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通量调查
t:c测试车顺待测定车流方向行驶时的行驶时间,min。
二、浮动车法
(2)平均行程时间 tc
tc
tc
Yc qc
(min)
tc :测定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
(3)平均车速 vc
vc
l tc
60(km / h)
lvc
:测定路段的平均车速(单向),km/h :观测路段长度,km。
二、浮动车法
3 .记录格式及实例
道路管检测器 电接触检测器 光电检测器 雷达检测器 磁性检测器
三、机械计数法
电磁感应线圈检测器主要有通过型和存在型两大类, 都是由环型线圈和检测器两部分组成。 基本原理就是由具有一定电感的环型线圈及电容器组成谐 振电路,当有车辆通过/驻留环型线圈电磁场范围时,环型 线圈磁通量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振荡电压频移,通过对振 荡电压信号频移量的分析,确定车辆通过/存在状态 。
般从上午7点到傍晚19点区间进行
高峰小时观测 用于了解早晚高峰小时交通量变化状况。一般在
上下午高峰时间范围内作1—3h的连续观测
三、交通量调查实施
将上述时间范围内的调查结果,换算为 每小时的交通量。记录时至少每隔 15min做一次记录,最好每5min记录一 次。
三、交通量调查实施
4.观测用记录表格的设计
四、录像法
优缺点:
优点是现场人员较少,资料可长期反复应 用,也比较直观。
缺点是费用比较高,整理资料花费人工多。 因此,一般目前多用于研究工作的调查中。
四、录像法
五、GPS法
方法:GPS可提供实时的三维坐标的位 置、速度等空间信息和高精度的时间信 息,可将GPS与城市管理结合再仪器, 实现交通状况的实时检测。
三、机械计数法
由车辆检测器(传感器)和计数器两部分组成 1.使携式机械计数装置
初级计数器 专门型初级计数器 局级计数器
常用的累计记录器
圆型记录卡式记录器 穿孔纸带记录器
三、机械计数法
2.永久性机械计数装置
感应线圈检测器 超声波检测器 红外线检测器 电容式检测器 其它类型检测器。
白天12h); 白天16h交通量(6点至22点)(辆/
白天16h); 周、月、年交通量(辆/周,辆/
月,辆/年)等。
(三)按交通量特性分
1.平均交通量
2.最高小时交通量
平均日交通量(ADT) 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
周平均日交通量 (WADT):
月平均日交通量 (MADT):
年平均月交通量 (AAMT):
内容,交通量计数单位和精度等
二换算、目车的:辆为换求得算统和一数指标量,统使交计通量具有
可比性
换算方法:车头时距 ,车身面积与速度之比
K hti htj
k Bi / vi Bj /vj
三、公路交通量调查方法
1.间隙式观测
(1)观测点的设置。为了确切地掌握交通量的变化(时
间、空间分布)规律,在保证取得准确数据并能代表 所表示的路段的基础上,
处理模型
环形线圈
数
检 测 器
DSP ASIC 芯片
TTL电平 据
RS232
输
出
RS485
接
抓拍系统 前端管理系统
口
流程控制
三、机械计数法
电磁感应线圈可检 测数据类型:流量、 流速、排队长度、 道路占有率、饱和 度、车型等。
三、机械计数法
四、录像法
方法:
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连续图象给出定时间间隔 的或实际上连续的交通流详细资料。在工作时 要求专门设备,并升高到工作位置(或合适的建 筑物),以便能观测到所需的范围。 将摄制到 的录象(影片或相片),重新放映成显示出来, 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以人工来统计交通量。
六、交通量调查的实施
调查注意因素:
避免在影响交通流的不利天气做调查; 要考虑交通管制对交通量的影响; 考虑季节因素及其他一些因素,这些情况都会
使交通量无规律地增加或减少,形成不正常的 交通情况; 其他不正常情况往往出现在道路或桥梁本身进 行施工修理、埋管等作业时,以及相邻道路或 桥梁施工禁行或增加了新的道路和桥梁时。
4.人工计数法的优缺点
优点:组织工作简单,调配人员和变动地点灵 活,适用于任何地点、任何情况的交道量调查, 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资料整理也 很方便。
缺点: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强 度大。对工作人员要事先进行业务培训,在现 场要进行预演调查和巡回指导、检查。另外, 如需作长期连续的交通量调查,需要较多费用。
高峰小时交通量
(PHT或VPH):
年最高小时交通量 (MAHV):
第30位年最大小时交通 量(30HV):
道路方向分布系数(Kd): 第30位交通量系数(K30): 月交通量变化系数(M或KM): 周日交通量变化系数(D或Kw): 白天16小时交通量系数(K16): 白天12小时交通量系数(K12): 高峰小时流量比:
第三节 交通量调查方法
交通量调查实施的程序,一般包括: 接受交通量调查任务,明确调查目的,确定应
提交的成果内容; 拟定交通量调查方案设计; 确定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调查内容、日期、时间、方法及所
