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量调查彭晗 2003442044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它主要包括交通流三参数(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调查及OD调查。
我在这里主要介绍交通量调查。
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断面的交通体(双向)的数量,称为交通量,其中时间段等于或大于一小时。
交通体指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
车流加人流等于交通量。
交通量不是固定值,与观测的那段时间和地点有关系,并且依赖土地使用的性质、人口数、职工数、经济指标、服务水平和气候条件。
一调查目的及分类交通调查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⑴了解和分析交通的现状;(2)预测未来交通量;(3)便于交通管理和控制。
而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是获得交通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以便进行道路规划、交叉口设计、评价道路安全程度和道路网的合理性、以及制定道路相交叉口管理和控制措施。
交通量数据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表示,时间单位的长度根据调查目的和用途而定。
1.年交通量(辆/a)的用途(1)确定某一地区的年出行量。
(2)预伯从道路使用者处获得的年收益。
(3)计算事故率。
(4)指出交通量的趋势,尤其是对于收费道路设施。
2.日平均交通量(ADT)或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辆/d)的用途(1)衡量当前对道路设施的需求。
(2)评价现况交通流量与道路系统是否适应。
(3)开发主要道路或城市干道系统。
(4)确定需要增加新设施或改善现有设施的地方。
(5)拟定主要的道路改造计划。
3.小时交通量(辆/h)的用途(1)确定高峰的持续时间和高峰交通量的大小。
(2)估算通行能力尚缺多少。
(3)为制定以下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4)对道路和交叉口进行几何设计或重新设计。
(5)由小时交通量可以得到交通密度(辆/km)。
4.短时流量的主要用途短时流量(有5min,6min,l0min或15min的短时流量),通常扩展为小时交通量。
主要用于分析:(1)最大流率。
(2)高峰小时内的流量变化。
(3)通行能力对交通流的限制。
(4)高峰交通量的特性。
根据使用目的不同,交通量调查可分路网(或区域)交通量调查和特定地点(或称特定道路)的交通量调查。
为了掌握全国或某地区公路或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地域分布,历年交通量的变化和交通量年、月、日的时间分布情况,需对该区域的公路(或道路)网进行定期的交通量观测,称作路网(或区域)交通量调查。
为了对新建或改建道路进行经济核算,或为了掌握城市或城市中某一范围(包括近郊公路)的出入交通量,或对指定的交叉路口,桥隧和收费道路出人口等采取交通管理措施时,需进行指定地点的交通量调查,称为特定地点(或称特定道路)交通量调查。
二调查方法1.人工观测法这种方法是出调查人员在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守候在指定的路侧,记录通过道路某处的交通量。
按照调查目的,分别记录车辆类型(我国交通部规定机动车技8种类型记录,即:小型载货汽车、中型载货汽车、大型载货汽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载货拖挂车、小型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交叉门上的转弯车辆、行驶入向、车辆牌照、车道使用情况、交叉口前排队车数等。
还可记录行人和各种非机动车的数量。
记录可用一定格式的表格登记,累计记录时,应按所取时段(5min、15min 或1h)分别累计。
人工调查法是我国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在任何地点、任何情况进行交通量调查,机动灵活易于掌握,但长时间连续观测时,精度不易保证,需要较多费用,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冬夏室外工作辛苦。
2.自动计测法是利用自动计测仪进行数据采集。
自动计测仪是由检测器、数字处理机和记录显示装置构成。
据传感器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1)气动式这种装置是把充气密闭的橡胶管横放在道路上。
当车辆通过时,由于车轮的重力作用使管内的压力产生变化,以此推动气动开关,产生信号。
这种检测器原理简单.价格低廉,但可靠性较差。
(2)地磁式采用带有磁棒的感应线圈做探头,理设在路面下约10—20m处。
当汽车从探头上方通过时,改变了线圈内的磁力线分布,在探头的输出端感应电信号经放大整形后,驱动计数器动作。
这种检测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适用于行车速度大于5km/h的固定地点检测。
(3)电磁式探头采用高导磁率的磁性材料做磁心.外绕线圈,跃作为激励回路,又作为信号输出回路。
探头埋设于路面下,当车辆通过时,由于外磁场的作用,激励电流出现正、负半周的振幅差,将这一差值送人电路处理后,得到车辆通过的信号。
这种检测器的特点是探头体积小巧,灵敏度高,不受车速限制,但电路较为复杂。
(4)超声波式这种检测器的基本原理为由探头向路而发射超声波,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通过鉴别其反射波的有无,达到感知车辆的目的。
其特点是探头架设在车道上方,不需破坏路面,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但成本较高且不易排除行人的干扰。
(5)红外线式这种检测器分主动式检测和被动式检测两种类型。
主动式检测依靠发射红外线,经车体反射或延挡得到车辆信号。
被动式检测通过测量车辆本身所发出的红外线,达到检测的目的。
