年完成农村“四改一气”建设任务的要求,项目是为民办的实事工程,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意义目前,贵阳市农村用能较为单一,农村主要生活能源(燃料)形式仍然以柴、煤为主,部分地区(例如城郊地区)的农户使用上了液化气、煤气、电等生活能源,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农村以柴煤为主要生活用能的约34 万户,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和煤炭资源;农户长期以来大量采集柴草作燃料,致使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加之对耕地资源掠夺式利用,导致地力逐渐衰退,农作物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日趋严重,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品质差,减缓了农民收入增长速度。

目前国家对小煤窑实行关井压产政策,主要靠小煤窑供应的农村能源消费,必须寻求新的路子。

“四改一气”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有力地补充了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及小煤窑关井压产后用能的不足,使农民用上了高效、清洁的能源。

同时结合沼气综合利用,农户户均增收节支800 元左右(农经部门统计结果),经济效益明显,受到农户的普遍欢迎。

增强了农户的环保意识,有效地遏制了对森林植被的砍伐,取得了良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展前景广阔,群众基础好,积极性高,三大效益收效快,宜加大推广力度。

第三章项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要求,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以发展“畜、草、果(药)、沼、水、路(多位一体)”农村循环经济建设为模式,充分发挥沼气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纽带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在农村的普及,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项目建设总体目标项目通过三年的建设,2006-2008 年建设目标为“四改一气” 184910 套,到2008 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四改一气” 273602 套,覆盖全市总农户的57.97%,受益农民约100 万人。

届时我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全面带动养殖业及种植业发展,使我市农业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章项目建设原则、坚持以农户要自愿、市场为导向、经济打基础的原则;二、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原则;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四、坚持政府引导、区县匹配、企业参与、农户部分出资的原则;五、坚持花卉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种植水平,达到最高效益、服务“三农”的原则。

七、坚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促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一、“四改一气”建设规模三年新建“四改一气” 184910套,其中:2006 年新建“四改一气”70000套,2007年新建“四改一气” 65000 套,2008年新建“四改一气” 49910 套。

二、配套建设内容1、“三沼”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打造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沼肥综合利用是循环经济模式中的作物生产系统。

是将上一级生产废弃物再利用作为下级生产原料,形成无害化循环。

每年推广“三沼”综合利用25 万亩(次),三年共计推广75 万亩(次)。

2、示范点建设:参照《贵阳市“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示范点建设标准》,突出示范点的带动作用,设立以村或村民组为单位的项目精品示范点,配套相关项目,高标准组织建设,提高示范点上的整体建设水平,达到以点促面的目的,每年完成生态能源示范点3 个,三年共建成9 个。

3、后续服务网点及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指挥得当、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后续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基层农技中心工作人员的维护积极性和具体负责维护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供维护有偿服务,使后续管理维护走市场化以气养气、以气养技的持续发展道路。

每年建村级后续服务网点100 个,三年共计300 个。

到2008 年底,全市后续服务网点达400 个,其中县级10 个,乡级78 个,村级312个4、技术培训工作:按照《贵阳市农村能源技术队伍培训管理办法》对施工人员实行统一培训,采取室内培训与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省、市重点推广的池型进行建池、维护等知识、技能的培训。

为保证项目完成,需新增培训技工1000 名,使技工人数达到2300 人。

5、进户路改造:为了更好地贯彻“整村推进”原则,配合村寨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村寨道路状况,配套沼气池建设进行进户路改造。

每年进户路改造300 公里,三年900 公里。

三、项目建设地点以开阳县、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为主,重点是以烧柴、烧煤为主的农村地区、贵阳市生活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地区、畜牧业养殖小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生态经济示范村。

表一2006-2008 年“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计划任务表单位:户、套、%第六章项目建设资金估算与筹措一、资金构成:资金主要来源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省级财政投入、二是市级财政投入、三是县级财政投入、四是银行贷款、五是农民自筹。

二、资金概算:项目三年共计投入建设总资金6.21292 亿元。

其中省级投入4800 万元、市级财政投入7500 万元,县级配套投入1.03053 亿元,国开行贷款1.675 亿元,农户自筹2.27739 亿元。

2006年新建“四改一气” 7万套,投入总建设资金2.35445 亿元。

省级投入1600 万元、市级财政投入2500 万元, 县级财政匹配投入4071.15 万元,国开行贷款7000 万元。

农民自筹8373.35 万元。

2007年新建“四改一气” 6.5 万套,投入总建设资金2.17 亿元。

省级投入1600 万元、市级财政投入2500 万元、县级财政匹配投入3688.2 万元,银行贷款6250 万元。

农民自筹7661.8 万元。

2008 年新建“四改一气” 4.991 万套,投入总建设资金1.68847 亿元,省级财政投入160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2500 万元、县级财政匹配投入2545.95 万元,银行贷款3500 万元。

农民自筹6738.75 万元。

第七章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一、资金补助标准:“四改一气”建设共需投入3200元/套,其中:市级以上财政补助标准为1500元/套(沼气池700元/ 口,改圈400元/间,改厕200元/座,改灶200元/ 个)。

市级补助标准为10000元/公里。

二、资金使用计划(一)2006 年度投入资金2.35445亿元,其中“三改一气” 2.24亿元,进户路改造600万元,后续服务体系及技术培训200万元,示范点建设344.5万元。

(二)2007 年度投入资金2.17亿元,其中“三改一气” 2.08亿元,进户路改造600万元,后续服务体系及技术培训200万元,示范点建设100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