需仪具等与实施交通量调查有关的细节; 组织人力,开展交通量调查; 汇总、整理资料; 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二、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相关术语 ( ) 因为交通工程学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在本课学习中仅作为复习
(一)按交通性质分
机动车交通量 非机动车交通量 混合交通量
行人交通量
(二)按计时单位分
秒交通量(又称秒率)(辆/S); 1min、5min、15min交通量(辆/
min,辆/5min,辆/15min); 信号周期交通量(辆/周期); 白天12h交通量(7点至19点)(辆/
3 .观测内容
分类车辆交通量。 车辆在某一行驶方向、某一车道(内侧或外侧,快车
道或慢车道)上的交通量,以及双向总交通量。 交叉口各人口引道上的交通量及每一入口引道各流
向(左转、直行和右转)交通量,各出口引逆交通量和 交叉口总交通量 非机动车(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畜力车、架子车等) 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 车辆排队长度及车辆的时间和空间占有率等。 车辆所属车主、部门或系统。 司机和骑车人对交通管理和控制的遵守情况。
二、浮动车法
(1)先计算向东行情况:
q东
X 东 Y东 l西 l东
36.2 0,67 2.55 2.56
7.22(辆/ min)
433(辆 / h)
l
东=t东-
Y东 q东
=2.56
0.67 7.22
2.47(min)
v东 l 60= 1.8 60 43.7(km / h)
t东
2.47
第二章 交通量调查
第一节 概 述
一、交通量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掌握交通量的时间分布规律,探求各种与交通量有关的 系数
2.了解交通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3.为制订交通规划掌握必要的交通量数据。 4.为交通设施的修建和收建提供数据资料 5.交通控制的实施 6.交通管理工作 7.为设置行人交通设施提供参考数据。 8.进行工程的后评估,判断其交通措施的实施效果 9.研究交通流理论 10.用于推算通行能力,预估交通事故率
区域交通量调查。 是在某特定区域内同时在许多交叉 口和路段设置交通量调查点,以掌握该区域交通流量 的分布变化特点为目的的交通量调查。
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是为校核商业中心区等特定地 区、城市或城市郊区等区域的出入交通量,以及起迄 点调查数据中的内外出行距离而获取所需的数据。
分隔查接线交通量调查。主要是为了校核起迄点调查 的数据而进行的调查。
(1)交通流量图(交通流带图)。 (2)交通量的年变化图及变动图。 (3)24h特定时间范围内的交通量以及
交通组成的表示。
(如昼夜率,车型的组成比率,车道利用率等)
第二节 交通量计数方法
一、人工计数法
1 方法:有一个或几个调查人员,即能在 指定的路段或交叉口引道一侧进行调查
2 工具:计时器(手表或秒表) ,手动(机械 或电子)计数器和其他记录用的记录板 (夹)、纸和笔。
一、调查方案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1.调查目的和用途 2.拟调查地区或路线的情况 3.观测站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4.所观测车辆的车种和分类 5.所拟定调查时间和周期的说明 6.观测仪器 7. 人员配备及分工 8.其他调查用具配备规格和数量 9.记录表格的形式和要求 10.调查资料整理方法及格式,图表要求及
二、浮动车法
(2)计算向西行情况
q西
X 西 Y西 l东 l西
48.5 0.33 2.56 2.55
9.56(辆/ min) 573(辆 / h)
l
西=t
西-
Y西 q西
=2.55
0.33 9.56
2.52(min)
v西 l 60= 1.8 60 42.9(km / h)
t西
2.52
高峰区间:
扩大高降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系数(PHF):
三、交通量调查实施
1.调查地点的选择
交叉口之间的平直路段上; 交叉口(交叉口各入口引道的停车线); 交通设施、枢纽的小入门(流通中心,大型停车
场等)。
三、交通量调查实施
2.确定调查的种类
特定地点的交通量调查,以研究交通管理、信号控制 为主要目的,调查特定地点(交叉口、路段或出入口) 的交通量。
计算:
根据路段的区间平均车速来反推路段交 通流量
Q vsk
---交通流量
Q ---区间平均速度
vs ---车流密度
k
六、交通量调查的实施
调查的时间取决于调查目的 调查时段的划分,可每隔15min计数一次,但
如用于确定通行能力的调查,则以用5mln的间 隔为好 高峰小时系数是高峰交通特征的量度。 荷载系数是高峰小时期间被车辆充分利用的绿 灯信号间隔的总数与同一期间内可以被利用的 绿灯信号间隔的总数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