这种测器设置的环境条件及安装工艺要求较高。
3.浮动车法是英国运输与道路研究室的华德鲁勃(Wardrop)和查尔斯沃斯(Charlesworth)在1954年提出来的。
该方法灵活、方便.根据调查的数据资料,可以同时计算出交通量、平均行驶车速、平均运行时间等重要参数。
使用该方法进行调查时,一般需要观测车一辆,驾驶员1人,观测记录人员3名。
其中1人记录与观测车反向行驶的会车数,1人记录与观测车间向行驶的超车数和被超车数,另1人及]录观测车顺向行驶时间和反向行驶时间。
当交通量较小时,可以减少观测记录人员。
行程为固定路段的已知距离。
总的行驶时间,根据美国国家城市运输委员会的规定,主要道路为19min/km,次要道路为6min/km。
一般往返12—16次,即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调查数据的计算:①测定方向上的交通量q c式中q c----路段待测定方向上的交通量(单向)(辆/min);X a----测试车逆测定方向行驶时,测试车对向行驶(即顺测定方向)的来车数(辆);Y c----测试车在待测定方向上行驶时,超越测试车的车辆数减去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数(即相对测试车顺测定方向上的交通量)(辆);t a----测试车与待测定车流方向反向行驶时的行驶时间(min);t c----测试车顺待测定车流方向行驶时的行驶时间(min)。
②平均行程时间c t式中c t----测定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min)。
③平均车速c v式中c v----测定路段的平均车速(单向)(km/h);l----观测路段长度(km)。
在利用以上各公式进行计算时,式中所用答数值(如X a,Y c,t a,t c等)一般都取用其算术平均值。
如果分次计算q c, c t,c v后再计算各次的平均值亦可,但计算比较麻烦。
4.录像法目前常利用录像机(摄像机、电影摄影机或照相机)作为高级的便携式记录设备。
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连续图像给出定时间间隔的或实际上连续的交通流详细资料。
在工作时要求专门设备,并升高到工作位置(或合适的建筑物),以便能观测到所需的范围,将摄制到的录像(影片或相片)重新放映或显示出来,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以人工来统计交通量。
这种方法搜集交通量或其他资料数据的优点是现场人员较少,资料可长期反复应用,也比较直观。
其缺点是费用比较高,整理资料花费人工多。
因此,一般目前多用于研究工作的调查中。
对于交叉口交通状况的调查,往往可采用录像法(或摄像法)。
通常将摄像机(或摄影机或时距照相机)安装在交叉口附近的某制高点上,镜头对准交叉口,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30s,45s或60s)自动拍摄一次或连续摄像(摄影)。
根据不同时问间隔情况下每一辆车在交叉口内其位置的变化情况,数点出不同流向的交通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一组连续时间序列的画面,只要适当选择摄影的间隔时间,就可以得到最完全的交通资料,对于如自行车和行人交通量、分车种分流向的机动车交通量、车辆通过交叉口的速度及延误时间损失、车头时距、信号配时、交通堵塞原因、各种行人与车辆冲突情况等,均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并且资料可以长期保存。
其缺点是费用大,内业整理工作量大,需要做大量图(像)上的量距和计算,并且在有繁密树木或其他遮挡物时,调查比较困难或会引起较大误差。
三调查实施方法(1)制定调查方案和编写说明书调查方案和说明书包含调查目的,调查区的平面团(标明道路宽度,观测站位置或线路等),调查交通工具的种类,如公交车(单机大客午,通道式大客车),非公交车,货车(单机大货车,拖拉车),小轿车,通勤车,出租车,自行车及其它车,调查时间和周期.采用的观测仪器,参加的人员和分工,表格设计.调查资料的整理方式和主要成果。
(2)地点交通量调查a.常年观测在典型线路的重要地点设齐全年连续观测站。
目的是为了获得全年完整的交通量数据.求出交通量各种变化系数和推算年平均日交通量。
通常采用自动测定仪器,观测混合交通工具的交通量。
b.路旁观测为了特殊的需要或补充常年观测的不足。
在某一路段或交叉口临时设立观测站,观测临时交通量。
最好用人工计数法,记录每小时的流量,并分车种记录流量流向。
与一般交通量调查相同。
地点选在交通量无明显变化的地方,季节选在春季天或秋季天,调查日选在每周星期二或星期三,时间段自早7时至晚7时,共12小时,或白早6时至晚l0时,共16小时。
将两天交通量平均,作为年平均日交通量。
交叉口处观测应记录直行,左右拐弯所在方向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流量流向。
调查时间选在高峰期间,持续时间大于14小时,调查周期15分钟或5分钟。
每个入口需要3人,分别统计直行、左转、右转车种和车流量。
注意调查日应避开雨、雪等恶劣的天气,节假日,公休日等。
(3)道路交通量观测对某条路进行全线交通调查,获得城市道路系统交通量变化规律。
在所调查的每个主干道上设立连续观测站,每周观测一次,每次观测日轮流更换,每次观测时间为24小时。
在次干道上设立间隙观测站,调查次数根据需要而定。
每次观测时间为16小时。
O—D调查属于交通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是交通量调查的特例。
四调查意义交通量调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道路设施的规模:交通量是确定道路等级、几何尺寸、交叉口类型、交通管理设施及道路核断面布置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2.确定交通控制的方法:根据交通量大小及分布,可以确定交叉口控制的方式,信号灯周期的长短等。
3.确定交通与运营管理的依据:根据交通量资科可以掌握道路网络,交通量分布、变化情况,掌握道路上高峰小时的时间和交通繁密的地段。
据此可以制定加强交通管理的措施,以减少交通阻塞和事故,并可以根据道路交通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合理投放、控制运力,维持线路上运力与适量的平衡。